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文章风格是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和作者写作个性的综合表现。文章风格不同于文学风格。文章风格属于语言学范畴,而文学风格属于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文章是汉语书面语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组织严密、富于时效的篇章体制.现代汉语文章学研究的基本方向是将文章学作为语言学的分支学科,排除文章作为书面语体制之外的所有干扰,研究文章的构篇规律,以指导文章阅读和写作,更好地发挥文章的社会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3.
当前,文章学研究中存在几个不很明晰甚或还有争议的问题,涉及文章学的定义、内涵及发展等重要方面,文章对此提出了新见。一是文章学似可定义为研究所有单篇文章写作的学问。二是文章学的内涵,应该是"文章学"这个概念所直接包含的内容,即文章学能够为写作提供理论支撑并指导写作活动的具体范围。三是由于时代的限制,刘勰的《文心雕龙》不可能成为中国文章学成熟或成立的标志,而将成熟期定在宋代尤其是南宋以后,也许更合乎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4.
王建平 《殷都学刊》2004,(4):104-107
许慎的《说文解字》以其鲜明的写作目的 ,规范的编排体例 ,丰富的学术内容奠定了他文字学家的地位。《说文解字》中反映出的博采通人、反对门户之见 ,敢于创新、反对因袭旧说 ,创作态度严谨、反对主观臆断等学术著作的写作特点 ,则体现了他的文章观。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章学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中的文章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静止的,而是连续的、敞开的、流动的。它面向宇宙,面向人,与“道”一起流转,与历史、社会一起流转,与每个作者的生命一起流转。这一切,又凝集成中国文章艺术的特质。研究中国文章的方法应该是人文主义原则和文化学的方法。中国传统文章学的核心问题包括本体论、主体论、动力论、通变论、功能论、文化论、方法论、表达论、品鉴论等。这些方面虽然没有涵盖文章学的一切问题,但包括了其中的最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文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王安石的古文、贯道、言志、实用、审美、言意、风格的文章理论。他的“道法”文章论不仅开启了明代“意法”、清代“义法”的文章论,而且对建构现代文章学理论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宋八大家文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气、文道、文用、文律、文法、文风等方面论述了唐宋八大家的“道法”文章论。他们的理论标志着我国文章理论进入了成熟发展的阶段,具有体系性强、理论较一致、富有开拓性的特点,开启了明代“意法”文章论和清代“义法”文章论,是建构现代文章学理论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8.
文章与礼乐     
文章与礼乐在古代是一对常见的、相互混用的概念,如果从文字渊源、功能特点和相互影响三个方面探索文章与礼乐的历史关联,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清代中期的冯镇峦提出“文章小说体”这一概念,集中代表了明末清初以来通俗小说文章化的发展潮流.文章化孕育出了一批在创作动机、结构设置、写法技巧、风格神理等方面都具有文章色彩,适合案头阅读,具有浓厚的类文章性的文人小说,我们姑且就称之为“文章体”小说.清中后期“文章体”小说已经完全成熟,表现在文章化小说理论形态和文章化创作模式的成熟上.“文章体”小说的成熟标志着文章化小说美学风格的形成,与传统说书化的小说美学风格并立,为小说美学史增添了新的小说类型,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孟伟 《船山学刊》2014,(4):57-63
《续古文辞类纂》、《国朝十家四六文钞》和《骈文类纂》是晚清著名学者王先谦编纂的三部文章选本。《续古文辞类纂》表达了王先谦以儒家义理和考据学问为核心的古文观念。湖湘学风的影响和晚清社会现实的触动是王先谦形成其古文观念原因。《国朝十家四六文钞》和《骈文类纂》是王先谦编纂的两部骈文选本,其序文、例言集中反映了王先谦的文体学思想,王先谦还对骈文创作方法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词气兼资"的骈文审美标准。文章选本的编纂反映了王先谦"骈散并重"的文章学思想。晚清时期,骈散兼工并重的文章创作现象,以及汉宋学术之争趋向缓和是王先谦"骈散并重"文章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学术背景。  相似文献   

11.
王充及其文章观在现当代得到的主流评价是很高的,但王充及其文章观是否真应该有这么高的地位却是另外一回事情。总体说,王充主张颂汉颂今,这对其文章功用观打上了巨幅的阴影,而其真实观也大多停留在经验真实的层次,他的文章创新观一味主张创新,却又违背了人类以故为新的创新常态。  相似文献   

12.
八股文是明清两朝的科举文体。科举制度废除后,八股文已经渐渐为人们所遗忘。但作为一种文章体式,八股文具有文章组织学的意义。其意义主要表现在对文章中心的严格限定,文章条理的严格规定和文脉标志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文章学是文章学的全新体系,它以汉语通用书面语的逐步形成为起点,考察不同历史阶段的文章形态,抽象出各种文章的基本组织特征,进而考察文章的交际功能和社会规范。这一体系主要有四个方面:汉语文章的性质和特征;汉语文章的基本功能;析篇法;汉语文章的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14.
吴承学 《中国社会科学》2012,(12):138-156,208,209
关于中国文章学成立时代的讨论,不仅是对成立时间的不同判断,更涉及对中国文章学的基本内涵、理论体系、总体特色与历史演变的理解与认同。魏晋南北朝中国文章学的基本内涵已经明确,理论系统初步建构,并且产生代表性成果,可以视为中国文章学成立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文章学以诗赋骈文为中心。宋代以后,散体古文占据文坛中心地位,古文之学的兴盛引发中国文章学中心发生转移,并导致文学批评的一系列变化。不能以古文文章学的成立等同于中国文章学的成立,文话也难以称为中国文章学成立的标志。"文章"与"文章学"应视为动态的、有弹性的历史概念,中国文章学系统兼具开放与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周楚汉 《中州学刊》2001,(2):113-117
唐宋八大家文章美学体系以内容与形式统一为逻辑起点,以儒学融合道、墨、法、佛等学派的哲学思想为理论依据,对文气、文道、文理、言意、简洁、刚柔等主要文章美学问题进行了历史的唯物的阐释,纠正了先秦两汉注重内容,魏晋注重形式的偏颇,标志着文章美学步入了成熟的发展期,把文章美学的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文章美学体系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系统性的特点.这是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为建构现代文章美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作为社会科学技术之一的文章学,其生产力功能的发挥,是凭借自身的特性来实现其价值的。文章学的生产力功能通常表现在社会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中,更深地表现在智力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上。文章学作为精神生产的智能开发工程,在世代延续的全民性文章写作和阅读活动中,锻炼了一代又一代文章作者、文章编者和文章读者,提高了他们的写作、编辑和阅读智能,从而造就了善写、善编、善读的大批文章家和文章学家。他们是社会精神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书面文化生产战线的重要生产力,担当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7.
唐宋古文运动成果辉煌,是由于文章通变理论指导的结果。唐宋八大家高举“发明吾道”的旗帜,他们关于文章内容通变、文体通变、文风通变的理论以及通变的常用方法,是其取得古文运动成功的主要经验。复兴古文在于变革,探讨唐宋八大家文章通变理论将为现代文章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修辞学的角度切入,立足于中国当代文章学的发展状况和现实境遇,着重探讨修辞学研究对当代文章学发展的双重意义,并倡导借助修辞学的研究成果,推介独立文章学在学理上的系统建构及其在文章读写训练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化"是指文人创作的白话小说受传统文章写读方式的影响而产生的类文章现象,主要体现在小说的创作方法、理论建构和鉴赏阅读等方面与文章极其接近.明末清初白话小说产生"文章化"现象的内在背景是晚明以来小说创作的文人化,外在背景是宋元以来文本位思想的风靡."文章化"导致的"类文章性"是古代文人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古典小说民族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考察白话小说的"文章化"现象对于剖析古典小说民族特色的形成、建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小说学和小说史理论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宋代是中国文章学的革新期,各类前代典籍文章在宋人的接受视野中纷纷被纳入到文章学视野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作品的接受阐释史与宋人文章学观念之间呈现出互为参照和影响的趋势,而这种双向参照与影响呈现出不完全对等的情况.其中<史记>作为一部文章成就高超的史部作品,其在宋人的文章学视野下所呈现出丰富的形态值得仔细考察.一方面,<史记>在宋人的文章学旨趣的品评中多有缺憾而未臻至境;另一方面,<史记>在宋人实际的写作中又实实在在地成为难以取代的文章范本.这种文章学观念与文章写作实际之间的落差背后折射着宋代文化的深刻背景,也同时影响到<史记>接受史以及<史记>、<汉书>比较史等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