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赫茨尔与哈阿姆的犹太复国主义傅有德我们知道,现代的犹太国是犹太复国主义的产物。然而在历史上,犹太复国主义并不是铁板一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以泰阿多·赫茨尔(TheodorHerzl,1860—1904)的政治犹太复国主义(PoliticalZion...  相似文献   

2.
犹太复国主义是国内犹太学界关心的主要话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丰富.本文拟从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犹太复国主义代表人物的思想、后犹太复国主义等三个方面对国内学者有关犹太复国主义的论述做一简要述评.最后,文章对国内关于犹太复国主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直陈.  相似文献   

3.
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各国人民抗击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斗争是第三世界和全世界人民反帝反霸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何以如此?这就得先看犹太复国主义的由来及其实质。本文根据自犹太复国主义产生至以色列国成立的史实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一大堆包括“民族社会主义”在内的假社会主义学说中,所谓犹太复国主义的“社会主义”,占有特殊的地位。 1897年世界犹太组织成立后不久,这一组织的部分活动家就力图以“社会主义的”空乏词藻,来掩盖犹太复国主义真  相似文献   

5.
犹太复国主义作为一场旨在推动犹太人回归巴勒斯坦的世俗运动,是在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的孕育下兴起的,因此具有了无可置疑的现代性。它试图塑造现代人格,培养"犹太新人",实现犹太文化的现代化,并在世俗主义、集体主义以及民主、自由等现代理念的基础上建构犹太社会。  相似文献   

6.
埃德蒙·罗斯柴尔德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法国分支成员。他于19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定居点,帮助遭受沙俄迫害的东欧犹太难民移居巴勒斯坦。埃德蒙在与复国主义思想家的交往中逐渐认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他在一战爆发后积极活动,推动了《贝尔福宣言》的发表。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儿子詹姆斯以及儿媳多萝西也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1948到1977年,以色列居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一直是劳工犹太复国主义,其主要特征是犹太复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平等主义。然而,由于大量东方犹太人移民的进入、建国初期严重的经济问题、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对阿拉伯领土的占领,以色列的价值观念出现了重大变化。这表现在犹太复国主义向国家主义的过渡,崇尚工业化、城市化、脑力劳动和高消费的观念日益流行。社会主义一平等主义思想的淡化,宗教意识的强化,扩张主义思想的曲折发展及新犹太复国主义的崛起。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犹太人的悲惨处境和复国梦想以及 19世纪欧洲的思想文化影响 ,使赫茨尔从赞成同化转向倡导复国。赫茨尔的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不仅反映了犹太人的复国愿望和犹太民族的新觉醒 ,并且把犹太复国主义发展成为大规模的世界性的政治运动 ,为现代以色列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对犹太民族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犹太—以色列问题是哈马斯与法塔赫的主要分歧点之一。法塔赫承认以色列,同意以政治谈判方式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哈马斯坚持反对犹太人、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强硬立场,拒绝承认以色列,号召长期圣战,但也同意与以色列实行有条件的临时停火。两派立场的差异与他们各自的发展历程、斗争理念有关。哈马斯强硬的反犹、反以立场,在巴勒斯坦人中树立了毫不妥协、舍身成仁的抵抗者形象,提高了其在巴勒斯坦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也给自身和巴勒斯坦人带来严重损失。它还导致以色列人对国家和人民安全的忧虑,对以色列政治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阻碍了巴以和平进程。两派的分歧反映了巴勒斯坦人实现民族权利道路上的两难困境。从长远来看,要使哈马斯改弦易辙,应当将其融入巴以和平进程之中。  相似文献   

10.
复国主义思想在犹太族群内部存在分歧,他们无法就锡安山建国是否符合上帝旨意达成一致.《丹尼尔·德隆达》未强调犹太族群内部之异见,未展现业已居住在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利益.艾略特在小说的文本场域中行使权力,有意识建构了犹太复国主义主题,反应了19世纪欧洲民族统一和民族国家建立这一政治风向,反拨了当时欧洲社会流行的反犹思潮,强调各民族和谐共存的政治理想.不可否认,小说家无法彻底摆脱现实中的帝国思维影响,但后世评论家不应就此批判艾略特滥用犹太复国主义主题,苛责其对巴以冲突等20世纪国际政治环境变化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和犹太人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这为两国发展友好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后,双方关系发展迅速。政治上,高层互访不断,经济上,经贸合作广阔,文化教育上的合作深入。对阿以冲突,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公正、合理地解决中东问题。在新世纪,中以友好交往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建国前后,始终将教育置于优先地位,并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以色列的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 等教育和其他形式的教育互为衔接,同时能够很好地适应不同层级学生的需求。政府对教育的鼎力支持;注重素质教育与创 新教育的结合;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包容;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协调,彰显了以色列教育体制的鲜明特色,从而使教育事 业在以色列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以色列经过50多年的努力建立起一个门类齐全、规模庞大、技术先进的军工生产体系。以色列国防工业具有自主开发能力强、强化国际合作、积极拓展国际军火市场的特点,并为以色列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对外军售拉动以色列的经济发展。中国可从中获得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开拓对外军售市场、加大国防科技投入以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探索军工企业的改革和改制等多方面经验。  相似文献   

14.
叙利亚与以色列在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中首次发生正面冲突。1967年"六·五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1973年"十月战争"中,叙利亚和埃及并肩作战,一度重创以色列军队,夺回部分戈兰高地,可很快便得而复失。此后,叙利亚为收回戈兰高地与以色列进行了长期艰难曲折的谈判,虽然取得一些进展,却未能达成书面协议。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叙、以两国领导人相继表达复谈的愿望,然而双方的立场依然相距甚远。尽管叙、以和谈的道路坎坷而漫长,但却是改善两国关系、缓和地区形势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5.
犹太人从世界各地奔赴巴勒斯坦建国的历史成因在于欧洲的基督教世界始终没有友好接受这个民族,一千多年来的歧视、排斥与压迫使得犹太人不得不去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园。由于中东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以色列国家在巴勒斯坦的建立和发展的行动又受到大国的干涉。正是这些错综复杂的原因导致了今天中东地区阿以冲突的紧张形势。  相似文献   

16.
迁就与支配是美国对以政策中的常见现象,因此,为了更好地把握美以关系的实质和美国对以政策的规律,就需要对迁就与支配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具体来讲,这种迁就与支配现象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战略合作问题和援助问题。导致这种迁就与支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美以在国家实力上的极其悬殊;两国特殊关系模式与国家利益导向的基本趋同;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良性互动。透过现象,不难发现一些规律:美国对以色列的迁就与支配行为有其最后底线;迁就与支配往往相互交织;以色列的国家实力是影响美国对其迁就与支配程度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可预见的未来,迁就与支配仍将是美国对以政策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7.
犹太定居点问题是巴以冲突及中东和平进程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该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直接关系到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关系到中东和平进程的推进。本文试从早期犹太定居点政策、犹太定居点的建设与扩张、犹太定居点的出路三个方面对该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希特勒纳粹德国在二战中残酷迫害犹太人的悲惨事件,使纳粹之后的西德(联邦德国)与幸存犹太人的代表以色列围绕着“索赔与赎罪”演绎了一段特殊的两国关系。西德在《卢森堡条约》的框架下对以色列边进行物质赔偿边进行秘密武器交易,而后西德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与以色列建交。西德奉行的道义外交尽管在某些情况下与国家利益发生了矛盾和冲突,但从客观上讲,它有利于战后德国反省纳粹暴行、恢复民族经济和尊严的,是值得肯定和同情的。  相似文献   

19.
阿摩司·奥兹是一位作家、思想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作品中表现出宽容而温和的文化立场。这种带有相对主义、多元主义和宽容思想的文化立场受到犹太习俗传统、政治环境和文化语境多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奥兹主张在承继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不走极端,倡导对话,其作品对现代希伯来文化和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经过50多年的努力,以色列建立了一个门类齐全、规模庞大、技术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其特点:一是高度重视国防科技,自主开发能力强;二是强化国际合作,博采众家之长;三是积极拓展国际军火贸易,高度依靠国外市场。以国防科技工业从两个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一是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二是通过对外军售拉动经济发展。以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给我国发展国防科技工业许多有益的启示:1、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走吸收、改造和发展之路;2、要与时俱进,积极开拓对外军售市场;3、要加大国防科技投入,带动国民经济发展;4、要积极探索军工企业的改革和改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