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工问题是中国农民在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伴生的重大人口与经济社会问题。以《中国青年研究》近10年来199篇刊文为样本,分析发现,农民工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民生保障、流动融入、家庭生活、政治维权及随迁子女教育等几大方面。研究者问题意识强烈,论述逻辑清晰;研究视角多元纷呈,理论阐释有待提升;注重实证分析但操作方法尚需科学规范,研究论域值得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特别是女性农民工、流动儿童、中老年农民工及其他相关弱势群体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里约会议结束以来的十年里,各学科在深入探讨可持续发展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重点对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评价,尤其是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理论上缺乏系统的总结;另一方面是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脱节。今后的方向一是各学科通力合作,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完善,建立可持续发展学;二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加强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民族分离主义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的一大研究热点。归纳、总结近20年国内学术界关于民族分离主义问题的研究成果,梳理了民族分离主义的概念、起因、特点、类型、理论基础、影响以及解决策略等方面的观点,对于做好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利益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近年来利益理论研究中争议最大的是关于利益的定义,其中过半数的学者用需要去定义利益是值得商榷的,导致他们这种失误的原因是把利益与利益要求等同起来。在利益的功能和社会作用上争论也颇多,然而关于物质利益与精神文化利益在社会发展中不同地位和作用的观点;关于利益动因论是利益理论的精髓和基石的观点;关于利益在社会基本矛盾的形成和运动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观点等,深化了利益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张恨水研究七十年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章回小说大家 ,长期以来对他的研究停留在一种意识形态和“历史定位”的简单争论上 ,而“遮蔽”了他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七十年的张恨水研究历程 ,是由意识形态化逐渐学术化的过程 ,也是张恨水的文学史、文化史意义逐渐呈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近五年来,编辑学理论研究多聚焦于编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学科性质、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所提出的大编辑一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显示出编辑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编辑主体研究主要集中在编辑角色转型、编辑能力培养以及编辑团队建设上,其中编辑转型的路径与方向、编辑能力的构成元素分析及提高能力的方法研究均具有代表性。编辑实务研究多集中在全媒体数字时代编辑工作的变革与创新、报刊体制改革等方面,研究者较多地将当前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体制改革的现实背景与编辑工作改革与创新结合起来,且将编辑过程、编辑环节与数字出版技术紧密联系,呈现出务实的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张之洞研究逐步走向繁荣。伴随着历史学研究理论的变革,学术界对张之洞的评价也在发生着变化。本文从"张之洞与‘中体西用’论"、"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张之洞与晚清政治"等三个方面,对近十多年来张之洞研究予以叙述和评论。以期这个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 5 0年代末至 70年代末 ,关于柳亚子的研究工作未能形成起码的规模和态势。 80年代以来 ,柳亚子的研究有了比较明显的起色和进展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代际关系问题一直是社会学、青年学、文化人类学和人口学等诸多领域学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以自代际理论传入中国后,我国研究者所进行的代际研究文献为分析文本,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等方面总结了我国学者关于代际研究的成果,以推动这一研究领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池田大作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一是上世纪60年代对创价学会和池田大作个人的初步认识的时期;二是70年代中国各界对池田大作本人进一步了解的时期;三是八九十年代开始对池田大作著作进行译介的时期;四是新世纪以来至今迎来池田大作研究新局面的时期。中国的池田大作研究。在资料整理、专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有研究领域广泛、内容深入、方法多样、紧密联系我国实际等特点。但也存在着重复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创世神话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沉寂期后,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新的进展。近三十年的少数民族的创世神话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一是少数民族创世神话史料整理时期;二是少数民族创世神话理论方法探寻期;三是少数民族创世神话全面繁荣期。本文将对这三个时期做了较为全面的勾勒与评述,以彰显中国学者在少数民族创世神话研究方面的贡献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不断深化需要理论的研究,对于我们今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凸显人的主体价值都具有一定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需要理论进行了广泛讨论,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包括需要本身问题研究、需要与价值关系研究、需要与社会发展动力研究诸方面,但今后对需要理论的研究,应该在研究方法与视阈上进一步改进与拓宽。  相似文献   

13.
1999年以来,特别是以纪念李大钊诞辰110周年为契机,学术界陆续推出了一批有关李大钊研究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资料、专著以及论文。本文对《李大钊文集》、《李大钊全集》、《李大钊与中国现代学术》、《李大钊哲学研究》等资料与著作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并从七个方面对李大钊研究方面卓有见地的论文进行了分析,认为,近些年来李大钊研究所取得的成绩非常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学术界关于中国早期现代化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包括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概念、内涵,早期现代化的启动、阶段、特点以及早期现代化进程延误的原因等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试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的情况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5.
以往抗战史研究,偏重于对政府、党派及上层人物抗战方面的研究,对广大民众抗战情况关注研究的较少。1995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以来,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将这些研究成果作一述评,有助于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贾岛是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诗人,近二十年来贾岛研究更成为唐诗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无论在生平事迹的考证、诗集的整理、作品真伪的考辨以及关于贾岛诗歌的渊源影响成就地位的探讨、五言律诗的艺术特色、苦吟的解析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此同时,贾岛研究也流露出热点过于集中、论辩夹杂意气、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前人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陈旧、论题简单重复等不少问题。贾岛研究依然拥有广阔的前景,有待于学者去发掘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教师人格是教师心理、教学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高校教师人格研究已为高等教育和心理学工作者所关注。以1990年以来我国高校教师人格研究的文献为基础,通过对其进行概括和总结可以发现已有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较为单一;对人格特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够深入,有待拓展;在人格结构及评价方面,缺乏针对高校教师的量表的编制。由此,研究方法需要科学化、本土化和多元化;研究内容需要丰富和拓展;同时,还需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近三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政治文明问题展开了多视角、多层次的研究,形成了丰硕的成果。政治文明研究历程是在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党的理论创新的互动中展开的。这期间政治文明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具体要素、经典作家的政治文明思想、地方政治文明等五个方面。尽管2005年之后政治文明研究热度有所减弱,但是就目前实然的研究状况与应然的研究目标相对比而言,政治文明研究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南都学坛》2018,(2):24-3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抗战史研究逐渐受到学界重视,涌现出一批通史性专著、专题论文和资料汇编,以区域抗战史为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现有区域抗战史的研究成果,既有讨论特定区域抗战地位的综合性研究,也有针对特定区域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的专题性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学界还需要在加强新资料的挖掘和利用、加大对基层区域的研究、深化对不同时期抗战史实的研究、强化研究深度、拓宽研究视角、创新研究方法等方面有所着力,以进一步提升区域抗战史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网络民粹主义借助新媒体的兴起,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将网络民粹主义界定为一种社会思潮、一种情绪反应、一种话语方式;将网络民粹主义归因为社会转型期各阶层激烈的利益冲突,利益协调机制的不健全,精英权威的消解及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微用户”的非理性及微媒体的便捷性;将网络民粹主义的影响定位为双重效应,既有关怀弱势群体利益、保证政府公正廉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弱化指导思想、非理性表达极端化、颠覆政府权威、破坏社会秩序的消极作用;消解网络民粹主义的消极作用,需要缓解社会矛盾及建立健全的利益协调机制,强化精英阶层的社会责任感及提高政府执行力,引导网民理性参与及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