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多元变化,利益格局的不断凋整.思想观念的逐渐转变,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对党委、政府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解社会矛盾,既是党委、政府当前的紧迫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社会阶层结构是由人们对资源占有形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我国的社会结构因改革政策取向而扭曲式演进。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因利益分化呈现出新的特征。完善社会协调机制,整合社会关系,把解决利益矛盾纳入法治轨道,是构建和谐社会制度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社会转型不断加速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由利益分化而导致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利益矛盾已成为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中的主要矛盾问题,并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矛盾凸现化、利益冲突群体化等显著特点。我国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矛盾的实质,集中地表现为社会各阶层之间未能合理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正确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尤其是维护和实现广大工农基本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社会各阶层能够合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阶层结构呈金字塔型,折射出社会各阶层之间收益差距、政治地位和文化利益的矛盾在扩大。在和谐社会视野下应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建立健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诉求机制和约束机制,从而保证社会的和谐和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对外开放的推进,社会结构的转型等,从多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利益格局,催生了新的利益矛盾,表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人们的利益观念从公本位到义利统一;利益内容从单调发展到丰富;人们利益实现途径从单一变成多元;利益主体从静态到动态;人们的利益冲突从隐性发展到公开。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各种矛盾 ,群体性矛盾是当前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一大因素。充分认识和把握这类矛盾的规律和特点 ,是我们疏导和化解矛盾的前提 ,也是有效防范矛盾激化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的哲学系统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系统论的角度解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其性质体现为整体性、相关性、层次等级性、开放性,同时还是一个矛盾的大统一体,我们必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通过形成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合理的社会成员构成结构,构建符合社会和谐需要的利益表达机制,来解决社会矛盾和协调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个人的共同活动方式"概念是重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观念和分析社会形态变更的重要依据,它以"现实的个人"为前提和基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它与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或生产方式相联系,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立足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马克思发现:私人特质与社会特质、市民与公民、个体感性存在与类存在、市民社会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矛盾,构成"个人的共同活动方式"的基本矛盾;而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矛盾则是这些矛盾的实质所在。通过对"个人的共同活动方式"概念的深思,马克思完成了唯物史观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9.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价值共识达成、制度安排科学的社会;社会转型随着改革的深化,利益分化明显,利益矛盾突出,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合理调整社会结构,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发展面临着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的困难和问题,"无直接利益冲突"是社会矛盾的一种新形式。从冲突的起因、演化及其双方关系来看,"无直接利益冲突"仍属利益矛盾,排斥性增长方式是导致这类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包括权利不平等和规则不公平,贫富差距悬殊导致利益相对受损群体扩大并产生相对剥夺感,社会结构失衡造成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形成利益对立。治理"无直接利益冲突",应以包容性发展为基本理念和原则,在必要而适度的经济增长中持续改善民生并优先保障弱势群体权益,重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并坚持多元利益共容和改革成果共享,扩大公众参与以疏通利益表达和沟通的渠道。  相似文献   

11.
随着乌坎事件这类以公共利益之名侵害个人利益的情况不断在民众面前上演,利益的次序被不断模糊,行政法的解释面临正当性的挑战。实践的理性要求行政执法和司法机关更多考虑社会效果,将各方面因素综合考量后对法律作出合乎中道的解释和运用,即须进行利益衡量。它对行政法解释中的价值补充、法律漏洞和狭义的法解释方法不可或缺,需要在法解释实践中得到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的问题从本质上说是公共利益的问题,而公共利益内部又孕育着政府利益,本文从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的相互关系开始分析,进而分析政府利益扩张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了克服政府自利性行为的有效途径。强调政府的根本职责是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公共政策以实现公共利益,探索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实现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互惠与公正的基本路径,规避不适的政府利益对公共政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公共利益的界定问题是多年来一直困扰法学界的难题,对其内涵与外延有着种种观点与见解。相对而言,公共利益可以理解为:公共利益是不特定的多数人的利益,如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安全利益、精神利益等,一般不包含商业利益,但不绝对排除。众所周知,《物权法》并未对公共利益作出明确界定,究其原因,是因为公共利益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和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民法概念类似,属于弹性条款。公共利益的这种属性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研究这些特点对加深公共利益的理解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试论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是在准确分析当代国际关系现实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利益观的继承和发展.它始终围绕"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战略最高准则"这一基本命题展开,阐述了国家利益的三个构成要素,提出了维护国家利益的三大原则.它突破了长期以来在国家对外战略指导思想上的理论误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新世纪的国际形势要求我们从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来把握国家利益的内涵,因此,深入研究分析邓小平同志的国家利益观,努力把握其思想脉络和理论精髓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5.
著作权法的利益平衡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益平衡是现代著作权立法的基本精神,也是著作权法修改和著作权制度设计的指南。从著作权制度的历史看,在著作权法中确立利益平衡原则是一个渐进过程,著作权法在平衡作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方面是成功的。著作权法利益平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是适度的保护水平、追求著作权人的利益与公共利益间的平衡、确保公众对作品的适当接近等。  相似文献   

16.
新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以个体为中心,认为一个良好的社会在于对个体自由的绝对维护。而社群主义则力图把社群利益置于政治话语的中心,强调个人自由和平等与社群的价值观相一致。在批评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础上,社群主义提出了关于公共利益和国家观的理论。社群主义强调“公共的善”优于“个人的权利”。这种思想对纠正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偏颇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是这一以对抗性形式出现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7.
在利益问题上,共同体主义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尽管共同体主义者对公共利益缺乏一个统一的概念,但他们所说的公共利益都指向共同体的普遍善、共同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们对公共利益优先的论证,主要基于“共同体的共识”。共同体主义者强调公共利益优先,但同时也强调“我”的利益与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是一致的。总体来看,共同体主义者反对个人利益至上的个人主义,强调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认为个人利益就包含在整体利益之中。只不过,他们对公共利益的疾呼,并未上升到行为准则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社会利益分配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社会成员利益关系的和谐。历史上,利益关系状况决定国家政权巩固和社会安定,今天,利益问题与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紧密相联。公平处理社会利益问题是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证,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志。  相似文献   

19.
比例原则被称为行政法中的"帝王条款".文章从比例原则的传统内涵入手,讨论了比例原则的价值取向.并通过对总成本(行政成本和行政相对人权益损失之和)与总利益(公共利益)的分析,探讨了规制性行政行为与受益性行政行为在适用比例原则时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回顾并阐述了国内外有关社会公共利益研究轨迹及现状;认为法学界至今对社会公共利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这直接影响了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保障,也使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和保障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提出应从法哲学、部门法的基础理论、以及具体制度设计三个层面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