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新近刊布的史料看晚清、民国藏政要员的洋务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出洋大臣史料在近年的不断刊布,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深化的可能。这其中,20世纪80年代岳麓书社整理、出版的“走向世界”丛书(如郭嵩焘的《伦敦与巴黎日记》、薛福成的《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等、90年代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的张德彝的《航海述奇》等书最为珍贵。张德彝及其《航海述奇》关注者极少,事实上,这部史料对于藏区历史、文化的研究很有价值。本文即以张德彝与同事陈贻范的关系为例,简述晚清、民国交涉西藏事务的中方官员洋务背景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
郭嵩焘,1818年(嘉庆23年)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城,字伯琛,号筠仙,晚年别署玉池山农、玉池老人,又因他的书房标名“养知书屋”,故学者又称他养知先生。 郭嵩焘步入仕途时,中国封建社会急剧解体,“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传统观念因此开始动摇,知识群体也开始走向分化。郭嵩焘一生的实践使他对当时世界的认识,特别是对西方文明的认识,远远超过了同时代人,特别是在“西学东渐”——西方思想文化向中国传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他身后蓬勃兴起的维新变法思潮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3.
闫俊侠 《兰州学刊》2006,(12):129-132,138
晚清时期,随着诸大臣的不断出洋,涌现出了大量的星轺日记.这类日记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认识西方的重要文献.值得庆贺的是,近二十年来,晚清出洋大臣的日记作为史料不断刊布,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岳麓书社整理出版的"走向世界丛书"中所收的一些星轺日记、90年代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的张德彝的<航海述奇汇编>等书在学术界受到重视,然而,李凤苞的<使德日记>虽然多被刊印,但在学界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故,此将李凤苞与<使德日记>的一些情况简单予以介绍,以期为晚清西学史的深入研究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鲁涛  黄娟 《云梦学刊》2008,29(1):63-66
郭嵩焘的日记、诗文、奏稿、专著、自传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学校教育关系到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平的好坏,关系到洋务运动的成败,更关系到国富民强的大计;他坚持德智并举,重视实学,提倡"格致之学",关注艺术教育和体育:他主张广泛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并对考试方法进行改进;他建议清政府多派学生赴欧芙留学.郭嵩焘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而且对于今天的教育发展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拙稿《〈鲁迅日记〉若干人名考辩》初在《新文学史料》发表以后,余曾赠送样本请刘岘同志指正,承刘岘同志指出,《鲁迅日记》一九三四年十月四日出现的王泽长名,乃是其字。《鲁迅日记·人名索引》误作另一人,其实应归合于刘岘条目下。据刘岘同志告知,他原名王之兑,字泽长,号慎思,笔名刘岘、柳涯等。刘岘是他较后用的笔名,在未用刘岘这个笔名前,最早用的是王泽长名。  相似文献   

6.
晚清官吏薪俸收入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官吏薪俸收入。可以说是于史无征的,《清史稿》中就没有这方面的记载。要想探究晚清官吏薪俸收入,只能于当时人物的日记、书信、笔记或回忆录中求之。但此辈士大夫承王夷甫余绪,常讳言钱,偶尔涉及,也极简略。不过就这类东鳞西爪的零星记载加以推究,是不难由一斑略明梗概的。 一、俸米与薪银 清代官吏正俸收入分俸米与薪银两项。同治以前俸米发实物,分春秋两季发给。郭嵩焘咸丰八年十一月初三日记说:“以秋季俸米託贺云湖代领”。五天后收到俸米七石八斗。郭时为翰林院编修,他的薪银多少,日记中始终不着一字。又如翁同龢同治九年十月十九的日记云:“今年初领三品俸(十三石九斗)”翁时为太仆寺少卿,对于自己的薪银也始终没有提及。按:编修为七品,由郭、翁俸米数推算,每级俸米数差额约二石余,则头品俸米半年约十八石多,余可类推。  相似文献   

7.
试论吕碧城的历劫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碧城(1883~1943),原名兰清,字碧城,号圣因,安徽旌德(今芜湖)人,是近代较有名气的女作家之一。其长姊吕湘,字蕙如;二姊吕清扬,字眉生,与碧城并工诗词,有《吕氏三姊妹集》(光绪三十一年乙巳排印)行世。1904年,吕碧城经清政府学部大臣严修推...  相似文献   

8.
郭嵩焘(1818-1891年),湖南湘阴人,字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他是晚清统治集团上层中自称和被人称为通洋务,并以办好洋务为己任的人物。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通洋务、爱洋务的人,非但没有在洋务运动期间飞黄腾达,反而被洋务弄得身败名裂,从统治阶级上层摔落下来,被弃置一边,伏处乡野,落拓残生,死后还被剥夺了援例可以得到的立传赐谥的资格,甚至在死去十年之后,还有人建言要对他鞭尸,落得  相似文献   

9.
杨怀远同志是上海轮船公司民主五号轮上的一位服务员。他是五好职工。一九五七年他还是个文盲。可是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一边学文化,一边学理论,终于读完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他读书是认真的,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做了很多的好事体,并且写出了二十万字左右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笔记和日记。看过他的日记的人都说:这位同志的日记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很有说服力。这里发表的就是他的一部分日记,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清代的谥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定例,凡大臣应否予滥,由礼部先行奏请,得旨允准后,再行知内阁撰拟溢号四字,恭候钦定。由翰林投职之员及官至大学士考,上一字坐谥文,死事之臣上一字坐溢忠。惟文正则不敢拟,悉出特恩。清代谥文正者仅有八人,他们是汤斌、刘统勋、朱、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和孙家鼐。清代的谥典@任闻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编写《中南五省图书馆馆藏稿详提要》的过程中,在广东中山图书馆发现《赴厦日记(附公文倍件)》稿本一册。时间起于光绪三十年(1904)八月初九日,记于同年十二月初六日,记录了作者奉两江总督、南洋大臣魏光素之命与西班牙驻华公使贾思理由南京前往厦门会审西班牙商人玛甘保与闽商黄子德互诉一案时经过,是有关清末厦门会审的重要资料。《赴厦日记》作者黄洁字宣廷,沈阳人,生卒年不详,时为江苏侯补道。作者首先纪叙了魏光存对他的传见,“午帅交出八月初八日外务部来电一纸,内开日斯巴尼亚(西班牙)商人玛甘保因行快亏欠银两…  相似文献   

12.
曹景满 《天府新论》2005,(Z1):252-253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派郭嵩焘作为首位常驻大使出使英法.郭嵩焘出使的凄凉结局预示着中国近代化的挫败.通过郭嵩焘出使的始末可以理解中国近代化为什么必须经过痛苦的、长期的、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几年来,随着洋务运动研究的深入,早期维新派思想与洋务派思想的关系问题,日渐为人们所注意,其中关于郭嵩焘的思想就是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试就郭嵩焘思想评价问题谈一点看法。一、关于郭嵩焘思想评价及早期维新派思想与洋务派思想关系的观点分歧对郭嵩焘思想的评价,在“文革”前没有展开讨论,一般认为他是洋务派的理论家。随着近几年洋务运动研究高潮的出现,郭嵩焘思想又被重新提出。文章虽然不多,但探讨较为深入。有人认为郭嵩焘对外主张妥协,但对内主张发展民营工商业却是非常进步的。又有人认为他是忧国忧民、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行者。他的思想水平已突破了洋务派思想的体系,他主张商民自  相似文献   

14.
李鹏连 《船山学刊》2014,(1):165-168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更是一位著述丰富的经学大师。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大量研究郭嵩焘经学学术的相关论著,对学界关于郭嵩焘经学文献成就的研究以及研究动向进行归纳与分析,并对学界有关郭氏经学研究之不足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5.
谭承耕 《船山学刊》1996,(2):169-178
张百熙,字野秋(一作冶秋),湖南长沙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卒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同治年间考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山东、四川、广东等地学政或主考官,后又入朝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刑部尚书、管学大臣、邮传大臣等要职。任管学大臣时,曾主持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  相似文献   

16.
“湘阴双杰”郭嵩焘、左宗棠,是近代湖湘文化孕育出来的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侮,学习西方,富国自强的理论和实践中,既凝聚着二人浓浓的爱国情怀,又体现着二人爱国主义思想的差异。从爱国主义的历史功业来看,左宗棠超过郭嵩焘;从爱国主义思想认识来看,则郭嵩焘领先于左宗棠。  相似文献   

17.
《鲁迅日记》一九三三年三月二十一日记云:“下午得内山嘉吉君信,并成城学园五年生橘林信太木刻一幅。”《鲁迅日记·人名索引》就把林信太误作“橘林信太”。其实,这个“橘”字并非是林信太的名字的组成部分,《鲁迅日记》在林信太的名字前冠一“橘”字,是另有寓意的。这里先要从《鲁迅日记》中提到的内山嘉吉说起,内山嘉吉,是鲁迅的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的弟弟,一九三一年来中国,通过内山书店与鲁迅相识,并为由鲁迅发起主办的上海一八艺社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近五年来有关郭嵩焘外交思想的论文介绍,对郭嵩焘外交思想的定位(评价)、形成的原因,基本原则及其局限,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端方与清季预备立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端方与清季预备立宪刘高葆预备立宪是清季政治体制的最大变革。在预备立宪运动中,端方是极其活跃的朝廷大臣。端方,字午桥,号斋,托忒克氏,满洲正白旗人。他生于1861年,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直隶霸昌道,从此展开了他显赫...  相似文献   

20.
王继平 《船山学刊》2021,(2):97-104
晚清云南景东人刘崐,两仕湖南,先后任湖南学政和湖南巡抚,掌湘学与湘政,建树良多,致仕后长期客寓湖南,去世后亦葬在岳麓山麓,在湘、滇士林颇有清名。由于刘崐资料散佚,学术界关注不多,生卒年月也存多种说法。依据《郭嵩焘日记》及刘崐本人奏稿,考定刘崐生卒年月,并对其散佚各处的奏稿、诗文、书信进行考述,对其赢得湖南士人盛赞的"同治重建岳麓书院"史迹亦予以考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