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中国琵琶艺术发展两千多年来与少数民族文化紧密相连,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璀璨篇章。琵琶因形制典雅、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而深受人们喜爱。本文尝试通过解析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现代琵琶艺术创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追溯民族艺术发展的脉络与关联,探寻琵琶艺术传承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多种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纷纷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文化,特别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在对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随着各种音乐形式的引进和发展,人们的目光多集中在现代音乐的表现形式上,而忽略了传统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使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受到强烈的冲击,所以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音乐是音乐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新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素养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瑰宝,也是新疆高校艺术索质教育的基本课题。切实加强高校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实践活动的管理.深入推进新疆高校素质教育,促进新疆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有利于不断提高新疆高校素质教育活动的整体育人质量水平,增进不同民族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民族大团结。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审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教育现状基础上,论述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教育的意义,同时,通过阐释学校、家庭、社区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教育中所具有的优势,提出了构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教育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现代化和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努力提高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主体自觉,确保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同向同行。同时,基于文化的价值性、历时性和共时性等特点,以及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现状,若要提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主体自觉,则需要从提高价值自觉、历史自觉和社会自觉入手。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发对提升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其文化价值是不可低估的。目前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得到一定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从文化价值角度去重新审视民族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体育具有文化传承、文化生态、文化教育、文化艺术、文化旅游、文化产业等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是国家关注的重要美育课程内容与载体。壮歌,作为省级传统音乐“非遗”传承代表性项目,不仅是广东、更是岭南传统音乐体系中重要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具有多重美育价值,蕴藏着丰富的族群美育精神。连山壮歌音乐本体具有自然美与简约美的风格特征,蕴含了四大重要美育功能,即情感沟通功能、族群认同功能、社会组织功能和娱乐教育功能,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同时也使其不可避免地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尤其是商业的冲击,导致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面临着新的破坏和生存危机。音乐界与文化界应该加强对西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正确引导西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紧跟时代的节拍,突破自我封闭,拓宽发展空间,借鉴、吸收现代文化的多元形式,使其焕发出新的更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魏丽莉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5):76-77,121
王志信借助人民大众家传户诵的传统艺术素材,吸取西方音乐艺术因素,运用现代作曲技巧,创作出大中型民族声乐作品,开辟了一条新的民族声乐创作之路。作曲家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俱进地吸收人类文明的新鲜营养,丰富了民族声乐的内涵,拓展了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提高了民族声乐的演唱水平,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开发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文化资源。建立少数民族文化开发机制和传承机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推动西部经济转型与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应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发与传承并重;二是加大公益性开发力度;三是引进现代化开发方式;四是强化市场化开发方向;五是提高品牌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上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空前普及,使得民族传统音乐与外来音乐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民族传统音乐面临着流失和变异。针对这一现象,民族传统音乐的重要问题就体现在传承上。本文就其民族传统音乐传承的现状及具体措施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土家族打溜子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其独特的碰撞方式,不仅产生出特有的音响效果,而且充分体现了土家族民族艺术的古老与神秘。为了更好地传承与保护土家族这一民间传统音乐形式,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创新传承方式,实现传统传承与现代传承的契合;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实现传统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同步发展;建立土家族打溜子的文化传承人制度;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搭建土家族打溜子文化传承新载体。  相似文献   

13.
巴蜀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考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巴蜀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文化背景资料进行了研究和考证.发现巴蜀少数民族体育的形成与生产方式、军事、民俗、文化崇拜及文化生活密切相关;巴蜀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既具有本民族独立的个性特点,又具有几个相似民族的交叉特点以及多个民族间的普遍特点.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巴蜀少数民族体育还具有自成体系、历史积淀深厚、保持原始传承性、与节日民俗相亲和以及同时向文化核心聚合和向世界体育拓展的双向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现代民族声乐怎样更好地融合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民族声乐,将其中的文化精髓与科学理论在传承的基础上使其协调发展下去,是中国的民族声乐发展的趋势,也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当代实践,实质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的过程,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讨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效机制,必须综合考虑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系统和日常生产生活,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实现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转化,以提高持有人或传承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从而激活其内生传承动力。文化空间再造强调从空间意义上整合文化遗产项目,使其在不改变传承与保护初衷的前提下,尽可能挖掘其资源潜力,使之成为助力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的长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京剧风格钢琴音乐创作是当代多元化艺术生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合力”生成的新音乐形象,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原作品的艺术魅力,赋予了京剧戏曲艺术崭新的内涵。在文化语境下思考,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遗产在当代进行的传承和演变的重要体裁,是中国传统戏曲在当代舞台呈现的形式变体,为西方钢琴艺术“中国化”提供了更宽阔的创作视野。同时,京剧艺术的钢琴化也表征着作曲家们转化中国传统音乐形态,致力于追求中国化“民族文化新音乐”的创作理念,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7.
随着原生态音乐生态的加速退化,我国传统原生态音乐形式也正逐渐加速衰落乃至消亡。正确认清我国原生态音乐的生存现状、存在问题及基本特征,主动积极地致力于保护、传承与发展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多样化是理性且务实的。从原生态音乐多元化的保护与传承模式、艺术发展与进步、传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及原生态音乐的市场化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艺术种类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并且在全球都有着巨大影响。在我国的各种艺术形式中,少数民族的艺术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劳动和实践中优秀思想和文化的凝聚。当前一些少数民族艺术由于缺少关注和继承,正处于极其危险的局面。当务之急应该从幼儿阶段开始,开展少数民族优秀艺术的传承。由于幼儿处于成长发展的启蒙阶段,一旦从小就养成了对于少数民族艺术和文化极其浓厚的氛围和兴趣方向,那么对其之后成长阶段中传承少数民族艺术将会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筝乐艺术在习筝人数的不断扩增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从民族器乐改革和传统音乐文化弘扬上看,古筝音乐在艺术风格、演奏方式、演奏技术、文化理念等方面,都将有新的发展变化.据此,广大习筝者应全方位把握这些趋势,努力推进筝乐艺术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提要]格萨尔史诗的传承方式日趋走向丰富与多样。在藏区民间社区,格萨尔石刻已呈现出开放的姿态和丰富的内涵,不但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参与民俗生活事项,并且成为社会教化、艺术创新和民族文化心理的表征。格萨尔石刻蕴涵了格萨尔史诗说唱艺人以及格萨尔文本、音乐、唐卡、歌舞、藏戏等其他形式所无法承载的民族文化心理信息。在现当代语境下,格萨尔石刻的传承正面临着如何梳理与反思传统与现代、创新与发展的问题,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石刻表征意义的探究,挖掘藏文化系统和史诗文化系统建构中所浸润的民族文化元叙事和元语言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