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佛教吸引鲁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的思辨智慧。佛学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思辨哲学,它不同干一般世俗认识的根本处在于它是一种彻底的否定形态的思维方法。它认为事物的“实相”不可能由世俗的肯定性认识来把握,而只能在对各种认识的不断否定中去体悟。这样否定的结果,从形式上看是“无所得”,但实质上则是“有所得”,只不过这种“有所得”是通过“无所得”这种否定方式达到的,实际上也即是通过否定事物具有的一般的、个别的性质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对现实的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因而它所取得的认识成果也就非常具有辩证色彩。恩格斯曾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理论界有些人对改革中的“摸着石头过河”的观点提出了疑义,其中有的人甚至对它予以完全否定。笔者认为,对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观点确有认真研究的必要,因为:一则以往人们对它仔细考虑得并不够,而且也缺少必要的阐释;二则从实际来看,已经发生了一些人对它的误解或曲解。此外,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摸着石头过河”的观点忽  相似文献   

3.
进年来,学术界有同志提出“真理多元论”的主张。笔者对此持以异议,我认为,这一观点实际上是以意见的多元性来否定或代替真理的一元性。混淆了真理与意见的区别,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哲学界对意见这一认识论的独立范畴缺乏研究有关。因此,为了正确认识和坚持“真理一元论”,就必须把意见作为认识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认识论中的一个独立范畴加以必要的论证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 《新华文摘》1981年第8期刊登了匡萃坚同志写的《马克思和“不断革命论”》一文。作者认为马克思的“不断革命论”只是一个“鼓动性的政治口号”,是一个“三言两语”的“内容贫乏的理论”,“它没有被证实”,“是一种失误”;它本身的“缺陷”,使它“没有能划清极左派和马克思派的界线”,它“很快就被马克思抛弃了”。对此,我认为是值得讨论的。作者否定“不断革命论”是马克思的理论,其  相似文献   

5.
《江淮论坛》去年第五期上发表了张启华同志的《“物质精神互交论”质疑》的文章,对“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个命题是持否定观点的。其否定的理由的得出与他分析这一命题中“变”这一概念有直接关系。对于文中一些观点和有的论证方法,我们有不同的意见。而如何理解“变”这一概念则是一个重要的分歧点。 我们认为,这里“变”的概念就是“转化”的意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但是它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相似文献   

6.
1995年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出现的“两种范式”之争,即“‘苏联范式’批判”(1)与“‘西方经济学范式’ 危机”(2),实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适用性以及是否需要进行范式的转换,即用西方经济学 范式代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不同判断(3)。这是近几年来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不同意见的一个缩 影。对上述问题人们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基本看法。“肯定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适用性,因此不 需要进行范式转换;“否定者”则反之。对待否定意见,也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反驳或批判,另一种是在坚 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的前提下,从否定意见中反思现行的经济学分析范式(4)存在的问题并找到 解决方法。本文所要做的是后一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齐鲁文化体系比较逄振镐齐文化和鲁文化究竟是一个文化体系,还是两个文化体系?这个问题,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齐文化和鲁文化是一个“统一的文化实体”、“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就是鲁文化体系,不存在另外一个独立于鲁文化之外的什么“齐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8.
现在语文教育界有一种偏向,只要一谈到传统的语文教育,就认为是一种封闭的、僵化的、陈腐的语文教育,把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和“满堂灌”、“填鸭式”划等号,把现代语文教育和传统语文教育完全割裂开来.这是不科学的,是对传统语文教育认识不足.现代语文教育是从传统的语文教育发展丰富而来,它们之间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现代语文教育的继续发展,便是未来的传统语文教育,没有传统的语文教育就没有现代语文教育,它们相互依存.因此,我们不能割断历史,要辩证地、发展地看传统语文教育;同时传统的语文教育中蕴藏着前人积累的语文教育精华,是宝贵财富,尽管它也包含着某些糟粕,但是我们不能彻底地全盘予以否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不否定“蓝”,  相似文献   

9.
<正>否定之否定问题长期被人们当作“哲学之谜”而争论不休.近年来哲学界的争论再度活跃,随着系统论、耗散结构论等理论研究的深入,对传统的否定之否定观点的质疑越来越多.笔者认为.传统的否定之否定观点是对复杂事物否定发展的一种简化和抽象,还停留在“具体一抽象”的认识阶段,还不是对客观对象和过程的综合和统一,有待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深化.事物的发展内因提供了主体性、基础性、可能性的依据,外因起着合成、影响和择向作用.否定是在内外因交互作用下由多种可能性向一种现实性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是事物内部矛盾、外部矛盾、内外矛盾非线性作用的结果.1、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它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事物在肯定自身的同时也在否定自身.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这两方面矛盾运动的结果,事物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有一段至理名言:“今天被认为是合乎真理的认识都有它隐蔽着的、以后会显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同样,今天已经被认为是错误的认识也有它合乎真理的方面,因而它从前才能被认为是合乎真理的”。①对于这段话,长期以来,各有不同的理解。一种意见认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已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真理,有可能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错误方面。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真理就是真理,不可能隐藏着错误。恩格斯在这里所说的“合乎真理的认识”,只是“被认为”是真理的东西,如地心说之类的假说,而并不是真正的科学真理。对恩格斯的这段话如何理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哲学史上有不少哲学家论述过“否定”,最突出的莫过于黑格尔的辩证否定和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还有一些哲学家,虽不直接诉诸“否定”这个概念,但都涉及到否定,如老庄、皮罗的怀疑论,现代生命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等。但这些哲学家的共同局限,都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范围内谈“否定”,或者是外在于人谈否定。“否定”充其量也就成为主体的一种认识功能,或者成为对这种认识功能的“弃绝”。在黑格尔那里,“否定”只是他的“绝对精神”作辩证运动的一个环节(与肯定并列)。一方面,“绝对精神”本身是外在于人的,人只是绝对精神运动的一个结果;另一方面,即使“绝对精神”内化于人,“否  相似文献   

12.
<正> 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论述确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这说明人们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认识确需深化和发展。本文仅从一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意见。一、肯定与否定的互相包含是有“条件”的。我们的教科书在论述肯定与否定关系时,说:“一方面,肯定包含否定。……与此相联系,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另一方面,否定中又包含着肯定。……与此相联系,在一定意义上,否定也就是肯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下引文均出于此书。)  相似文献   

13.
所谓船山学术身份的定性,就是把船山认定为一个什么样的学者,具体来说,是“理学家”还是“早期启蒙思想家”。在船山学研究的历史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即理学家(正)到早期启蒙思想家(反),再到两种观点趋同(合,否定之否定)。前两种认识分别经历了两百多年和近一百年,后一种认识,目前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颇为流行。这里需要弄清楚的是,“再认识”的基础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再认识,,认识的目的是什么。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正是利用对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其代表人物方励之就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过去的东西……它象一件穿旧的衣服一样,必须把它脱下来。”显然,他们所谓的“再认识,,只不过是马列主义“过时论”的代名词,是要用他们那套“新理论”取而代之,进而达到他们否定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巴黎公社的历史可分为两个时期: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掌握政权的时期和公社委员会掌握政权的时期。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掌握政权的时期虽然仅仅十天,但是,它在巴黎公社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过,关于它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它与巴黎公社的关系等问题,在中外史学界都有着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掌权时期是“公社的初期”或“公社的最初十天”;另一种意见把它看作“巴黎的市政机关”;第三种意见主张它是工人阶级的革命政权。我们基本上同意第三种意见。不过,我们认为更确切地说,它是一个与公社有联系,但又有区别,并具有军事管制性质的工人阶级临时革命政权。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否定判断是否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是直言判断按质划分的一种。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形式,它有着重要的逻辑功能和认识价值。然而在逻辑史和哲学史上某些学者却对之大加贬责,认为它是某种偶然的、副次的东西。康德就曾把否定判断解释为完全没有内容的命题。对此波波夫曾正确地指出,康德和康德主义对否定判断所作的解释,其错误是显然可见的。因为这使否定判断失去了独立意义和认识价值。柏格森则认为科学本来没有否定判断。这种说法极其荒谬。无论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领域,我们都可以找出众多具有重大意义的否定判断的例证。如物理学中著名的“热力学第二定理”的克劳修斯表述就使用了否定判断:热不能自行从较冷的物体传到较热的物体。有名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结论也用到了否定判断:光速不取决于光源的运动。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著名原理:社会主义不是在一切国家中能同时获胜的。这也是一否定判断。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不胜  相似文献   

17.
建国后十七年历史研究的评价与唯物史观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十七年”历史研究的基本估价,学术界实际上存在着完全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十七年历史研究虽然走过了曲折道路,但是总的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十七年的史学完全服务于政治,它被“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体系”所宠罩,故无学术独立性可言,甚至将十七年史学与“文革”十年中“四人帮”疯狂践踏、摧残历史科学、蓄意制造混乱、颠倒黑白扯到一  相似文献   

18.
近来,关于不同文化区域中的人的互相交流问题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一种意见认为,由于价值观念和思想方法的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可能互相理解和达成共识。另一种意见认为,人类有普遍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方法,据此可为全人类制定普遍的法律和共同的伦理标准。这两种意见都有偏颇。如若第一种意见对,那么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势必在没有沟通和吵吵嚷嚷的气氛中共同生活;如若第二种意见被接受的话,就很可能会助长所谓“文化帝国主义”的势头。人类的认识和相互交流是一条道路,其基础是人类有着基本相同的生活世界。以生活世界为基础,经由科学世界达到哲学世界、再返回到生活世界,在这一过程中人类能达到相互理解和取得共识。这是一个经由实践的自我觉悟的过程。它不能通过强求来达到;它承认文化的多样性,但是它也肯定交流和互相理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其中媒体操作的两种观点,在学界存在认识上的重大分歧。一是把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与国有经济对立起来,认为市场经济的要求与国有体制冲突,主张90%的国企彻底民营化,其余逐步稀释国有股(直至零);二是用市场的决定作用否定政府的调控作用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虚构我国意识形态深藏着“苏联模式”,是“深化改革的障碍”。文章认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逐步打破了市场经济“姓资”,计划经济“姓社”的传统观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的显著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为主导、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本质上讲,借口存在“苏联模式”的障碍,用市场经济否定国有经济和一切公有制经济,进而否定政府必要的调控作用,实际上就是主张全盘私有化,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在近年“文化热”中,有一种民族文化虚无的倾向,表现为激烈的反传统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 民族文化虚无主义认为对传统文化应予以彻底否定,这种否定有两个涵义:一是对传统文化的根本否定,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稳定的深层文化结构,它导致了一系列中国人的劣根行为,而且,这种稳定,无论外界环境怎么变,这种深层结构几乎同华夏历史一样永恒;另一方面就是对“五四”以来文化的否定,认为它误入歧途,没有完成启蒙的任务,反而加固了传统这种劣根的深层结构。这样,无论是制度的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