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同一性相对,斗争性绝对”的命题,在目前的学术讨论中存在着争议。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正确把握对立统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有些同志不同意“同一性相对,斗争性绝对”的命题,并提出了一些反驳的理由。本文试就这些理由谈一点粗浅的意见。 不同意“同一性相对,斗争性绝对”这一命题的理由之一是“共同作用”说。  相似文献   

2.
“同一性相对,斗争性绝对”的提法是对事物矛盾运动的一种表述,但这种表述本身是否符合矛盾的法则呢?我认为不完全符合。事实上,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它们作为一对矛盾也是互含的、同时存在的、不可分割的。否则,就不可能构成矛盾。“同一性相对,斗争性绝对”观点的片面性,主要是由于对矛盾的辩证关系缺乏正确的理解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矛盾”,这是在一个系统中两极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有其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有机的、直接联系和关系;具有其与生俱来,并与之共存亡的两种最根本的固有属性,即同一性与斗争性。那么,为什么矛盾双方会具有其同一性与斗争性呢?这是因为.矛盾双方各别性和独立性的存在,从而也就存在着它们的离心力、排斥力。这就是矛盾双方固有的斗争性的存在基础。所以,斗争性就主要表现为矛盾双方在彼此相互关系中产生同  相似文献   

4.
在许多哲学教科书中,通行着“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这一说法。此说法近年来又引起了哲学界的争论。总的说来,争论中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维护原“同一性相对,斗争性绝对”说;一是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①我认为这场争论的产生,首先是因为教科书中“同一性”等概念内涵的不确定所引起。本文拟就“同一性”等概念内涵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就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对绝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一  相似文献   

5.
在讲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时,我们的哲学教科书总是说: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本文拟谈谈这个问题在论证上的逻辑混乱。 (一)论证中的逻辑混乱主要表现在:人们对问题未作全面的研究,从这个角度、在这个意义下论证同一性是相对的;又跳到那个角度、在那个意义下论证斗争性是绝对的。然后宣布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也就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而我的看法则是:你既然在这个角度、在这个意义下说同一性  相似文献   

6.
<正> 当前,关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对绝对问题,哲学界的讨论正在展开。有的坚持所谓传统的观点: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有的则提出新的看法,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既相对又绝对的。我的看法和这两种观点,都有些不同。我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双方关系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是矛盾内在的两个根本属性,二者是同时  相似文献   

7.
一、双方争论的实质 关于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中的绝对和相对之间的辩证的关系问题,双方争论的实质在那呢?主要是围绕着什么是绝对和相对,它们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中又是如何体现等问题展开的。对于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这不存在分歧。分歧主要是在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之中是否包含有相对的成分,在同一性的相对之中是否包含有绝对的因  相似文献   

8.
对同一性和斗争性主要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理解为对立双方的一种状态,即矛盾双方的一种力量对比关系的状态。从这一角度来看,所谓矛盾的同一性,就是指对立双方的一种均势或平衡的状态,例如抗日战争中期的中日双方的相持状态,国民经济中生产和消费的平衡状态,等等。而所谓矛盾的斗争性,即是指矛盾双方平衡、均势、一致状态的破坏。举  相似文献   

9.
李振伦同志的《主观真理与客观真理》一文从辩证法有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之分,直接推出真理也当有主砚真理和客现真理之分。这种推论是难以成立的。科学研究当然需要类比,但简单类比不能作为科学命题的根据。辩证法在通常的使用中大致有三种含义:一是指规律(有时也称逻辑);二是指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即辩证的方法;三是指方法论,是一种与世界观统一着的理论。而当我们说,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时,这里的辩证法只能是第一种含义,即规律。是说辩证思维的规律决定于物质世界本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的讨论中,有同志提出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否也是“对立的统一”的问题。这个问题很有讨论的必要。有的同志在这方面已经作了许多论述,在这些论述中有一种倾向很值得注意,即在论述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相互统一、相互制约”和“相互否定、相互排斥”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时,有以同一性和斗争性来代替事物矛盾的具体对立面的倾向,即把作为事物矛盾属性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事物矛盾自身分割开来,离开事物矛盾的诸方面而抽象地谈论同  相似文献   

11.
<正>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原理,是指同一性相对于斗争性而言,它处于共居、量变或相互转化、质变状态都要有一定的条件,因而是相对的;斗争性相对于同一性而言,不论同一性处于那种状态,矛盾双方都无条件地斗争着,因而斗争性是绝对的。离开了这样的范围、涵义来理解,就难免失误。有的人虽然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对和绝对的关系,但却认为列宁当时认为斗争是绝对的,同一是相对的,是因为1905年俄国革命暂时失败了,党内出现了右倾机会主义者,所以这样强调。这样解释是不恰当的。根据客观形势,有时强调斗争性,有时强调同一性,这是必要的。但是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这个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  相似文献   

12.
最近哲学界展开了“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的争论,我们基本上同意项晴、沙人等同志对“合二而一”观点的批判的意见,我们认为“合二而一”的论点实际上是取消斗争融合矛盾的错误论点。这里不想多谈。现在着重对《人民日报》7月19日发表的姚伯茂同志的“浅评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讨论”一文,提出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希望姚伯茂同志与其他同志指正。姚伯茂同志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一个新的关于两类矛盾的论点,即把矛盾分为“以斗争性为主”和“以同一性为主”的两种不同类型。在学术讨论中这种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立见解的精神虽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是他的论点却是我们不能同意的。  相似文献   

13.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提出:“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对这个命题,近年来我国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一部分同志坚持认为这是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的一大贡献,另一些人认为这个原理很难成立。就是在赞同这一说法的人中间,对它的解释也很不一样。究竟应当怎样理解列宁这段话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在主体、客体问题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的过程中,有的同志提出了“主体性原则”的问题。先是说,认识论的研究必须遵循和贯彻主体性原则;尔后,又把它扩展为整个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但是,到现在为止,主张这一原则中的大多数同志,并未给这一原则以明确的含义。陈志良同志的意见则比较明确。他在《哲学动态》上,先后发表了两篇这方面的文章。一篇是1988年第3期上的《释主体性原则》(下面引用时简称《释》文);另一篇是1991年第2期上的《再释主体性原则》(下面简称《再释》)。这两篇文章对主体性原则的含义、特点和重要性等,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对他的观点,我有些不同的看法,这里提出来商榷,并向哲学界同仁请教。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矛盾的斗争性是五条件的。这种观点在现行中学政治教材中有着突出的宣传,说:“矛盾的斗争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为什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呢?其理由是:“矛盾的斗争贯穿于过程的始终,矛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在《齐鲁学刊》一九八○年第一期上发表了《试论矛盾同一性中的绝对性和斗争性中的相对性》的文章,引起了不少争论。持不同观点的同志认为,否定同一性的相对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就是否认矛盾,否认对立统一规律,否认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不能否认的,因为这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并直接决定、支配、影响着辩证法的其它规律。但是,坚持矛盾同一性中也有绝对性和斗争性中也有相对性,同“否定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的观点,不是同一个命题,而是根本不同的两个命题。  相似文献   

17.
贫困问题既有经济的因素,也有非经济的因素,而后者往往被忽视.对于贫困问题,应该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诸多方面来予以综合性的考察.  相似文献   

18.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不仅在于是否承认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而且还表现在怎样看待斗争性的绝对性和同一性的相对性、怎样看待绝对和相对的关系上。片面夸大斗争的绝对性,这是在理论上造成的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一个根源。 其实,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在指出对立面同一是相对的,对立面斗争是绝对的之  相似文献   

19.
在现行的许多哲学教科书和有关论著中,都把矛盾的同一性等同于对立面之间的联系。颇为流行的说法有:“对立和同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即是对立和同一”,“只有处在统一体中的对立面双方之间的联系,才具有辩证同一的性质。”“任何事物、系统、过程内部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是相互作用着的,既相互联系,具有同一性;又相互排斥,具有斗争性。”“总起来说,同一性就是讲对立面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20.
史哉书同志在《价值转形问题新探》(《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一文(以下简称史文)中,批评马克思创立的生产价格理论“自己违反了自己的一些已有的原理”之后,提出了——“平均利润价格”理论。指出:“在平均利润率规律起作用的条件下,资本家怎样得到平均利润的问题,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利用价格与价值背离对价值进行再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