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运行费用分析王相山,何立胜经济体制的运行是有费用的,不同的经济体制其运行费用是有差异的。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必须体现出交易费用的节约原则,即要求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费用小于计划经济体制运行的费用,否则体制转换就没有必...  相似文献   

2.
论体制转轨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深化改革和健全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必须有进有退,以退为主。市场不健全不等于“市场失败”,市场不健全需要政府以自己的退出来换取市场的正常发育和迅速发展。同时,政府的传统做法也不等于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对于“市场失败”的弥补必须通过依法行政。在法治不健全和市场经济不成熟的情况下,经济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并非都是由“市场失败”造成的,在法治不健全的情况下,法律不能有效地制约政府的权力,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无法做到恰当和适度,从而导致“政府失败”。要解决这些问题,市场运作和政府干预就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当前深化改革的关键还在于建立和健全法治,从根本上改变“权大于法”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部分学者力求分隔真正的经济法与计划经济体制的界限,这种努力不仅未达目的,还导致种种矛盾。以学界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三地面个基本共识为标准,可以发现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真正的经济法,可由于情感、认识和技术原因的存在,学者长期努力分隔经济法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关系。“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真正的经济法”的结论有助于形成理性的经济法历史观、渐进的经济法发展观、多元经济法观和善恶经济法观,对经济法研究以及经济法治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论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程宏如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意味着经济体制面临重大转型,市场经济体制必将取代计划经济体制。事实上,正如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序言中所云:“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朱德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之一,朱德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三大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他提出调整"死制度"、建立"活制度"的一系列构想:主张在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在工业管理体制上,主张将部分工业的管理权下放,在放权的同时还要让利;在商业管理体制上,主张发展商品生产,搞活市场。反思"一大二公"的单一所有制形式,提出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思想:为个体经济正名,认为"不承认个体经济不行","个人所有制的存在是合理合法的";明确提出了'保留私有制"、"对公有制是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反思违背价值规律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主张实行经济核算:社会主义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不能搞平均主义;要实行经济核算,按价值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6.
<正> 经济调控体制是关系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正是这一决定性因素,在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研究中涉及很少,而且使得研究难以深入。为了深入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进一步寻求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具体途径、形式、办法和措施。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就必须研究经济调控体制。 所谓经济调控体制,是指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中的调节控制系统,指责权利在中央、地方与企业间的配置关系。即为了调节和控制经济运行而规定的中央、地方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关系和各调控主体的职责与权限。并不是任何一种经济调控体制都能实现计划经济与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高等教育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两种体制下的本质特性、目的要求、作用关系、管理方式、行为来源、运作规律、内容侧重、评价依据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以苏联模式为蓝本的中央高度集权体制的弊病,中共领导试图通过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大规模分权来构造一种全新的体制,发挥地方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信息优势和释放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潜能.但这种在传统计划体制框架下运用过去具体管理方式的做法,必然因只关注到我们以往在经济管理上取得成功的外在分权形式,忽略了这种分权赖以成功的基本经济制度和资源配置方式,从而一开始就注定这种单纯靠"移植"具体管理方法的中央与地方分权体制存在着换汤不换药的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9.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寻求二者之间的均衡点,已成为当代中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政府与市场关系演进过程的剖析来分析政府与市场各自的特性,并在分析了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现状的基础上对其走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是调节国民经济发展的两种不同机制。国家经济领导机关在调节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这两种机制,使它们以不同的程度和方式结合起来。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由于在社会主义现阶段还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所以,在制订经济计划和实行经济计划去进行调节时,都必须利用市场;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调节也具有某种程度的自发性,所以,必须通过计划来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市场体制的形成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国政府体制的改革也必将随之进一步深入.有限政府为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2.
1.在高度集中的传统经济体制下,市场被完全排斥在分配领域之外,根本不起任何作用,政府是唯一的分配主体,统管收入分配的全过程。政府不仅掌管社会的宏观收入分配,而且执掌决定企业和劳动者的微观收入分配。 旧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不是经济实体,没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企业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现阶段所处的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初期的阶段特征,分析了政府作为新制度供给主体和经济发展促进者的职能。  相似文献   

14.
一、三中全会以来市场功能与政府功能组合的演变过程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尽管改革的对象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但集中到一点就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如何有效地使市场功能与政府功能相结合。 在70年代末改革一开始,就针对排斥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此,在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第一次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联结在一起。这一理论的提出和贯彻,必将进一步坚定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内容提要〕要克服官僚主义,首先必须发挥群众的自主性。经济管理中的群众自主性与加强计划性并不矛盾。自主性包括执行计划的主动积极性。管理不仅是行政人员,也是全体工人必须参与的工作。扩大工人自治权,推广劳动组织的集体制形式,可以使劳动者更关心集体,更关心生产计划,更关心自己的劳动与报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为什么在50年代选择了计划经济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在50年代选择计划经济体制,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社会主义要搞计划经济体制的传统理论是意识形态因素;通过加快工业化实现现代化是发展目标因素;国际环境的限制是发展战略和体制选择的空间制约因素.在这样的条件下,以重工业为中心,搞计划经济体制是当时唯一的选择,不存在可以替代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科层体制的功能与反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层体制是本世纪初组织管理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几乎在各种类型的现代化组织中,我们都可以发现科层体制的特征。但历来对它多正面研究而缺乏批判性反思。本文对科层体制的基本原则和各项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批判性功能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管理体制改革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政府体制与政治文化分属于政府系统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它们之间是一种非线型的交互作用关系,表现为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深层结构规范、调节和复制表层结构的形成,表层结构为深层结构提供外在的保护层,维持内核的稳定性。因此,政府体制的改革离不开政治文化的革新和转型。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就总体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这是对现阶段计划经济的高度理论概括.如何理解现阶段的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界有许多颇有新意的解释,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