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苦寒行》是贵州作家河士光小说创作中一篇颇为重要的作品,评论界评价甚高。因此研究《苦寒行》,对研究何士光的小说创作,乃至对研究贵州作家新时期的小说创作,都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即对这一中篇小说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指出了它在何士光小说创作中的由未和发展,判明了它在何士光小说创作中乃至当代小说创作中的地位。这种意义,当然首先是从它的社会含义未把握的。与此同时,本文屯通过对《苦寒行》的分析,对何士光的艺术特色和语言特色等等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叶紫(1912—1939)是一个创作生活十分短暂的作家。从1933年他开始在《无名文艺》上发表自己的第一篇小说《丰收》算起,到1939年病逝止,也不过仅仅五、六年的时间。如果从他的小说写作的具体时间来考察,则又可以看到,他的创作主要是在1933—1936这三、四年的时间内进行的。他留下的作品一共只有短篇小说集《丰收》、《山村一夜》,中篇《星》以及病逝前未曾出版的一部散文集。这也不能说是十分丰富的。作为一个青年作家,叶紫的作品显然还留有一些不够成熟的痕迹,有时在艺术上还相当粗糙,但在他的创作生涯还没有到达成熟期,病魔就夺去了他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茅盾在第一次文代会报告中指出:“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三重压迫之下……固守着自己的岗位……对于在反动统治下的民主运动,对于人民解放战争,都起了积极的推动和配合作用。”这是对国统区文艺工作者的中肯的评价,也是国统区文艺工作者作品的客观效果。曹禺就是这样一位民主主义作家。奠定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地位的辉煌之作,是构成他艺术大厦的早期剧作——被称为“青年三部曲”的《雷雨》、《日出》和《原野》。那么,对于当时还不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曹禺来说,如何能使其作品具有那样神奇般的力量呢?其思想的立足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小说,就艺术上说,从《呐喊》到《彷徨》是一个发展。比较这两本小说集,鲁迅两次谈到《彷徨》比《呐喊》在艺术上更为成熟。成熟的经验当然是多方面的,我们从典型化技巧的角度作过探讨;鲁迅还说过,《彷徨》的小说,“脱离了外国作家的影响,技巧稍为圆熟,刻划也稍加深切”,可见从借鉴外国作家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如所周知,对于外国艺术遗产的学习和借鉴,鲁迅发表过著名的“拿来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是他长期以来实践经验的总结。他的全部经历和作品都说明着他拿来了什么,吸收了什么和抛弃了什么。作为创作重要部分的小说,这一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从《呐喊》到《彷徨》,鲁迅对外国小说艺术的借鉴,就是从敢于“拿来”、“自由驱使,绝不介怀”,到博采众长、“脱离”具体作家的具体影响,到完全“独立”、创造出自己的崭新的艺术形式,这个过程正可以看出是对于“拿来主义”原理的不断实践、不断认识、不断深化。本文试图对这一过程作粗略的探索,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艾芜是三十年代在“左联”培养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从1931年冬在《文学月报》上发表成名作《人生哲学的一课》起,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是艾芜的早期创作阶段。这个时期,他写出了以《南行记》为代表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作家以其朴实自然、清新明丽的艺术风格,使自己有别于其他左翼青年作家。对艾芜早期作品在创作方法上的基本倾向,评论界长期以来颇有异议。  相似文献   

6.
一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生活有着特殊的艺术敏感,善于从中发掘出与众不同的文学内容,往往会使作家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正如歌德所说:“最大的艺术本领在于懂得限制自己的范围,不旁驰博骛。”艾煊是深谙这艺术的奥妙的,他以自己逐步划定的带着他特殊印记的题材范围,为读者展示出“独创的完全特殊的世界”。艾煊是一位著作甚丰的小说家兼散文家。纵览他从1950年开始走上文学道路以来近四十年的创作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小说和散文创作在题材上是有着明确分工的,各有一个独特的、足以显示他创作个性的艺术敏感区。他的四部长篇小说《战斗在长江三角洲》,《大江风雷》、《山雨欲来》、《乡关何处》重在对他亲  相似文献   

7.
和许多作家的创作经历不同,老舍是以写长篇小说开始他的创作生涯的.如果除开作家青年时代的习作《小玲儿》不算,那么,他的短篇小说的真正发轫之作,乃是一九三一年十月发表的《五九》.而在这之前,作家已经写出《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和《小坡的生日》等四部长篇了.尽管老舍曾经谦称他的才力不长于写短篇,但是,由于作家在写作短篇之前已经具有充足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特别是他在艺术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因此,他的短篇小说创作不仅在数量上是可观的(主要有《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等五个集子,合计约五十余篇),而且在质量上一般也是较高的,其中的几篇佼佼者,即使列入我国现代短篇小说的杰作之中也毫无愧色.这样,具体探讨一下他的短篇小说在思想、艺术上的成就与特色,就不是没有必要的了. 独特的题材领域几乎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作家,都会以他独特的  相似文献   

8.
心理描写是作家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思想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段。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从一九一八年四月创作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开始,就十分重视这一艺术手段的运用,此后,他又从多方面不断地进行着新的探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应该说,《呐喊》《彷徨》的杰出成就及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开拓性意义,是同他成功地使用心理描写艺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人物形象多样的艺术手法─—读中篇小说《在白森镇》刘传辉周文是鲁迅先生培养成长起来的优秀左翼青年作家。抗战爆发前,他出版过四个短篇集、一个中篇和一个长篇,而《在白森镇》是选入第二个十年的《中国新文学大系》中篇卷的优秀之作。这不是偶然的,与小说新颖...  相似文献   

10.
鲁迅说真话     
1935年,鲁迅先生帮助东北青年作家萧红出版她的小说《生死场》,亲为作序,对作品的思想年艺术给予高度评价。其中有云:“……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  相似文献   

11.
何士光的短篇小说《远行》最近在1985—1986两年一度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奖中名列前茅,这是这篇意蕴丰厚的优秀作品所应该获得的很高荣誉和公正评价,但是这篇优秀作品在何士光的全部创作中却并不是那么引人注目的,它全无  相似文献   

12.
何为在当代散文创作园地上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散文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情思隽永、含蓄深沉形成自己的特色。他的散文名篇《第二次考试》、《千佛山上的小树》、《临江楼记》,都曾轰动一时,在读者中有着广泛的影响。何为散文在结构和描写艺术上成就颇为突出的,这也是他的散文的艺术特色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仅就这两个方面淡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作家对客观事物认识与艺术感知的不断深化,反映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为对作品的修改这一阶段。因而,从作家对作品的修改中,可以了解到作家从初稿到定稿之间的认识与艺术感知是如何在不断深化的。陆文夫的《门铃》的几个未定稿本,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一位作家的“修改”这一创作过程的条件。《门铃》,基本成形的有三稿,写了一半就放下另写的有四稿,开头部分写了有十二稿。陆文夫是怎样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的?也就是说,他在创作  相似文献   

14.
一我和于二辉的交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知晓他的大名,是因为他在1994年干了一件轰动全国出版界的大事。这一年,由他担任责任编辑推出的天津青年作家方刚的长篇社会纪实系列《同性恋在中国》、《艾滋病逼近中国》、《中国"野模"》、《中国人的情感隐秘》(共四部),首印达7万套28万册,创下了当年全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的记录。这无疑是他人生中最  相似文献   

15.
山东青年作家矫健的长篇小说《河魂》与山西青年作家郑义的中篇小说《老井》,是近年来载誉文坛的两部农村题材作品。这两部作品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上层开了胶东农村和太行山区在一个旧的时代走向结束和一个新的时代正在诞生的交替嬗变中人们的探索与追求、欢乐与痛苦,就它们的艺术表现而言,无论叙事模式和审美视角都有着某些共同之处,比较它们在艺术上的异同,能够给予人们以丰富的生活启示和艺术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个真正的作家,永远不会停止对生活、艺术的探求。摆脱因袭,跳出窠臼,独辟蹊径,寻找自己,这往往是有作为的作家用其毕生精力所探求的艺术目标。柳青就是这样的作家。《创业史》是作家在长期革命文学道路上,锲而不舍、坚持不懈进行艺术探求的结晶。任何一部成功的作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四十年代的《种谷记》到六十年代的《创业史》,充分显示出作家在艺术上苦心探索、锐意创新的长足进展,表明作家为掌握艺术规律、追求完美的艺术形式,付出了巨大的劳动。  相似文献   

17.
我最初认识李赛时,他是云南一个地区师专的青年教师,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一些诗歌作品。我欣喜地陆续读到了他在《诗刊》、《人民文学》上发表的诗。他的长诗《圣母》在1995年第9期《人民文学》刊出后.曾引起评论界的关注,被称为“具有史诗精神的佳作”更令人高兴的是,在教学岗位上的彝族青年诗人李春,不但学诗,也积极从事文学的研究和评论。1994年,我读到了他24万字的文学评论集《作家的艺术世界》(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集子中,既有大量研究和评论云南各民族老中青作家作品以及全省文学发展态势的文章,也有放…  相似文献   

18.
艾芜是三十年代在“左联”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一位左翼青年作家。从1931年冬在《文学月报》上发表成名作《人生哲学的一课》起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是艾芜的早期创作阶段。这个时期,他写出了以《南行记》为代表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作家以其朴实自然、清新明丽的艺术风格,使自己截然区别于其他左翼作家,从而在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坛独树一帜。可是,对艾芜早期作品在创作方法上的基本倾向,评论界长期以来颇有异议。一种观点认为:  相似文献   

19.
由于英年早逝,曾经为中国文坛奉献上《人生》、《平凡的世界》和《早晨从中午开始》的路遥,未能进一步完成自己作为一个重量级作家的旅程。但是,从他现有的创作中,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那种蓬勃的激情,那种强烈的对于生活的感觉,以及那种热烈的创造艺术生活的欲望。他正在走向某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作家、教育家孙俍工,与外国文学有着不解之缘。20世纪20-30年代,孙俍工对世界文坛状况尤其是日本文坛和文论进行了一系列的译介。他或编著世界各国著名作家的传记,或根据自己的学习研究乃至教学需要将外国(主要是日本)的文艺理论著作译介到国内。他还根据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实笃的《一个青年的梦》创作了剧本《续一个青年底梦》。孙俍工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与外国文学也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