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容闳与上海     
容闳(1828—191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先驱,又是期待并致力于祖国进步富强、跟上世界潮流的真正的爱国者;他是一个充满热忱而不谋私利的社会活动家,又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同时,他还是“教育救国论”思想的早期阐发者,以及绵延至今的中国留学运动的缔造者。 在容闳84年的一生中,有一半时间是在美国度过的。上海则是容闳在国内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前后计达10多年,其中有青年、中年时期,也有老年时期。他的主张从实业救国到教育救国,由变法维新到反清革命,在上海留下了闪烁思想者光彩的印迹与卓越之贡献。  相似文献   

2.
四自1882年至1895年,容闳侨居美国十余年。他的美籍夫人克洛于1886年5月因病逝世,留下两个男孩,一个九岁、一个七岁。因而此后近十年间,容闳“以严父而兼慈母,心力俱付劬劳鞠育之中。”在这十多年中,自中法战争(1883——1885)以后随着外国侵略者不断侵犯我边疆领土,民族危机渐趋严重。1894年又爆发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形势更紧张。容闳虽身在几万里外的美国,但十分怀念苦难的祖国。他在爱国心的促使下,一连给曾任驻美公使馆参赞兼翻译的老朋友蔡锡勇发了两封信,提出应战的建议。建议之一是中国宜向英国借款一千五百万元购置铁甲舰,雇用外国军队五千人,由太平洋抄袭日本之后;其二是将台湾抵押给西欧任何强国,借款四万万美金作为陆海军继续作战之军费。  相似文献   

3.
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者,是为中国近代化而奋斗毕生的先驱者.他在80多年的忧患生涯里,一直密切关心并积极参加许多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容闳虽出生并成长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但他自幼就接受西方教育,受西方文化熏陶,他的政治人格并不同于传统的政治人格,较少依附性,较多独立、民主、自由、为人民争取权利的取向.其政治人格最突出的是:融合近代精神的爱国情感、积极的革命意识、民主的价值取向.这些特征已明显带有现代性,具有公民政治文化的色彩.分析容闳的政治人格可以为当代中国的公民文化建构和政治人格的现代化转型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4.
李喜所 《天府新论》2009,(1):138-140
容闳不仅是中国留学教育的奠基人,而且在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的历次社会变革中都有重要贡献,但对他的较深入的研究则是近三十年,特别是近年在他的家乡召开的两次国际学术会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要进一步推进容闳的研究,一是要增强对研究对象的新认识,看到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达到了时代性和民族性统一的重要名人,其研究具有某种永恒意义;二是挖掘新史料,尤其是对容闳早期留美、在上海的活动、参与戊戌变法、晚年及其家庭状况的一些史料要下功夫搜集.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与容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洋务派的开山祖曾国藩与中国第一位获得美国一流大学学位的容闳,曾有一段不寻常的交往,容闳的回忆录《西学东渐记》详尽记述此事。从这部著作可以看出:曾国藩对容闳是非常器重的,而容闳也尽力佐助曾国藩,使其所办洋务取得实效。曾、容二人的相识,固属偶然,但他们的结合,却在中国近代洋务运动史上写下了值得注意的一页。本文拟就此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容闳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留美立志推进“西学东渐”者;孙中山是继容闳之后留美而又立志实现“西制东移”者。这两位爱国者开始所走的是两条不同的道路,到最后却汇合到一条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7.
1958年《理論与实践》三月号刊发我写的《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对广东教育的影响》一文,提及过容閎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而对他的《教育計划》未及申論。这里,特就他毕生殚精竭力求其实现的《教育計划》作初步探討。  相似文献   

8.
马礼逊学校与容闳留美前所受的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容闳之前,也曾有一些中国人到西方的各类学校学习。但长期在美国接受正规教育,并在美国著名大学(耶鲁大学)取得学位,当首推容闳。由于研究资料的缺乏,我们对容闳的生平和思想难以有深人细致的研究,对他留学之前的情况,所知更为有限。本文试图对马礼逊教育会学校的具体情形,在笔者所可接触到的资料条件下,作尽可能全面的探讨,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考察容闳留学之前所受到的教育,希望得到专家的指正。1834年8月,在广州和澳门前后活动了27年的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去世。不久.“他在广州和澳门的朋友”即有成立以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9.
从《西学东渐记》看容闳的爱国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西学东渐记》看容闳的爱国思想于语和容闳(1828──1912),是"中国人而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校"的第一人。他最早组织幼童赴美留学,鼓吹"教育救国",被誉为近代"留学生之父",他积极参与太平天国、戊戌变法等运动,以此来改革中国政治;他主张引进...  相似文献   

10.
容闳与丁日昌都是近代岭南地区较早投身洋务运动、并在其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他们彼此间曾有很密切的交往。容闳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系统接受西学教育的知识分子,其近代化思想对丁日昌影响甚巨;而丁日昌作为握有一定权力的地方实力派人物,其支持和努力对容闳能否实现自己的主张也至关重要。从容丁二人的交往中,人们可以窥见19 世纪60 、70 年代中国洋务派知识分子和洋务派官僚之间那种谋士与主事、理论家与实践者相互影响、同而又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耶鲁馆藏容闳档案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容闳作为近代中国早期出国留学者和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先驱,他为西学东渐所做的大量工作,已为人们所熟知。而由于史料的缺佚,他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另一方面即东学西渐所做的贡献,却湮埋不彰,几不为世人知晓。章开沉先生文中所介绍的他在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获睹的容阔的私人文献,则充分展示了容闳为东学西渐所做的努力。这些首次发布的弥足珍贵的文献材料,有助于我们了解关于容闳的生平、思想和历史功绩的全貌。  相似文献   

12.
李喜所 《河北学刊》2005,25(1):176-180
在容闳1872年带领幼童赴美留学之前,中关两国的仁人志士曾作过各种努力企图打通中关文化交流的通道,但成效不多。而容闳开创的留学事业,不仅使中关之间迭到了真正意义的文化沟通,而且提升了文化交流的层次。容闳之所以能承担如此重任,是和他中美文化兼通、富于理想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西带山公墓的绿荫深处,一块方座圆顶,正面刻有一个中文“容”字图案的墓碑后面,长眠着一位中国人,这就是中国第一个留美学者容闳。 容闳——“傲骨殊棱棱”的爱国者 容闳,字达萌,号纯甫,1828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南屏镇。这时正是西方殖民者到来之际,西方殖民者的到来,夺去广东沿海人民的生计。出生在贫寒家庭的容闳,从小就为生存不得不承担起大人的工作,奔波忙碌于街头,为的是卖出一些糖果赚得几角银毫,悉以奉母。冬天到来时,糖果生意肃条,不得已而改业,随老农之后,耘草阡陌间或栋拾谷穗,聊以维生。然而容闳之父不甘于这种困苦生活,希望儿子将来能够光耀门庭。为此他命容闳入西  相似文献   

14.
论容闳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闳的一生不仅致力于“援西入中”,同时也致力于“援中入西”,开创了近代一次较全面的中西文化交流。这次文化交流对中国教育、科技、军事、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的近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向西方传播和弘扬了中国文化,促进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5.
<正> 丘逢甲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同时又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他不仅参与了台湾的乙未抗战和辛亥革命,抒写了数以千计的激动人心的爱国诗篇,而且为振兴国势、解除国难,劳碌奔波了大半生;还以他的远见卓识,培育了一大批资产阶级革命人才.他以他的诗文、思想和爱国行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的后起之秀。他确实不愧为我国历史爱国志士行列中重要的一员。今年是丘逢甲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位毕生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他的爱国思想,本文试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就丘逢甲爱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一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向忆秋 《天府新论》2009,(5):138-141
容闳和李恩富的"自传"是十九世纪留美华人文学中最具文学价值的代表作.他们"自传"中的美国形象是:美国在李恩富笔下就是一种"异"、一个"他者"形象;容闳"自传"中的美国则呈示出慈善博爱和种族歧视的双面性.形成他们笔下美国形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客观来看,是美国的移民话语对华人的歧视;主观而言,创作者本人的文化心态和身世经历也会影响到他们的美国想象.  相似文献   

17.
房卫青 《东岳论丛》2001,22(5):92-93
郑观应是一位走在时代前列、观念不断更新的中国近代先进思想家和实业家 ,他的对外开放意识指导并深深影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第一 ,他提出了以通商为主的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模式 ;第二 ,他主张采用和借鉴有益于国计民生的“西学”以及企业经营方式 ;第三 ,具有了国际法的观念和最初的国家主权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影响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的众多历史人物中,能横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庚子勤工与辛亥革命等为期半个世纪的历史时空并且置身其间者,惟有容闳。容闳毕生追赶历史潮流,他的履历与循序渐进的祖国早期现代化之发展脉络紧密相连,任何用革命史观或职业革命家的标准对容闳定性划派和任意褒贬的论点都是不切实际的。作者还指出:重要的不是为容闳重写墓志铭或寻找什么盖棺定论,而是通过重新研究容闳,反思我们以往某些似是而非的学术规范与理念,屏弃那种先设定座位再将历史人物对号入座之类削足道履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第一位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爱国学子容闳 ,在半个多世纪里 ,投身于洋务运动、变法维新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封建专制 ,守旧的社会环境中 ,一直与时代共进 ,对近代中国有许多贡献 ,特别是在国家出路的探索方面 ,更是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20.
近代日本中国学家要回答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要不要抗拒欧美,另一个是要不要排除中国。本文根据这两个问题得出中国学的四种视角,分别以白鸟库吉、内藤湖南、津田左右吉与竹内好为例子。他们各自追求从某种卑微身份中的解放,但是根据沟口雄三的阅读,这些解放策略并不成功。沟口尝试了一种从中国历史基体出发,并用一种他称之为为了中国,而对日本加以“异别化”的解放策略,使他取得进出中国的能力,也就等于取得了进出日本的能力。但因为他并没有解决历史基体的范围如何界定的问题,使他不能断定如何才算是为了中国,才算是赋予中国主体性,则任何人的行动都有可能视作为了中国,这时他的解放策略就失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