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次贷危机时期41个国家(地区)的股票市场可划分为五个金融联合区域:欧洲成熟区域、亚太区域、美洲区域、欧洲新兴区域和非洲区域.运用多元GARCH模型对这五个区域之间的风险传染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欧洲成熟区域、美洲区域和亚太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从亚太区域到欧洲新兴区域存在单向波动溢出,而非洲区域和亚太区域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关系.各区域间的经济金融联系是造成区域风险传染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欧债危机,全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指自2009年以来在欧洲部分国家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债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深化,其本质原因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文章首先介绍了欧债危机的背景,然后试图分析欧债危机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我国的应对政策.  相似文献   

3.
2007年起,美国次贷危机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相继爆发,世界经济发展陷入低迷.我国家户部门受欧美债务危机影响并不显著,但因外需下降,我国出口产业受到冲击,外汇储备增速明显放缓,公共部门资产及企业部门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同时,我国金融部门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要大于受欧债危机.  相似文献   

4.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演进、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从冰岛危机开始,已经经历了3个阶段,对欧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将引起全球货币、金融格局的重新洗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深化和蔓延,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其直接的诱因,但欧洲经济体缺乏生产性,过度依赖容易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周期性产业及欧元单一的货币制度本身的缺陷等,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内在深层次原因。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及中国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了我们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外汇储备多元化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不断爆发,金融风险已成为各国宏观经济调控和防范的重点之一.通过构建一个开放经济体条件下含有金融加速器、银行风险敞口内生化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定量模拟分析不同经济风险下中央政府信贷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对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冲击及其实施效果.结果显示:实施相应的信贷政策可以有效减缓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宏观审慎政策下,信贷政策对经济具有很强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欧洲大陆的冲击使欧洲长期积累的财政和债务问题逐步转变为主权债务危机。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主要是由欧元区内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脱节、高社会福利与低经济增长矛盾以及危机爆发后救助迟缓、乏力等因素导致的,同时它也是欧元区在建立之初就一直存在的严重的结构性缺陷所带来危害的集中体现。欧债危机对欧元区的稳定造成了极大冲击,给欧元未来的命运蒙上了一层阴影。欧元区未来的结局可能是促使欧债危机国家退出欧元区,而这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则是沉重的打击。  相似文献   

7.
2010年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并迅速向其它欧元区国家扩散。一系列危机的爆发引发危机国家政府债券持有者的疯狂抛售,债券收益率上涨,市场流动性紧缩。直至目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对世界经济复苏产生严重影响。本文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形成和发展分析入手,总结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若干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周期视角分析了爆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五国和英德法共八个欧盟主要国家的经济形态,认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这些国家的经济周期相关性显著但是又有所不同。通过构建经济形态二维坐标图具体分析了欧盟主要国家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期间的经济特征,对比分析了这些国家经济形态变化的区别及其背后的产业结构等深层次原因。最后对欧盟未来的经济形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的金融海啸,在流动性过剩的时代,出现流动性紧缺,从而导致。华尔街为首的全球共振。汇率不再是海啸的罪魁祸首,文章重新审视当代金融的杠杆效应,揭示自我膨胀的风险逃避机制,金融产品过度衍生传递信用风险,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冲突是次贷危机全球快速蔓延并形成传染效应的重要原因。使得我国金融的系统风险显现,对境外市场、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加深和我国股市国际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基于小波视角,采用连续小波和离散小波研究方法,并引入最小信息熵准则,从时域-频域层面研究中美股市复杂多变的联动效应,结果表明:中美股市在短期尺度上联动效应较弱,而在长期尺度上联动效应较强;次贷危机期间,中美股市之间存在纯传染;在各个尺度上贸易因素对中美联动效应有着显著影响,而市场传染只能在短期尺度上有显著影响.此研究对于市场监管政策制定、风险管理、资产配置等一系列金融实践活动具有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是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日益复杂的当下,研究中美两国股市之间的传染效应也具有现实意义。基于2001年1月—2020年7月上证综合指数和标普500指数的日收盘价数据,运用分块混合Copula模型,对不同市场行情下中美股市之间的相关性结构进行分解并识别了风险传染方向。研究发现:中美股市之间风险传染效应在低迷与繁荣两种极端市场行情下具有非对称性;在两种极端市场行情的更迭过程中,风险传染效应以较大概率伴随出现。传染强度上,2005年以后能够检测到中美股市之间存在显著的风险传染效应,而2012—2019年传染效应达到最强。传染方向上,次贷危机之前,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存在单向风险传染;次贷危机之后,美国股市的主导地位有所减弱,中国A股一度表现出对美股的单向传染效应。因此,挖掘更多的相关性结构信息,有助于全球投资者制定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的欧美主权债务危机表明,有效的主权债务管理有助于实现政府宏观经济职能和金融系统稳定。通过分析主权债务管理演变的历史经验,本文着重探讨了主权债务管理三种代表性模式选择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主权债务管理作为财政货币政策重要的联结点,如何实现主权债务管理与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分离与协调;最后从债务存量、债务结构、投资者结构和债务资本市场结构四个层面分析了主权债务管理影响金融系统稳定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传染的货币市场渠道、资本市场渠道、外汇市场渠道的理论分析,采用VAR系统方法对危机的传染效应和传染强度进行检验。研究表明,美国金融危机通过三个渠道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了显著的传染效应。其中来自货币市场渠道的直接传染效应显著,来自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渠道的交叉传染效应显著,并且传染效应的持续时间较长。危机通过外汇市场渠道和货币市场渠道对我国货币市场传染效应的贡献度最大。最后提出了应对本次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从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传染性问题出发,分析了危机的传染途径和影响因素,着重定性地阐述并说明了危机的传染效应及渠道。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讨了危机传染的内在规律性。论文的最后是基于对金融危机传染性研究所得到的防范启示,指出了金融危机传染性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全球经济遭遇重创。这边关国自顾不暇,那边欧洲也似乎不能独善其身,2010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人们开始对欧元区的未来担忧。此时,中国脱颖而出,率先走出危机,完成经济增长“保八”任务。国际社会转而对人民币寄予厚望,希望人民币能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走上国际舞台。针对上述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从人民币现状研究出发,客观分析其地位优势和存在不足,最后尝试提出人民币国际化道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进入主权债务危机的新阶段.哈维解释了资本空间化过程中的资本逻辑与领土逻辑内在悖论,而苏贾揭示了空间性错位的两种认识论根源,这两种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资本扩张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危机.本文从哈维的时空修复理论与苏贾的空间性错位分析的思路出发,结合马克思对空间理论解读,揭示了次贷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内在机制.最后,为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欧洲的经济文化发展一直都走在世界前列,特别是中世纪中期以后,欧洲的区域经济形成了三大经济贸易区,经济水平仅次于美国,但由于主权债务危机的出现,使欧洲经济发展滞后并进入经济发展低迷时期,经济学家一直在寻找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却没有意识到欧洲经济文化发展过程本来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从欧洲经济的发展现状入手,探析欧洲经济文化发展的原因以及为何发展缓慢,并提出欧洲经济文化未来发展中将会遇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从2009年11月由希腊债务危机引发的"欧猪五国piigs"主权债务危机爆发至今的两年时间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金融市场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长期跟踪"欧猪五国piigs"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进程,对影响"欧猪五国piigs"主权债务危机进程的关键影响因素———主权信用评级、国债收益率、GDP增速及救援方案等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判断出"欧猪五国piigs"主权债务危机很可能进一步向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蔓延和恶化。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初,以迪拜债务危机与欧美债务危机为代表的主权债务危机频发,引发了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普遍担忧。剖析21世纪初一系列主权债务的新根源及警示作用,可提炼出我国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避免"中国式债务危机"的发生。其主要防控策略包括改革地方官员考核晋升机制,遏制过度的房地产金融化,超前推出应对老龄化预案,创建地方债务危机预警、救助机制,设立专门债务管控机构、从精英化金融向普惠金融、人本金融转变等。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初,以迪拜债务危机与欧美债务危机为代表的主权债务危机频发,引发了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普遍担忧。剖析21世纪初一系列主权债务的新根源及警示作用,可提炼出我国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避免“中国式债务危机”的发生。其主要防控策略包括改革地方官员考核晋升机制,遏制过度的房地产金融化,超前推出应对老龄化预案,创建地方债务危机预警、救助机制,设立专门债务管控机构、从精英化金融向普惠金融、人本金融转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