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房名作为藏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藏区,尤其是农牧混合区是较为普遍存在的,至今在许多地区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社会功能.对房名的研究,涉及藏族的婚姻和继嗣制度、血缘关系、家庭组织、居住形态等各方面.在不同的地区,房名的具体情形有所不同.本文将以19世纪末到2009年间的硗碛藏族乡为重点,来讨论土地制度与嘉绒藏族房名的获得问题.在这100多年间,影响嘉绒藏族房名获得的因素,经历了受份地制度控制--受土地所有权变动控制--受是否有足够经济条件建房控制的过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主要受人口增长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摘要]基于笔者对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的田野调查,通过讨论嘉绒藏族家屋空间中的上下关系,以及不同空间中人们的行为与空间关系意义的表达,探讨其家屋的空间秩序,指出人与神的分界是家屋空间确定上下秩序的原则。这一空间秩序又以对不同类型人的行为规范内化为僧俗两类人之间的秩序。  相似文献   

3.
摩梭人对家屋空间的建构为我们研究不同文化中社会群体对特定空间的分类及文化价值观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独特的样本。永宁摩梭人的家屋结构自有其独特性,空间的分配与独特的亲属制度密切相关。借助于文化人类学社会空间建构理论对摩梭家屋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不仅可以阐释摩梭人对居住空间的分类观念,而且还有助于揭示摩梭人对社会性别的文化隐喻——摩梭家屋空间结构充分体现了摩梭社会以女性为中心、"母尊女贵"的文化习惯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黎族作为海南岛的世居民族,具有独特的家屋模式和社会结构特征。文章借鉴"中间派群岛"家屋社会建构模式理论,通过对黎族家屋及其三角灶的文化象征、家屋与亲属关系以及家屋在社会交往中所建立的网络关系三个方面的讨论,提出黎族是以家族长为向心力的"中心型"家屋社会,在与家族关系并重的横向社会延续中,以好客习俗与互惠机制发展出由家屋到家族外的圈层结构和多种互惠形式并存的内在整合机制,进而实现了无文字黎族特有的家屋社会秩序及其文化延续,展现出海南黎族家屋社会的文化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西南山地民族因家屋形式与社会结群方式的特殊性,聚落形态需从聚落与家屋两个层面共同考察。本文以一个桂东北苗族山村为例,梳理了18世纪至今家屋规模及其组团方式的变迁,以国家政策变更划分了聚落演变的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清末民国、1950—1970年代和1980年代至今。在这三个时期内,由于土地制度、基层社会管理和仪式规范的差异,聚落形态和社会结群方式经历了从大家屋的家门聚落、庙宇祭祀到小家屋的姓氏杂处、宗谱编纂的变化。这一案例研究一方面回应了列维-斯特劳斯关于以家屋为控产机构的论述,另一方面也呈现出仪式变迁在社会结群功能中的灵活性。国家治理方式对于物质空间(土地、建筑等)与非物质文化(祭祀、编谱等)的影响力明显不同,因此以聚落考古学的整合视角来综合考察两者,成为重建社会历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家屋作为私人空间与村寨作为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为人们的身体提供居住和活动的空间。然而在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傣德人家,家屋、村寨在作为建筑学意义上的物理空间之外,则更多展示出该社会关于建筑与人的生命关系的认识。在这一认识体系下,家屋、村寨与人一样都是有魂的,前者不仅是后者容留身体的物理空间,更是后者安顿魂魄的魂体空间。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家屋、村寨与人的身体一样,都是有生命、需喂养、要维护的。可以说在耿马傣德的观念系统中,这些建筑物与人的生命体之间是一种同形同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摘要]“身体小宇宙”观念在中西文化中非常普遍,身体与自然空间的象征对应关系是身体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向度。红瑶以身体为基点营造生活空间和想象宇宙空间,家屋的构建基于对身体生命特征和空间性的认知和类比。身体与家屋相互构成,家屋空间的构建界定社会秩序,后者也对身体进行了象征建构。  相似文献   

8.
藏彝走廊各民族在高山峡谷的基本地貌条件下形成其独特的空间观念。怒江流域阿怒人的家屋适应其自然地理空间和社会文化结构而构建,其空间观以"上下"秩序为主轴。阿怒人这一空间观的形成与藏彝走廊其他各民族既有广泛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嘉绒藏族碉楼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汉文文献对高大石砌建筑"邛笼"的记载,以及嘉绒地区有关祖源的传说和对琼鸟的崇拜现象,指出嘉绒藏族视琼鸟为祖源,"邛笼"一词意为"琼鸟之巢",该含义与嘉绒藏族的族源有直接的关系,反映了嘉绒藏族的祖源记忆,并认为"邛笼"的产生早于碉楼,碉楼是在"邛笼"的基础上产生的。文中对嘉绒藏族碉楼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碉楼是嘉绒藏族先民自无字的时代传承下来的史书。碉楼是用石头书写的历史,碉楼研究是解读嘉绒藏族历史文化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博巴森根”属于叙事性锅庄,其独特的宏大叙事和表演形式在嘉绒藏族锅庄中独树一帜,极具特色,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博巴森根”队形多样有序,音乐曲调简洁明了,吟唱歌词慷慨激昂,充满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内涵.舞蹈沿袭了嘉绒藏族传统锅庄的风格特点,在嘉绒藏族舞蹈的“含、摆、曲、颤、顺、开”等身体动律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韵味.  相似文献   

11.
《欢乐之家》书名出自《旧约·传道书》。“智者之心属于悲伤之家,而愚者之心属于欢乐之家。”这恰是19世纪寻欢作乐、道德沦丧的纽约上流社会的真实写照。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圣经原型和圣经精神的影响,揭示了西方物质文明下人们所经历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2.
住宅不受侵犯虽为多国宪法所明确规定,但对"住宅"的宪法解释并不一致,多数国家和地区以私生活或合理隐私期待标准来解释住宅,涵盖的范围较广,而我国大陆以居住性标准来解释住宅,涵盖的范围较窄.考虑到社会发展和人权保护发展的需要以及住宅不受侵犯权所保护的实质法益,我国大陆应转换对"住宅"的宪法解释标准,即从居住性标准转换到私生活或合理隐私期待的标准,其具体形态应包括居住性住宅和与私生活相关联的非居住性住宅.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高校出版社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本文充分研究和论证了高校出版社应发挥高校的学科优势 ,实施品牌战略 ;阐述了以自身的品牌优势占领市场 ,才能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房价的高涨首先表现为经济问题,但房价高涨的背后,同样彰显的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房价逆势高涨,凸显了其中深层的政治原因,由此带来的政治后果同样不可小觑,其败坏政府公信力,不利于社会稳定。稳定房价已成当务之急,从政治途径上看,当前要下决心强化宏观调控,着力提升政策执行力,转变政府职能,尽快完善有利于房地产业良性发展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住房改革引起的房屋产权的转化(从国家所有到私人所有),并不意味着房屋使用管理权的完全移转(从政府管理到私人自治),但私权进入传统的公权管制领域,私权与公权在房屋使用管理中形成既相互区分又相互促进的合作关系.私权成为房屋使用管理中的支配力量,私人自治是私权行使的主要方式;公权的作用在于公用部分以及公益需求的公共事项上,促进和保证私权意思的形成以及在法定范围内的正确行使.房屋使用管理在立法上的完善涉及从<物权法>、<房地产管理法>、<物业管理条例>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等一系列公私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绿色生态住宅是21世纪住宅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的必然结果。绿色生态住宅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高度和谐统一,创造、改善和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活质量。绿色生态住宅营销是住宅营销的新模式,是以人为中心,对住宅的市场定位和设计细化及创造,通过增加科技含量、优化住宅设计,根据人的规律,从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要求出发,创造出真正符合市场与消费者要求的优秀产品。  相似文献   

17.
诂经精舍是阮元在浙江任上建立的一个地方性学校,汇聚了江浙一代诸多著名学者和优秀士子.精舍在成为嘉庆以后最重要的学术基地之一的同时,也是当时两浙文学活动的重要依托,其中不乏以诗名世之人,他们的创作从乾隆四十年延至嘉庆一朝,抒写出特定历史时期才人士子的独特心声,以不同形态展现了性灵思潮的深刻印记.  相似文献   

18.
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 ,早在 10 0 0多年前彝族便有了自己的文字和诗歌典籍 ,是它拉开了中国历史的序幕。彝族的风俗文化对彝家民居有着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它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所处的地理环境与建筑有机结合起来 ,使物质和精神和谐统一 ,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从而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彝家民居 ,成为中国建筑文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住宅权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权利,其产生的标志是《世界人权宣言》的颁布。在此之前,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萌芽、酝酿和发展,受到了多种社会经济生活因素的影响。“城市病”及其治理、工人运动和社会民主党的影响都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使西方社会在住宅权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进步。二战后。住宅权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研究这一历史过程,对于正在推进住宅权立法的中国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明四夷馆“鞑靼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夷馆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为培养翻译人才而设立的专门机构 ,同时负责翻译朝贡国家往来文书 ,鞑靼馆四夷馆中负责翻译蒙古文书 ,兼培养通蒙汉语翻译人员的机构。鞑靼馆蒙古语教学有详载的制度、教师、生徒、教学内容 ,并且代译女真馆文书。满族根据蒙古文创制满文的原因 ,与明朝部分女真人使用蒙古文这一事实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