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广大农民来说,今秋的收获应完全兑换成人民币,而不再是“白条”。我们也如此殷切希望。但担忧并非完全没有:一些地方“白条”仍屡禁不止。对此,登在《经济窗》栏的这篇文章或许就不完全是马后炮,而是有助于人们思考的。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湖南省常德地区有回、维吾尔族36,000多人,占全省回、维族总人数的近50%,他们绝大部分居住在桃源、常德、汉寿等五个县市。最近,笔者到这些县市的民族乡了解情况时,  相似文献   

3.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丑,帅的人多了便有了丑,我来了,就又没了丑。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笛卡儿见过我后就改口了:我帅故我在。语气十分强硬。我是残疾人学校长大的,先在奇丑无比班读书,几天内使所有同学患上了自恋症,于是为我特设了一个班,叫丑的n次方班。初恋当然是网恋。见面那天,距我五十米时她就疯了,家长报案,法院认为长的丑的确不是我的错,但约出来吓人就是我的不对了,判我整容3年,整的丑上加丑。我朋友都是丑人,都单身,也都单的心服口服,除了一位,这位发誓要结婚。那天他在街上拦住一绝色美女,递上一相片,是他与我的合影,美女看了后,一…  相似文献   

4.
傣族,在历史文献,和又称“摆夷”、“夷”、“百夷”、“白夷”、“白衣”。如果我们简单从事,也可以将这些名称视为同音异字了事。然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这些文献记载中的族称,隐现的时代和地区往往有别,而且有的名字开始也不专指一族,等等。因此,弄清历史上族称的演变线索,常常是研究民族史首当其冲的问题。关于傣族的历史土族称的演变,《民族团结》1962年第四朋载江应梁先生《古代文献中记录的傣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于汉族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他民族的人口所占比例很小,所以,在我国习惯上就把汉族以外的各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那么,“少数民族”一词在我国何时出现?我党历史上这一概念的使用情况如何?众所周知,“民族”一词在我国被广泛使用已有不短的历史。至少可以说19世纪后半期开始引进、使用“民族”一词了,同时出现了与“民族”一词有关的新概念,如民族运动、民族自  相似文献   

6.
棯子是壮语“nim~4”词(“念”的合口鼻音。用粤语读之更切近) 的汉语译名。 棯,为两广、闽、台等省区的一种特产野果,味清甜,可以疗饥可以入药。只是其貌不扬,鲜为人所称道。粤语称它为“棯子”、“豆棯”,也源自壮语,是粤语的一个壮语借词。每年农历六、七月,棯果成熟旺产时节,桂西南的人们便挎篮提筐,三五为伴上山采棯;除自食外还可卖钱,是一项副业收入。采棯更是山村少男少女的一种游乐活动。他们常是一边采吃棯果,一边对唱山歌,别有一种民族风情和田园诗意。  相似文献   

7.
恩施土家族"五句子"赏析田发刚读者是否还记得中央电视台今年春节晚会上的《土里巴人》?在这里我们谨向您推荐土家族摇人心旌的情歌......恩施土家族五句子传统情歌是劳动人民的情歌。它所表现的劳动人民爱情婚姻生活中的传统美德具有摇人心旌的魅力。青年男女追...  相似文献   

8.
<正>"天行有其道,地行有其常。"当我们以理性的思维、平和的心态,重新审视怀化生态优势,检视山区文明发展的足迹时,就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昆明地区自古就有对调子的风俗,这一音乐社会现象曾在昆明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与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对调子活动已经难寻踪影,本论文以该活动为切入点,深入探索了昆明地区对调子活动的历史、特点,并试图对其消逝的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昆明地区自古就有“对调子”的风俗,这一音乐社会现象曾在昆明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与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对调子”活动已经难寻踪影,本论文以该活动为切入点,深入探索了昆明地区“对调子”活动的历史、特点,并试图对其消逝的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保靖县委、县政府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一、 强化示范带动,提升农民素质,解开阻碍农民增收的“扣子”。一是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促增收。保靖先后培植了水银乡水银村向阳发种黑麦草、牛鞭草等180亩,养羊220只;普戎镇牙吾村张发喜种多年生皇竹草、象草等479亩,养羊540只。2003年两人仅养羊纯收入就分别达到1.8万元和4.3万元。通过他们的典型引路,截止目前,全县已完成种草面积2.35万亩,圈养山羊16万只。二是抓培训、教育促增收。抓住我县被农业部…  相似文献   

12.
(一) 歌仙刘三姐在广西、在壮族那是尽人皆知而无人不晓的古代传说人物;甚至在云南、贵州、湖南、广东与广西接壤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都把刘三姐说成是故乡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少刘姓村寨或山光水色非常秀美的地方,大都说是刘三姐生身之地。可见,刘三姐是各族人民的爱女,而且代代相传由来已久。从孩提时代我就听老一辈爷爷、奶奶们传说着歌仙刘三姐与秀才对歌的故事。唱的是:上至天文,下到地理,古往今来,人间万象……尽显歌仙的聪明才智,出口成歌,勤劳乖巧、机灵勇敢之能事。为此,在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对刘三姐的无比崇敬,…  相似文献   

13.
《民族论坛》2004,(1):63-63
风衣—风月无边的主角时代在变,流行也一日三变,今季,满街随风起舞的风衣,仍是冬天永恒的经典。挑上一件绝色风衣,从忙忙碌碌的今年,一路绚丽招摇行走来年,摩登别样,又浓情万分,穿出你的好运来吧,你仍是凛冽寒风中的那“衣”“肢”独秀!跟往季相比,虽然从造型设计上看,今季的风衣注重的仍然是修长和洗练的感觉,但是多元的色彩、新颖的面料,还是提醒着我们,风衣已经不再甘于寂寞像泥土般黯淡无光了。这个冬天,浅柔色系如浅蓝、浅粉、浅绿,与艳丽色彩如大红或是柠檬黄,以及明快的橙色都开始挤入主流位置,与经久不衰的米色、黑色平分天下。在款…  相似文献   

14.
地蹦子是河西地区众多社火中的一个独特品种,是说、唱、舞兼备并具有戏剧表演特征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地蹦子社火作为一种民俗现象,承载着积淀而成的价值观和道德精神。以地蹦子为主要表演形式的甘州社火不仅是一种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还寄托着人们消灾镇宅、祈雨求福、活地脉的愿望。本文探讨了甘州社火地蹦子舞蹈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有关藏族历史上最初之王聂赤赞普的身世来历,藏文史料中记载了几种不同的说法,“天神之子入主人间”说即其中之一。但此传说却因其令人费解的神话色彩而长期受到人们的忽视。本文通过对诸说产生年代及史料出处的考订,认为此说乃是目前藏文史料中有关系赤赞普身世来历最古老和最具价值的传说。文章对这一传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进行了剖析,发现此传说不但与本教古老的“天神”崇拜有关,而且其内容竟与敦煌臧文写卷和吐蕃时代石刻文字中有关系赤赞普先世的记载有惊人的契合之处。为此,本文对聂赤赞普的身世来历及其与“吐蕃六牦牛部”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更为具体的、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作物不仅满足人们的温饱需求,同时也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文化意义.当前,人类学对作物的研究主要是把作物与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等问题联系起来,进而探讨作物对社会文化的形塑,即作物的象征化、交换与社会心性.这样的研究路径主要立足于学科本位,阻碍了作物人类学的发展.整体史不仅反对狭隘的学科本位,同时也能整合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为人类学的作物研究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也可以拓展人类学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7.
说来惭愧,在刚接受安张铁路(仍处于规划之中)地区沿线采访报道任务的时候,我们对这条铁路还几乎一无所知。那是去年11月底的一个下午,与往常一样,我们在编辑部办公室与同事们热火朝天地讨论下几期杂志的主题报道选题。  相似文献   

18.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上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标,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的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有机构成内容。而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和手段,是美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还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山区学校怎样进行音乐艺术教育?怎样用音乐去滋润儿童的心灵,去启迪儿童的智慧,去提高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呢?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世界各国都掀起了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竞争,而在竞争中最能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无疑是人力资源.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都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对于物质资源的优先性已经在很多方面显现出来.因此,在"以人为本"的管理过程中,正在逐步形成一种新的管理思路.这就是以人的知识、智力、技术为管理核心的"能本管理",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新世纪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藏族为什么能生活在世界“第三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为什么能生活在世界“第三极”文/徐鸿伟梁娟图/游踪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第三极”,世居于此的藏族同胞为何能长期保持强壮的体魄、较低的高原病患病率?这曾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关注。最近,这个谜底已被我国医学专家揭开。这项课题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