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思問錄内篇     
衡陽王夫之撰事人誠而巳矣正已而無求于人誠也誠斯上交不諂下交不瀆故子路問事鬼神而夫子以事人告之盡其敬愛不妄冀求必無非鬼而祭之諂再三不告之瀆無他不以利害交鬼神而已按盡其敬愛誠之事人也不妄冀求誠之正已也事人正己皆根於誠則得於蒙以養正之功深矣道莫盛於趨時富貴貧賤夷狄患難極於俄頃之動靜云為以與物接莫不有自盡之  相似文献   

2.
懷古錄三卷鈔本宋陳模纂模字子宏號月庭廬陵人前者寶祐二年甲寅四月既望模自序此書四庫未錄各家書目皆無之惟上元倪燦宋史藝文志補文史類有此書亦作三卷然諸書從無徵引及之者實孤本矣其書上卷中卷論詩下卷論文頗多入微之淪惟模本江西人故推服黃陳歐王甚至其論詩則謂后山勝於山谷至以呂居仁江西詩派不應收后山后山集中似江西者極少云云其意似不甚主江西頗能破除鄉  相似文献   

3.
中庸大義     
宋朱熹中庸章句序中庸何爲而作也。子思子憂道學之失其傳而作也。蓋自上古聖神。繼天立極。而道統之傳有自來矣。其見於經則允執厥中者。堯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堯之一言。至矣蠱矣。而舜復益之以三言者。則所以明夫堯之一言。必如是而後可庶幾也 蓋嘗論之。心之虛靈知覺。一而已矣。而以為有人心道心之異者。則以其或生於形氣之私。或原於性命之正。而所以爲知覺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難見耳。然人莫  相似文献   

4.
書王節母事     
先大母陸太君之妹適秦正揚生女采玉及兩男采玉者王節母名也年十九失怙恃二十三適王雨生三年夫沒無子一女適徐翼藩方母之失怙恃也先大父母憐之並兩弟養於家及嫁爲具奩貲王氏饒富中落雨生鬻畫爲生母以鍼(?)佐之無怨色事姑始終能盡禮孑然一身乃依壻以居不幸女死足病瘓兩弟已成家又相繼死弟之子一人曰渭川家計亦微僅能養叔母力不能及姑也十餘年來翼藩已再娶母仍依以居今歲戊寅年八十餘矣三月既望忽送冥貲來預為先大母及先父生辰薦之問故則曰日者言我仲秋將死恐不逮冬月薦也  相似文献   

5.
孟子大義     
凡子孟書二百六十章。序詩書。述仲尼。論語之言。無所不包。而其所以示人者。莫非操存涵養之要。七篇之指。無所不究。而其所以示人者。類多體驗擴充之功。所以佐明六蓺之文義。崇宣先聖之指務。王制拂邪之檃括。立德立言之程式也。真西山文集載孟子要略後序中有云。蓋性者義理之本源。學者必明乎此。而後知天下萬善。皆由此出。非有假乎外也。故此篇之首。曰性善焉。性果何物哉。曰五常而已耳。仁義者五常之綱領也。故論性之次。曰仁義焉。心者性之主。不可以無操存持養之功。故論心為仁義之次。事親從兄天性之自然。而本心發見之尤切者也。故  相似文献   

6.
各省黨部並轉所屬各縣黨部及各縣地方紳耆士民同鑒現值二期抗戰進入緊張階叚我前線正規部隊忠勇將士已伸再接再厲之威卽各淪陷區域我遊擊部隊及民眾武力亦異常活躍各抱同仇衛圃之雄心爭為飄風疾雨之突擊出奇殺敵建樹尤多我全國軍民咸在哀憤怒發之中寇軍師老氣衰已有疲於奔命之勢吾人長期抗戰最後勝利之信念至此愈有堅决肯定之把握本黨各縣地方之黨委黨員奉行三民主義許身黨國處此國家民族生死存亡關頭冒險犯難應以犧牲為天下倡務  相似文献   

7.
问人之立言应取何法方为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答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已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故文不足以载道学何能以经世吾愿今世有立言之责者须于有益无益四字上注意。庶几不愧圣贤立言之意。  相似文献   

8.
一九○○年以义和圑为旗幟的中国人民反帝運動史,在新史家們努力下,已顯現其真正面貌;而义和團之前史,則除清人劳乃宣‘義和拳教門源流考一作過簡略說明之外,還没有繼起探究者,因之它仍處於一片迷雾之中,任何事物都是發展的變化的,事物之本質,顯然不能離开其先行形態、其歷史關聯来把握,所以,义和團前史的探討,就义和圑運動史的研究工作而言,是有其一定意義的。由於史料的缺乏[一]加上個人學識的譾陋,本文只是以極粗糙的形式來寫出,不僅在某些問題上,仍存在很大的空白,而史料的處理不当或論點的錯誤,更所難免。作者深望史家們予以指正,並進一步的去探究這一問題,使我們能從歷史發展上更深入地認識義和團的木質。  相似文献   

9.
答蘇孝權問上問春秋之所以與宋襄為開國王伯姬為中興者以宋襄臨大事而不忘大禮而賢伯姬之守禮耳夫既同此一禮而有開國中興之殊何也且二人之美不多著乃僅以一事之善卽與為開園中興者將舉其一以例餘耶抑別有故歟 答殷滅國也春秋賢宋襄而興之是開國王矣襄不忘大禮而其後得伯姬守禮是開國於宋襄中興於伯姬也以隆禮張王法不取其餘  相似文献   

10.
一我們學習了國家總路線之後,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着中國革命第一階段的完結,而我們现時生活在其中的中國新民主主義社會則是一個過渡性質的社會?痆註一]在這裏,可能有人發生問題:爲什麼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就標誌着中國革命第一階段的完結?如果說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完結,那麼爲什麽又仍繼續稱目前中國的社會是新民主主義的社會? 關於這個疑問,我們可以從毛主席的‘新民主主義論’中找到解答,  相似文献   

11.
(一) 我這次參加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會,最主要的收穫之一就是:明確了社會主義现實主義是五四運動以來的文學的主流。道理本來是很明白的覀兌紝W習過毛主席的經典著作‘新民主主義論’,應該已經懂得五四運動的領導者是誰。五四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點,它以前是在資産階級領導下的革命,屬於舊民主主義的範疇;而它以後却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革命,屬於新民主主義的範疇。五四運動爆發於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之後十八個月,是當時無產  相似文献   

12.
(一) 從改良思想到革命思想改良和革命,在本質上是绝不相同的東西,并且有時是相反的東西。革命的本質含義是階級鬥爭(包括民族鬥爭),其目的是推翻阻礙生產力發展的舊生產關係,建立適合生產力发展需要的新生產關係,并相應建立為新生產關係,亦即为新社會基礎而服務的上層建築。改良主義則否認階級鬥爭,並不想改變生產關係,如列寧所说:‘一般改良主義的實質,就只是去被动實行那些不必消滅舊有統治階級主要基礎的变更,可與保存這些基礎相容的變更。’很明顯的,這種不想改變社會基礎的改良活動,决不能引導社會歷史前進,因為革命是社會历史的火車頭,當舊生產關係阻礙生產力發展,亦即產生革命需要的時候,只有用革命手段推翻舊生產關係和建立新生產關係,才能推動社會历史前进运勾罅终f:‘为了在政治上不犯錯誤,便要做革命家,而不要做改良主義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的中国,改良主義者是代表一部分民族资產階級及上層小资產  相似文献   

13.
又按分體稿辛酉廣哀詩序云追平生交游凋替之頻仍老栖巖谷唯病相耦而已夫之自弱冠幸不為人所厭捐出入喪亂中亦不知何以獨存諸所哀者或道在死或理不宜死及其時相輳會以靖其心而安其命而不肖獨參差了然者蔑論箴石卽告語亦杜口矣德業文章志行自有等衰非愚陋所敢定抑此但述哀情不以隱顯為先後因長逝之歲月序之杜陵八哀詩常病其破蘇李陶謝之體今乃知悲吟不暇爲工有如此者詩共十九首以熊渭公(雨川)癸未沒始而殿以欽  相似文献   

14.
在若干有关中国历史的著作中,指出满清的种族统治,对於当时的中国社会,起了极大的停滞作用。他们的论断,是说明后期中国社会内部已有了资本主义因素,而且在发展着,由於满清的种族统治,在其各种政治與經濟的措施上,一意的想保持一个封建的統治,因而就對這种资本主義因素,起着窒息的作用,使它得下到應有的发展,中國社會也就明顯的發生了停滯的現象。馬克思在其所著中國的和欧洲的革命一文中,也很明白的指出了滿清闭關政策的原因,說:‘歐洲各國在十七世紀之末,為着与中國通商而互相競爭,它們中間的剧烈纠紛,大大地促進了滿洲人所採用的非常政策,這是毫无疑義的。可是推動這種政策的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清朝害怕外國人會扶助很大部分中國人在十七世紀前半期或大約在這時期內所有过的那种不滿意滿洲人奴役的情緒。’這也意味着滿清是想盡力保持一個種族的封建統治。凡與此相反的,都在它壓制與禁止之列。假如说開拓海外自由貿易,是促使當時资本主義因素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那末無疑的,滿清的閉关政策,是會起着一種窒息作用的。在處理這個問题上,自然不能將滿清前期中国封建社會的停滞現象,全部歸之於滿清的種族統治,但滿清的種族統治起着一定的窒息作用,却是事實。有的人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假如明朝不亡繼續的統治下去;又假如明朝滅亡之後,继之而起的,仍是汉人所建立的封建統治,當時的资本主義因素是否就會得到應有的發展,停滯的現象是否就會减輕呢?我想不必拿歷史上下  相似文献   

15.
圣贤有大不幸之事。不能辞其过也。而亦不敢避其过。辞其过则以欺伪饰天下。而此心无以对天人。避其过则任天下之倾颓。而此心更无以告天人。伊尹周公之事是已。孟子曰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焉。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其论圣贤之事尽矣。伊尹之于太甲。周公之于管叔。皆大不幸之事也。一则以劳诲其君而至于放。一则以同气背畔而至于推刃。其不敢辞而避之者。伊尹曰毋俾世迷。周公曰我之勿辟。我无以告我先王。使伊尹周公。稍依违辞避于其间。则商周之天下。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先生“管子集校叙錄”之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子一書,汉書藝文志列道家,隋書經籍志列法家,然通核全書,雖言道法為多,而實亦兼載兵家、縱横家、儒家、陰陽家、農家之言,蓋後之治管氏之學者掇拾成書,典雜家為近,故漢志孝經有弟子職,儒家有內業,今列管子書中,是其證也。傅子謂“管仲之書,過半便是後之好事者所加,以  相似文献   

17.
自傳原稿的真偽問題年先生把(1)忠王自傳原稿(2)忠王親筆答詞(3)忠王鈞諭李昭寿三个文件的各項照片放大,仔細对此,發現忠王諭李昭寿手書各字較熟練,筆勢蒼勁;而所謂原供(青按:指忠王自傳原稿,以下同)及親筆答詞各字,則不甚熟練。年先生商請了有关机关送請司法部法医研究所研究筆迹的?胰彾ā>菟痉ú糠ㄒ窖芯克?56)法医物字第0124号函附之筆迹檢查說明書鑑定的結果,所謂“原供”与所謂“親筆答詞”“字迹潦草不甚熟練”,而忠王諭李昭寿手書則“書寫整齐而老練,筆勢挺而有力”,由于字体与所謂原供及所謂親筆答詞,“草書比对,虽然难獲其相同之点,但从熟練程度上來看,則有老練与生澀之別”。据此,法医研究所的結論是:忠王諭李昭寿手書与所謂“原供”及  相似文献   

18.
正原文:知天之理者,善动以化物;知天之几者,居静以不伤物,而物亦不能伤之。以理司化者,君子之德也;以几远害者,黄老之道也;降此无道矣。出处:《读通鉴论·文帝二十三》卷二,中华书局版。赏析:这是王夫之就人如何认识天之理、天之几而作出的深刻论述,涉及到天人、动静、利害等关系,标揭出高远  相似文献   

19.
自古能任天下之事者。必先得天下之心。得天下之心然后惟所欲为而无不如意。故谋所以裕国者。不恃吾文告之密。而恃吾恻怛之诚。谋所以强国者。不恃吾督促之严。而恃吾爱护之切。令修于庭户之间。而风行于千里之外。必其醖釀者深。而非一朝一夕之所能致也夫子答子贡问政。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训曰。之矣云者。言先须民信也盖民以食为天。非足食何以禦凶年。民以兵卫国。非足兵何以扞外侮。況天灾流行。水旱且与兵燹之灾同至。不有以足之。如竭蹶何哉。虽然。足固未易言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此恒理也。然试号于众曰。尔  相似文献   

20.
秋八月吳逆死大兵進窺衡州四女夭葬敗葉盧左海側 梅陰塚詩序船山老人幼女七歲許字友人唐君之子者以戊午八月夭敗葉廬左有梅一株老人所翫息廬(土已)梅存因(?)其側老人女蚤曉字動有閑則嘗自言使我且死必不亂垂亡果然老人哀之甚且恐此土為樵犂所侵詩以誌之唐君卽須竹先生子名常適字無適薑齋文集補遺有唐子無適墓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