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大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扶贫与乡村治理获得了一定的关注。本文立足于重庆市“三区”人才支持计划X、K两个项目点,从微观层面出发,以社会工作者与村民、基层干部的互动为切入点,关注“实践智慧”对进村和在地化过程中的实践形态进行研究,以此来回应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在地化)问题。研究发现,本土与专业之间双向建构的形态表现为:专业社会工作进入本土,被建构成蕴含本土意味的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实现了部分专业理念、技术和方法的渗透,同时嵌入到行政体系中,产生对本土的形塑和建构。实践经验表明,双向建构是社会工作实现本土扎根与专业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借助Cite Space软件,分析与“双减”政策和社会工作相关的研究热点,进而对社会工作助力教育“双减”政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生态系统理论与社会工作实务间的机理与关系进行阐释,分析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变化。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分析框架,社会工作尝试从学生的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四个层面进行介入,提出以助力、协调、链接和反馈为主要作用路径服务于教育“双减”政策。最后,结合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从理念、制度、组织和经费的角度提出社会工作助力教育“双减”政策的嵌入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作为“先行者”却走到十字路口。在回应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特质,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显得苍白无力。本文认为只有反思当前中国社会工作脱离现实的“教育先行”话语,从“凉爽高地”跳入实践的“低洼沼泽地”俯身与社会工作实务者携手共进,在伙伴关系相互融入或者镶嵌基础上,以发展性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为基础,通过行动研究以及服务—学习所要求的反身性和行动性进行的高度协同,以后现代主义对不确定和多元包容的知识重新建构社会工作教育。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研究所协同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建立“大连心”团队,以立足西部十余年的社会工作实践教育为基础,发展出一套以社会创新、融合和整合为核心概念的发展性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模式。该模式认为社会工作教育必须将传统的研究、教育与社会服务三位一体扩展为直接社工服务开发、行动研究、服务—学习、政策倡导、行业推动以及社会创新六位一体。  相似文献   

4.
反贫困既是专业社会工作历史上关注的焦点,更是当代社会工作服务的重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专业社会工作者不仅更新了扶贫的价值理念和服务模式,更促进了扶贫社会政策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但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反贫困社会工作者的本土化创新、多元化协调、制度化保障、专业化和理论化水平还有待完善,而其中的关键问题是精准扶贫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不足。因此,需要以“价值—知识—技术”三位一体的能力框架为基础,从共同富裕、城乡平等、内源发展的价值理念层面,社会政策、生计发展、服务管理的知识层面,精准识别、跨界融合、统筹整合、评估跟进的实务技术层面构建精准扶贫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体系,并通过专业教育、继续教育、实务拓展和政策引导来培养、提升、拓展和巩固其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5.
[提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基础教育政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导下构建民族基础教育管理体系(1949-1980年)、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健全民族基础教育补偿体系(1981-1991年)、以实现“两基”为前提构建民族基础教育法治体系(1992-2001年)、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要方式构建道德教育体系(2002-2014年)、以特色发展为工作重点挖掘民族基础教育文化体系(2015年至今)五个阶段。呈现出从“补偿体系健全”到“文化体系挖掘”,坚持“优惠与特色”为主要特征的“政策—理念”演进逻辑;从“教育规律遵循”到“民族政策贯彻”,坚持“教育政策贯彻与民族政策宣传”并重的“政策—环境”演进逻辑;从“管理体系建构”到“法治体系完善”,坚持“政府主导,民众参与”为特点的“政策—行动”演进逻辑。面对新时代背景与发展机遇,民族基础教育政策要坚持特色发展,引导政策理念向“文化性与人本性”的回归;遵循政策规律,创设“教育规律与民族工作规律”共显的政策环境;坚持良法善治,采取“政府主导与民众参与”的政策行动,助推民族基础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C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性别角色、社会事件和社会工作事件看法的调查,发现受过专业教育的大学生群体可以从开放和平权的角度来理解性别问题,对相关的性别议题有较高的敏感度,但是其对私领域性别议题的敏感度低于对公领域性别议题的敏感度。为此,高校应当从课程体系设置、社会工作实务及督导等方面更好地将性别议题融入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性别敏感度.使其掌握具有社会性别敏感的社会工作理念与研究方法,以推动反歧视性的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7.
伦理价值作为社会工作的“生命线”,不仅是社会工作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社会工作者从业行为的规范。学界普遍将社会工作伦理困境归因于价值观的冲突,而本文基于关系性情境的本土实际分析认为,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场域多主体间的多重关系是另一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在学校场域社会工作者在学生“利益最大化”过程中与学生网络成员的多重关系影响了其伦理抉择,而他们之间的“二重交并关系”是伦理困境的生成机制。本研究通过对G省L市学校社会工作的个案分析,从社会工作关系理论的关系主体、关系力量、关系网络和关系世界四个方面提出突破伦理困境的策略:在关系主体层面,社会工作者与学校建立以学生为目标的协作关系;在关系力量层面,社会工作者与学校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强度均衡关系;在关系网络层面,教育管理部门协调学校主动与社会工作者建立合作关系;而在关系世界层面,社会工作教育者倡议全社会对社会工作网络进行支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社会工作者不断介入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并表现出了较强的能力和素质,但其专业核心能力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根据社会工作者“价值—知识—技术”三位一体的能力框架,退役军人安置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核心能力表现在价值层面应坚持政治正确的立场以及优势为本和尊崇军人的理念;在知识层面应掌握社会适应的理论、职业发展和辅导的知识、退役军人安置的政策;在技术层面应掌握压力管理技巧、职业辅导技巧、社会动员技巧和再社会化技巧。需要通过专业教育、职业训练、政策规划保障来提升退役军人安置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着学生专业归属感与认同度不高的局限。社会工作价值教育的核心动力包括自我认同和专业认同,写作疗法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教育的一种可行选择。写作疗法可以促进社会工作价值教育中的个人认同和专业认同的螺旋上升,增强学生对自己、对专业的认知、态度、归属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梦想力、团队感、执行力和成就感,最终实现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内化。社会工作价值教育中写作疗法的运用,要坚持学生为本理念、深耕精培理念和关系促进原则、成就动力原则,遵循科学的程序和指引。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将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教育贯穿始终,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专业价值的真实性和价值性。  相似文献   

10.
学位论文是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而选题直接影响到学位论文写作质量.基于对井冈山大学244篇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分析,描述了当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现状:集中于老年社会工作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注重回应当前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侧重于开展社会工作介入研究、具有较为明显的地方特色.以上选题现状主要受宏观层面的社会政策、中观层面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学校的培养方向、微观层面的学生自身知识能力和导师指导三方面因素影响.结合上述研究及分析当前社会工作发展最新形势,指出农村社会工作的深入研究、服务对象问题成因研究、社会工作支持性服务研究、服务成效研究将是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贵州农村土地承包期政策,即“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是贵州的一项极具特色的地方立法。该政策对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曾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从法律价值层面分析,该政策不利于其价值目标的实现;从法律效力层面分析,该政策与现行法律相悖;从社会实证层面分析,该政策亦无法正确反映农村村民的需求,实须改进。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福利的转型为社会工作介入社会福利新体系提供了契机。社会福利新体系除了提供物质帮助外,还包括向社会成员提供所需的社会服务、精神慰藉和支持等。社会工作将社会福利政策、项目转化为现实的具体的服务过程,是实现社会福利的重要手段与途径。社会工作可以运用独特的价值理念、工作视角和工作方法,促进普遍社会福利状态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分为两种,专业支持型与身份转换型;社会工作职业的社会认同包括职业团体内部的认同与外界的认可。聚焦于专业支持型的群体内部的职业认同,基于社会支持理论视角,探究影响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度的因素。结果显示,微观层面的社会支持(家人的支持)与中观层面的社会支持(机构的支持)皆对社工的职业认同度产生显著影响,宏观层面(制度支持)并未产生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增加机构管理与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员工接受培训及督导方面的投入、加大向社会大众宣传社会工作专业力度、制定相关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学校社会工作视角是教育多元化发展的要求,它是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学校工作,为学生提供各种根据学生需求而定制服务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工作方法旨在协助学生预防问题发生、改善不利处境,帮助学生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友好的关系,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完成学业与健康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目标。我国当前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注重培育学生的思想素质,旨在通过思想政治觉悟实现教育目的。这两种理念是有所差异的。学校社会共工作视角注重以学生为本、以助人为本、以需要为本,而传统的辅导员工作以思政为本、以问题问本。虽然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二者之间也是可以联接的。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可以将自身的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思政理念与学校社会工作的尊重并了解学生切身需求、联接资源理念相结合,形成注重学生需求、接纳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及价值观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工作教育亟需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型,而要真正实现社会工作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澄清何为中国社会工作。从社会需求满足的角度审视,为西方化社会工作教育所塑造的“专业社会工作”始终存在发展错位的问题,而扎根于社区、民政等组织系统的本土社会工作更有成长性。因此,社会工作教育要真正契合社会需要,需要以促进本土社会工作发展为目标进行彻底的本土化改造。在本土化的基础上,社会工作教育需要从对应具体职业系统的专才培养、差异化发展以及强化实践性等方面着手进行专业特色培育,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孤独症儿童作为我国数量十分庞大的一个儿童弱社会群体,其日常生活与社会参与都面临诸多问题,表现为:国家(政府)层面的投入不足,外部监管薄弱;市场(经济)层面的“经济人”理性思维与社会服务理念相矛盾,特殊教育体系规范性不足;家庭层面的认知度不够,经济能力有限等。要摆脱孤独症儿童群体的社会难题与困境,就必须加强对孤独症儿童群体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保障,使国家(政府)、市场(经济)、家庭三方主体配合起来,多方面进行优化与改进:一是增加国家及地方政府对专门公办孤独症学校的资金投入,为孤独症儿童的各项基本权利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二是推广“公建民营”学校机构的建立,加强国家和政府对民办孤独症学校的监控管理与绩效评估;三是有针对性地培养孤独症专业教师,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诊疗和教育干预提供切实可行的专业保障;四是做好员工福利待遇体系建设工作,避免员工流动性大与引进困难的状况,使孤独症学校既“用对人”又“用好人”;五是把家长学习相关知识与社会加强知识普及结合起来,完善社会公益服务网络和社会救助格局。  相似文献   

17.
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以南京市A社区政府购买项目为例,从嵌入理论的分析视角出发,重点考察了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逻辑。研究发现,社会工作机构主要通过“政治—行政—专业”三维路径嵌入基层社区治理,并呈现出“浅层、深层、逆向、有机”的曲线型嵌入过程。在浅层嵌入阶段,主要通过前期摸排、活动策划和需求调研等方式,赢得社区信任并建立初步关系;在深层嵌入阶段,重点通过专业知识运用、党建品牌融合、服务平台搭建等方式,促进机构与社区关系向深层次发展;在逆向嵌入阶段,由于“政治话语”与“专业话语”主辅关系的不断摩擦,社会工作服务出现了“表演性”和“迎合性”的脱嵌问题;在有机嵌入阶段,通过成立机构党支部、挖掘社区骨干力量、发挥专业服务等方式,逐步呈现出互信互利的发展态势。因此,为推动社会工作机构与社区治理从“嵌入性发展”走向“融合性发展”,可进一步在“政治—行政—专业”三大维度强化关联与融合。  相似文献   

18.
香港与内地残障群体社会支持内容比较显示,内地残障群体社会支持很大程度上具有救助的性质,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社会支持理念,而香港残障群体社会支持很大程度上具有发展的性质,公民权利理念是香港残障群体社会支持的核心理念.香港与内地残障群体社会支持内容的差别给内地残障事业和残障服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工作的新路径研究——学校社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工作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模式、运用学校社会工作的手段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学校社会工作在“助人”的理念上更加凸现学生工作的人本精神,而预防性、发展性、补救性的服务更能体现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广州市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模式为例,从实习接受单位、督导力量、高校管理体制等方面介绍了社会工作实践教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从系统化的实习单位、本土化的专业督导、高校管理的配套支持、学生支持团队建设四个方面建立的社会工作专业“四位一体”的实践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