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非主义是欧美学者对伊斯兰神秘主义的称谓,始于1821年,由法国学者托洛克首倡。鉴于该名词已被世界学者(包括部分穆斯林学者)广泛接受,因此本文对伊斯兰神秘主义也采用苏非主义一说。要指出的是,称神秘主义为“塔骚层夫”的穆斯林学者为数颇多。“塔骚层夫”指的是伊斯兰神秘主义。苏非主义既不是政治派别,更不是教义学派或教法学派,而主要是指修持方面的一种主张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方相氏"黄金四目"的训诂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巫傩中的方相氏扮相特点“狂夫四人”与“黄金四目”释解是个谜,至今无定论。从古文字学角度考略可发现,“黄金四目”的“四”字原为“吅”之误,读“xuan”,义为“惊嘑(呼)也”,由此解开了“狂夫四人”与“黄金四目”意义的疑惑。方相氏角色"黄金四目"扮相的意义在于消解死魂灵对人的威胁力量,而转化为人类战胜疾病与自然灾难的新力量去驱疫逐祟,这种原始生民灵魂的扭曲与复活形态,是传承至今的原始巫傩灵魂与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3.
尤苏夫·盖尔达维是“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中间主义介于唯心论和唯物论、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和感伤主义、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固化与发展之间,是物质与精神、权利与责任、经典文本与个人解释、遵循传统与憧憬未来之间的一个绝好平衡.本文从西方人的角度介绍了尤苏夫·盖尔达维的生平、宗教领袖地位以及他的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想和他对西方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天皇制经历了古代天皇制、幕府傀儡天皇制、近代天皇制、战后象征天皇制四个发展阶段,四阶段虽外形各异本质灵魂却一致,均以“万世一系”之“神皇一统”的“惟神之道”的“神国”思想为共同本质精髓,天皇制之根本亦在于天皇的宗教“神性”与“神威”。这就决定各时期的天皇制及其神国思想均无不饱含着“天祖皇祖肇国”的“神武”尚武的军国主义精神与必然要素,因而不仅在近代,自古伊始,国家神道式的神国军国主义侵略思想就已源远流长,天皇制亦早就是军国主义的源泉与温床。  相似文献   

5.
虽然世界各地很多民族都有灵魂观念,由于其对灵魂生命现象的理解、灵魂最终归宿的解释不同,因而祭祀仪式也各不相同.本文主要根据作者在越南彝区的田野调查,研究越南倮倮人的灵魂观念与祭祀仪式.倮倮人相信灵魂无处不在,相信人死后灵魂回归祖先地,他们祭祀树神、屋神,祖先神等等,他们用牛角、竹签、鸡蛋占卜灵魂,用香、衣物、布桥呼招灵魂,用鸡、猪、牛献祭灵魂,用铜鼓声伴随灵魂,用指路经为亡者的灵魂指明通往"马飘"的祖灵之路等等.通过倮倮人灵魂观念与祭祀仪式研究,可见倮倮人对灵魂的理解、对自然世界和生命现象的认识.其在反映倮倮人世界观的同时,也体现了倮倮人对生命、对世界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6.
天皇制经历了古代天皇制、幕府傀儡天皇制、近代军国主义天皇制、战后象征天皇制四个发展阶段,其形成乃是受其灵魂载体神道神国思想所支配与支撑。天皇制神国思想也经历了古神话神道阶段、复古神道之国学、江户水户国体论、国家神道等诸形成历程,天皇制亦随之勃兴起伏而“万世一系”“天壤无穷”。天皇制所谓“神道即皇道”的“神皇一统”之“国体的精华”的本质又决定其无不充满军事侵略性。  相似文献   

7.
“道不远人”语出《中庸》,朱熹释曰:“道者,率性而已。”恐言不尽意。道不远人至少包括以下四层含义:一是道即“人之道”,即社会人生发展变化的道理和准则;二是为道由己,道存在于人的本心,修道就是修性、修身;三是为道不可“远”人,修道者离不开外力的作用,“远人”即“远道”;四是推己及人,修道的目的在于“安人”,讲求“忠恕”。  相似文献   

8.
穆罕默德(570—632年)意为声望很高的人,伊斯兰教的创始者.我国古代史书曾将他译为“摩诃末”、“马哈麻”、“谟罕蓦德”等.他出身于麦加城古来氏部落哈希姆家族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母早亡,由祖父阿卜·穆台列卜抚育,祖父去世后,由他伯父阿卜·塔列卜抚养.早年放牧,十三岁时就跟随他伯父的商队到过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他一生为人类历史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一、宗教革命前夕的阿拉伯社会穆罕默德所创立的伊斯兰教和任何一种其它宗教一样,在其创立阶段都是多种社会因素的综合产物.而当它一旦成熟定型之后,则立即产生定一尊、排异己的特性,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时,公元六、七世纪阿拉伯半岛面临着经济和社会危机,社会在动荡着.当时半岛正处于原始社会解体,向阶级社会过渡,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草原上贝督因人的游牧部落趋于瓦解,从部落内部分化出一批氏族贵族,他们占据绿洲,掠夺奴隶,逐渐形成奴隶主阶级;也门,是一个富庶的农业区,历来有“阿拉伯福地”之称,早在公元前几世纪就建立了几个奴隶制城邦国家,奴隶制发展的比较早;半岛西北沿红海海岸的希贾兹(汉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通要道之一,在这条道路上的麦加城,受益于过境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商业城.整个半岛出现了错综复  相似文献   

9.
南宋格律词派代表姜白石主要以“清空”词风著称于世, 但其“骚雅”风格亦为人所提倡。本文主要从“对家国兴亡的关爱”、“抑郁不得志之情”、“倏忽人生的忧患”等三个方面对其作品的“骚”意进行深入具体地分析, 以期弄清姜白石在提升词学地位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文学创作心理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心雕龙·序志》中认为“夫文心者 ,言为文之用心也” ,这里的“文心”即指《文心雕龙》的书名 ,而“为文之用心”则十分明确地说明了这部旷世之作是从作家的文学创作心理角度探讨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原则和方法的。《文心雕龙》中对文学创作心理的阐述很多 ,但主要集中在这样五个方面 :一、对“神”的阐述 ,把“神”作为文学创作心理的核心 ;二、对“情”、“志”的阐述 ,把“情志”作为主体创作心理的“关键” ;三、用“神与物游”来具体描述文学创作心理过程 ;四、以“虚静”观来具体阐述主体创造心境 ;五、主张“各师成心” ,具体阐示了主体个性心理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伊斯兰教的生产观、分配观、交换观以及消费观等四个方面论述伊斯兰教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2.
王岱舆适应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发展的需要,积极运用儒家文化对伊斯兰教经典进行阐释。对于儒家文化,他认同修齐治平、三纲和五常等思想;借用诸如“形”、“神”、“理”、“气”、“人极”等儒家学说概念;批判儒家文化不承认天地主宰等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3.
回族和伊斯兰教血肉相连,特别是饮食习俗,大都继承了伊斯兰教“以清净为相宜,污浊的受禁止”的规定,而又稍有差异。 中国的回族穆斯林在教派上都属逊尼派,在教法、教律上属逊尼派的哈乃斐学派。虽然回族穆斯林按照各自对道乘所持的不同态度和主张又分为格迪目、虎夫耶、哲合忍耶、尕迪林耶、伊合瓦尼等派别和门宦,但对伊斯兰教的饮食律例的遵循和实践却同出一,几百年来严守着教律经典。 良好的饮食、卫生习俗,使回族人民长寿、健康、清洁。 本文试从回族的饮食习俗追溯它的伊斯兰教渊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曹植的浪漫主义创作作了综合考察:(一)贵介公子的豪气;(二)笼中“绣虎”的悲啸;(三)与神女的相恋;(四)偕神仙遨游。文章指出,曹植继承了《诗》《骚》传统,又开启了杜、李风格。  相似文献   

15.
回族和伊斯兰教有密切关系。阐述回族和伊斯兰教的关系,不仅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本人拟从“伊斯兰教和回族风俗习惯”、“伊斯兰教和回民起义”、“伊斯兰教和回族经济”、“伊斯兰教和回民教育”、“伊斯兰教和回族民间文学”、“伊斯兰教和回回民族的形成”、“回民和清真寺”七个方面,对回族和伊斯兰教的关系进行探讨。这是第一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丧葬源于灵魂与灵魂不死”、“灵魂观念伴存丧葬习俗”、“厚葬是人类对来生看好的表现”和“薄葬:智者的选择”等四个方面.有机地论述了原始信仰中的灵魂与灵魂不死观念在丧葬习俗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表现,使我们从根本上认识厚葬久丧只是原始人信仰中的期待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的是给人们走出重丧而伤生的误区.自觉实行厚养薄葬短丧,重视现世生活质量而不是将大量的金钱化费在无意义的厚葬上,提供理论思维依据。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被鲁迅称之为“神魔小说”,就是说,“神”和“魔”两个方面的力量构成作品的主体。而按作品故事情节的实际,除“神”与“魔”两造之外,孑然独立又与两造发生联系的唐僧师徒四众(或者加上白龙马称之为“五圣”)更是作品主体的主体。前七回孙悟空出世到闹天宫结束,诸天神佛与孙悟空之间是神魔的对立,唐僧奉诏西行到功德完满,师徒四众处于特殊地位,神佛与四众站到一起与妖魔对立。神佛在前后两次活动中,他们的代表是玉皇大帝、如来佛与太上老君。尽管该三位在》西游记》中不占主要地位,但没有他们,也就构成不了《西游记》,所以,本文打算从几个角度对之加以探索和考察。  相似文献   

18.
在丰富多彩的民主概念、民主制度中 ,伊斯兰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阿拉伯语读作“舒拉” (shura)的伊斯兰协商制度尤其观点鲜明 ,独具特色。它以伊斯兰原则与精神为指导方针和价值取向 ,对伊斯兰世界的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理论根据、范围形式、协商结果等方面论述了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9.
李金坤先生在《文学遗产》发表《〈辨骚篇〉“博徒”“四异”正诠》,认为《辨骚篇》中的“博徒”与“四异”,是刘勰由衷钦敬的褒美之词。观点虽新却失真,故不能成立。因“博徒”乃古代常用词语,古籍中均用为贬词,未见有用作褒词者;李先生引《知音篇》中的“博徒”来证明《辨骚篇》之“博徒”为褒词,属断章取义的曲解。刘勰在对《楚辞》的总体定位以及对《楚辞》作品的具体评价方面都存在深刻的矛盾,这是不可回避的。  相似文献   

20.
对剑桥大学出版《斐多篇》中关于灵魂问题的论述提出一些疑问并进行解读:对《斐多篇》中对灵魂学说起源的可靠性质疑,上溯到毕达哥拉斯学派、奥尔斯教派和古希腊传统思辨精神,得到其渊源虽不严密科学,但有着广泛认同的结论;“相反相生”与“相反不能共存”矛盾与否,从对Idea含义的双重理解来看并不矛盾;对从“相反相生”到“灵魂轮回说”论证严密性的质疑,揭露了苏格拉底语言的“表面”说服力;《斐多篇》中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矛盾与否,追溯二者当时的含义,结论为否定;《斐多篇》里的神与传统宗教之神是否同一,结论为否定:篇中的神已脱离了人格化的宗教之神,万物的本原和运动的规律源于自然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