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认为科技考古学作为考古学分支学科的时机已基本成熟,基于此认识对科技考古学的内涵、目标及其理论与方法等作了论述,以期为构架科技考古学的学科体系作尝试,并就科技考古学目前亟待努力的方面提出几点认识:逐步确立学科理论体系;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更新和完善科技考古学方法;扩充科技考古学的队伍。  相似文献   

2.
分别对各种考古学方法作一简述,而后提出并定义一种概括性的考古学方法——比较的方法.然后从两方面论证其在史前考古学中的核心作用.第一,从学科性质的角度分析,得出比较的方法是史前考古学的核心方法的认识.第二,从中国史前考古学实践的角度证明这种方法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3.
古人称喜事曰“吉”、“大吉”、“吉祥”、“吉利”.称灾事则曰“凶”.此二语之来源、暗昧已久.兹说之如次:古字甲骨文形体作:“(?)、(?)”.(参看《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第44页)(旧说吉字形象牡器,或象予兵,皆不确.)今案,吉字形从口,从矢,或从射;于  相似文献   

4.
《古文字中所见的人》全书分八个部分:一、古人对自己的认识与区别;二、孕育与乳保;三、姿态;四、装饰;五、劳作;六、生活;七、歌舞;八、刑罚。现将其中一、二两题发表如后,向读者和师友请教。 (一)古人对自己的认识与区别 人——同类 造字时期先民对人类自己的认识和对同类的称呼,可以从最常见的汉字——“人”字进行探讨。 人、甲骨金文均作(?),象人之侧立形。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象臂胫之形。”段玉裁注:“性,古人以为生字。”在古人心目中,人是天地间最贵者,即最高等的生物,这种看法当然是正确的。但是,人之形态甚多,为什么要以人之侧立形表示人呢?《金文诂林》引张日升之  相似文献   

5.
[摘要]美术史学与考古学之间的结合是当今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契合点并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成为学者们正在思考的问题,“美术考古学丛书”的作者们作了很有意义的探索,但就其学科的归属以及“美术考古学”的独立性问题还有待完善,本文在这些问题上进行了剖析,希望有利于学科之间的交流与磨合。  相似文献   

6.
在《昭昧詹言》中,方东树对“务去陈言”作系统的阐述.从内涵来看,界定严格涉及文、理、义诸多方面;在用意、选词用字、用事用典等方面作具体昭睐.从方法论来看,指出不仅要“务去陈言”,亦要“文从字顺”:总结力避陈言的手段:一种是“翻新妙用,化腐朽为神奇”,一种是“摆落一切,冥心独造”.从“因革论”角度,方氏“务去陈言”反映出的因革诗学主张:第一、主张模拟古人而“不役于古人”,第二、主张求奇.从诗坛背景来看,方氏不落于格调,不落于性灵,而同时也不拘于神韵,又以格调与性灵互救其弊而药之,求其贯通古今,使学古而自见面目.某种程度上,方氏集清代诗歌理论之大成.  相似文献   

7.
从古代诗论来看 ,“诗言志”与“诗缘情”是古人对诗歌性质和功能的两大基本体认 ,很少论及诗歌叙事的问题 ;从传统的叙事理论来看 ,先秦两汉民歌的内容及表述方式基本上构不成“叙事” ,更谈不到“叙事诗”的问题 ;从纯理论的层面看 ,抒情诗之根在于“极端的共时呈现性” ,叙事诗之根则在于“极端的历时延续性”。整体言之 ,先秦两汉民歌的共时呈现特征十分明显。虽有极少数作品体现为亦此亦彼的中间状态 ,不妨称之为叙事诗 ,但其数量有限 ,不足以构成与抒情 (言志 )之作相对立的种类。而且 ,它们同时又具备抒情 (言志 )之作的特征。因此 ,可以将它们视为一种特殊的抒情 (言志 )诗 ,不必强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8.
由于考古学产生约两百年来一直被定义为研究“物质遗存”,同时又缺乏探讨遗迹、器物纹饰内涵的理论与方法,导致考古学在基本理论、方法上与其目标追求长期陷入困境与悖论,而浩如烟海的纹饰及一些遗迹的内涵始终处于考古学的边缘不得解读。故基本教义的考古学从理论、方法到实践都是残缺不全的。因此提出“全考古学”概念,主张将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定义为“文化遗存”,同时将考古学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田野考古”及资料整理;第二阶段“室内考古”即读懂材料;第三阶段,探究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等。“全考古学”在研究方法上是全方位的、立体交叉式的;当前,我们应该大力倡导和支持“全考古学”研究。董婕、朱成杰著《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建筑设计思想研究》正是“全考古学”第二阶段的典型作品。  相似文献   

9.
潘澈 《东方论坛》2021,(2):113-122
对于舜之“怨慕”,朱熹作出了不同于孟子的解读。这是基于心学、理学内在逻辑的不同。孟子作为私学之儒,和孔子一样,是主张士君子的阳刚人格的,并且从性向善的人性论出发,协调义与利、公与私的关系,而以君臣父子关系都属对待关系;依此,将舜之“怨慕”解读为舜对父母的既怨又慕。朱熹则作为官学之儒,以所谓“气质之性”协调理学先驱荀子的性向恶论,以二歧化思维把天地之性、天理绝对化,以公去私,视君臣父子关系则为下对上的绝对服从关系;依此解读,舜之“怨”只能是自怨。  相似文献   

10.
此《谱》见诸道光已亥镌,爱莲堂藏版《濂溪志》。乃南来宁宗嘉定间度正所编,距周敦颐之世相去不远,史料或较可信。《濂溪志》传本甚少,即今之研周学人,亦多未见全志,更遑论此谱。文渊阁《四库全书·周元公集》抄录《序》及《跋》,竟无题目,且未收《年谱》正文。道光镌版《濂溪志》所录《年谱》,前有度正原叙,校之文渊阁本《周元公集》开头多“右正”二字。“正”即编者度正,从“右”字得知,“叙”是后序。原刻当系在《年谱》之后,古籍皆左行直书,如《大学》、《中庸》每章之末,作右第一章、右第二章是也。古人编书,多作后序…  相似文献   

11.
“白沙细乐”是迄今仍流传于云南丽江纳西族民间的一部大型音乐组曲,保留至今的尚有八章。我们在对整部音乐的乐曲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它们分别与纳西族本民族传统音乐、昆曲、伊斯兰音乐和蒙古族音乐有关。由此可以发现,“白沙细乐”这一中华音乐宝库中的珍品,乃是纳西民族本土文化与其他兄弟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人类学的传统是对“异文化”、“亚文化”的关注,流行音乐作为"亚文化"被青少年群体关注并积极接受。现在我们以音乐人类学的观念看待流行音乐在青少年音乐生活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将流行音乐应用于音乐教学之中,以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网络音乐研究之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出现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技进步之一.网络一经出现,作为一种重要文化形式的音乐便与之紧密结合在一起,衍生出新的网络音乐.对当前的网络音乐研究状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出了网络音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的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电影音乐叙事的基本要素涉及叙述本质与类型、叙述内容与结构、叙述话语与方式、叙述行为与效力四大方面。就功能倾向与传达方式而言,以非语言媒介为载体的音乐以表现情感为主,无法通过自身的符号系统直接完成叙事,而需假借受众的想象与虚构。就内容与方式而言,电影音乐可以以其特有的话语元素,通过标题拟用、基调定位、节奏调控、音画配合等多种手段来提供信息、表述思想。电影音乐的叙事主体非常复杂,包含作词、作曲、歌唱、演奏、编剧、导演、演员等种种能够有效操作电影叙事系统运转的力量。在现代尤其后现代电影音乐叙事的研究中,叙述者、受众、视角等与叙述行为有关的要素,以及音乐形式结构与外部世界的关联等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众音乐文化充斥着我们的音乐文化生活,并已成为音乐文化中强有力的一个支脉。此时的大众音乐文化是其发展到第二阶段的具体表现,同时预示着大众音乐文化的发展即将迈入第三阶段。精英音乐文化和大众音乐文化的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是大众音乐文化最终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宫廷音乐文化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社会功能而言,它由雅乐和燕乐两部分组成。雅乐主要体现音乐的功利性,具有相对的保守性,燕乐主要体现音乐的娱乐性,具有相对的变化性。上古三代一直到清朝末,宫廷音乐在四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自成体系并忠实地服务于宫廷统治集团的政治、宗教、文化和娱乐的需要,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音乐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功能和意义以及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问题的论述,指出音乐素质教育是面向大学生乃至全社会的绿化事业,为了达到提高全民族音乐素质的目的,提出了提高音乐素质教育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是我们弥足珍视的宝贵文化遗产。作为音乐文化传承的主渠道,学校音乐教育在建立民族音乐文化观念、加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面对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中教学体制无根化、教学内容畸形化、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化的诸多弊端,建构与完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音乐欣赏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随着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过去那种随便简单地听几首乐曲的音乐欣赏课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质量的音乐欣赏课,应是在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形成的理念先进、内容充实、方法恰当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音乐审美教育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已深入人心,然而,许多人对什么是音乐审美教育并不是很清楚。本文拟采用多重视角,力图对音乐审美教育的涵义做一定层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