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君 《社会科学论坛》2006,(12):200-202
1959年庐山会议由纠正“左”倾转向反对右倾。这次逆转对中国当代的建设事业,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是一场悲剧,对会议中受到错误批判的彭德怀更是一场悲剧。本文从毛泽东的决策权、彭德怀在人际关系上的弱势等方面,论证了悲剧的产生绝非偶然,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李君 《社会科学论坛》2006,(24):200-202
1959年庐山会议由纠正"左"倾转向反对右倾.这次逆转对中国当代的建设事业,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是一场悲剧,对会议中受到错误批判的彭德怀更是一场悲剧.本文从毛泽东的决策权、彭德怀在人际关系上的弱势等方面,论证了悲剧的产生绝非偶然,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林彪一封信连累两个人●董汉河很多人知道,遵义会议之后,林彪因对毛泽东的战略战术不理解,曾给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写过一封信,要求毛、周、朱随军主持大计,请彭德怀任前敌指挥。对此,毛泽东曾在不久之后召开的会理会议上,严厉驳斥了林彪所谓“...  相似文献   

4.
杨树达先生生于1885年,湖南长沙人,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古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生平著述甚富,除《词诠》、《汉书管窥》等著作外,还翻译过莫泊桑的小说。 早在1920年,杨树达与毛泽东都曾在长沙任过教,那时便已相识。毛泽东并曾慕名听过他的课。1949年,杨树达曾劝陈明仁接受共产党领导,促进了湖南的和平解放。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树达也与其他许多湘籍老知识分子一样,对毛泽东产生了一种崇敬心理。如他在1950年12月31日的日记中写到:“阅报载毛泽东《认识论》(编者按:系《实践论》之误),说详审致密。余谓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三君不唯有政治才,亦富于学识。我国古来君师合一之象,今日见之矣。” 当时有些教授知道毛泽东爱好文史,常有写信与他就某些学术思想或观点方法进行一些商榷的。1952年,杨树达因杨荣国事写信给毛泽东。后来,唐麟告诉他,今天的教授当以思想为主。杨树达一听,自悔孟浪,于是又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对前一封信中的有些不当之处,作了  相似文献   

5.
<正>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全部理论和全部行为的主旋律,不了解他的实事求是思想的特色,就不懂得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是如何制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他的实事求是思想的特色,对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邓小平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和作风,突出地表现在他对毛泽东的态度上.众所周知,1976年4月,经毛泽东提议撤消了邓小平的一切党内外职务,这是他在“十年文革”中第二次被“打倒”.那末,邓小平对待毛泽东又是什么态度呢?“文革”以前,居于党内高位的林彪、康生等野心家,为了个人目的掀起吹捧领袖的浪潮,社会上的一些群众出于对领袖的热爱产生了个人崇拜的势头,而毛泽东本人从1959年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开始,已经表现出不大愿意听取不同意见.这时,作为总书记的邓小平,不畏个人得失,在1960年3月大讲要“正确地宣传毛泽东思想”,反对“把毛泽东思想用得庸俗化”,把毛泽东的著作说得不合乎“实际”,认为不能把什么样的成绩都记在毛泽东思想上,“应该把毛泽东同志看作  相似文献   

6.
耿显家 《东岳论丛》2019,40(5):40-47
1929年6月14日,毛泽东以给林彪复信的形式,回答了红四军党内争论的一些重大问题。白砂会议前后,林彪给毛泽东写过几封信?信的内容是什么?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一卷的这封信是回复林彪的哪封信?由于原始档案的缺失,现有的历史著述对上述问题出现了不同的表述,一种说林彪给毛泽东的信出现在白砂会议前几个小时,毛泽东在会议上公开了这封对朱德充满攻击的信;一种说林彪给毛泽东的信出现在白砂会议结束后的当晚;还有一种是说林彪在会前会后各给毛泽东写过一封信。通过对白砂会议前后基本史实的梳理、考辨,我们不难发现,林彪写给毛泽东的信是在白砂会议结束之后;而当前各种著述所引用的林彪信件,虽内容各异,但大多也出自于同一封信。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了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搞好国内建设,主张加强我党与外国政党的交流往来,建立双边或多边政党关系。政党外交实践体现了毛泽东处理政党外交的独特风格,即主张不同性质政党之间的包容与合作、注重党与党之间的独立与平等、追求政党关系的宽松与和谐、坚持对外援助的慷慨与无私、坚决反对大党主义。这些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对今天的政党外交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权威阐释者作为对周扬的定评,文艺理论家的周扬却被"遮蔽",这是欠公允的。1941年前周扬在文学与生活关系上的认识是较为客观的,表现出他作为理论家的时代超前意义。他谈到毛泽东1942年所谈论的问题,包含着他作为文艺理论家独特的理论感受。这里立足《文学与生活漫谈》一文,对1942年以前周扬在文学理论上的贡献作论述。  相似文献   

9.
臧乐源 《文史哲》2007,(1):37-45
臧克家和毛泽东的交往缘于诗。他们的第一次会面是1945年9月在重庆,会面后臧克家写的第一首歌颂毛泽东的诗是《毛泽东,你是一颗大星》。1956年底《诗刊》创刊,主编臧克家等向毛泽东写信约稿。1957年1月14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召见了臧克家和袁水拍。席间同意臧克家的意见,毛泽东修改了即将发表的《沁园春.雪》中的字。尔后臧克家又帮毛泽东修改诗词文字多处。而对臧克家提出的诗词中的问题,毛泽东也尽量作答。1957年“反右”时臧克家因刚刚受到毛泽东的召见而幸免于难。臧克家经常就诗歌问题给毛泽东写信,毛泽东先后给臧克家写过七封信,主要内容都是论诗。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科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技现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邓小平是毛泽东事业的传人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者。他对科学技术发表的一系列论述,形成了他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科技思想。本文试图通过对毛泽东与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几个主要观点进行分析、比较,旨在阐发它们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一、邓小平对毛泽东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的一个至理名言。应该说,毛泽东有着同马克思相一致的观点。早在194o年,毛泽东就说过:“自然科学是人类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人们为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伟大的军事家、思想家,同时也是才华横溢的杰出诗人。他的许多文论、诗论和美学思想,除见于《毛泽东选集》外,还在一些与战友的书信和谈话中。我们如果要全面了解毛泽东文艺思想如何评述现当代诗歌的来龙去脉,就必须以他的有关书信作为起点。他在1965年7月21日给陈毅同志的谈诗信,于文革结束后公开发表。这封信字数不多,内涵却十分丰富,应是研究毛泽东诗论的第一手资料,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最重要的组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这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国内学界以突发事件为背景研究政府与新媒体之间关系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新媒体正反两方面作用、政府与新媒体互动关系、政府与新媒体关系现存问题、构建政府与新媒体良好关系的对策等;国外学界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新媒体商业化历程、对"议程设置理论"过程的研究、新媒体与政府合作应对突发事件、政府打造"新媒体公共外交"新平台等。该文根据已有成果对中外学界关于该问题的研究做一述评,并为日后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决战前的忧虑和不安心态的坦露──—毛泽东1966年7自8日给江青的信解读刘林元“文革”开始之后,在与刘少奇公开摊牌之前,毛泽东给江青写了一封表达他当时心态的信。这封信的基本内容是毛泽东在湖南韶山滴水洞时草拟的,后在武汉稍加修改,加上头尾,重抄一遍,于...  相似文献   

14.
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以前,出于维系异质共同体的政治需要,毛泽东主张在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和城乡小资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口号不要提"。在此之后,出于建立同质共同体的需要,毛泽东坚持在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和城乡小资产阶级之间"以阶级斗争为纲"。当"团结—批评—团结"的阶级斗争方式并不为阶级斗争的对象所"心悦诚服"时,毛泽东选择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相似文献   

15.
谢芳 《船山学刊》2011,(3):34-37
"均天下"是王夫之对明末清初的土地制度和农民生计状况的一种价值理念诉求。而他提出的"自谋"论与"自均"说便是为实现此种理念诉求作出的一种工具理性选择,并造就了其与社会现实性之间的紧张关系。在土地私有制度下,仅仅依靠所谓"劝农以均贫富之善术"的"定民制"为工具,来实现其"均天下"的理念诉求,实际上也只是王夫之仅凭理性构架社会经济秩序的一种奢望。却对后世留下颇多启迪。  相似文献   

16.
彭德怀同志领导的红军第五军,自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和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领导的红军第四军在井冈山会师,到一九二九年三月又在瑞金会师,这四个月的时间内,主要是在井冈山地区担负着留守、牵制敌人的任务。在此期间,彭德怀同志根据前委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领导全军同志奋勇杀敌,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为壮大红军力量、发展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可是,林彪、“四人帮”一伙,却无耻地攻击彭老总在留守井冈山时期“不执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实行逃跑主义”,这是对彭老总的恶毒诬蔑!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的柳宗元,首先以进步的思想家、政治家而著称。文学史上的柳宗元,在散文和诗歌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他的诗文大多于潇湘所作,不少名篇为千古佳作。柳宗元于元和十四年十一月病殁,临终之前,他把全部遗作寄到连州好友刘禹锡那里,烦劳代为编集。禹锡受托,精心编纂,以得《河东先生集》传世。有人说毛泽东是诗人政治家,是政治家诗人。他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学素养,尤其对古典诗词有强烈的爱好。拙文仅就毛泽东与柳宗元的诗文关系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是很可贵的,然而这一思想却被他晚年的错误所掩盖,或与他晚年错误思想交织在一起,往往使人们不易分辨出其“合理内核”来,于是一些人把毛泽东看作是一位搞闭关锁国,不愿改革开放的伟人。这是对毛泽东的一种误解。既然毛泽东的改革思想与其错误思想交织在一起,这就需要我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把毛泽东的改革思想从其错误思想中剥离出来,这件工作做好了,对于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19.
一、"哥德巴赫猜想" 鲁迅不但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还被誉为"民族魂"。这种"灵魂"称道在中国是独独一无二的。比鲁迅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力大得多的毛泽东(他发动过"触及人们灵魂"的运动),只是被人们赞颂为"大救星""红太阳"以及伟大领袖、导师、统帅、舵手等,没有人称他为民族魂。  相似文献   

20.
<正>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其革命的生涯中,他为建设一支真正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不脱离群众的干部队伍费尽了心血。在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上,他不仅有过许多不朽的论述,而且身体力行,为人表率。回顾毛泽东的这些论述和实践,学习其始终不渝地为劳苦大众而献身的精神,是我们对他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