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福勋 《阴山学刊》2002,15(4):15-17
元遗山对宋诗的态度,一方面是不得不承认接受"沾丐"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却是极严厉、极无情的批评,乃至不负责任的贬斥;但在贬宋诗的同时,对一些个别诗人、诗作、风格、手法等,也给予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1985年9月,在成都召开了全国宋代文学首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比较集中在宋诗的一些重要问题上展开争鸣:一、宋诗的分期问题有三种意见,仿唐诗体例分为四期;按风格流派分为十一派;按历史顺序分为六期。二、宋诗的特点与评价:宋诗约为唐诗的三倍或四倍。历来绌宋诗者甚多。但这是一种偏见。宋诗自具有其特色,可以看作与“唐音”相对待的“宋调”。至于谁最能代表宋诗艺术特色的问题,则有三种意见:江西诗派;苏轼和黄庭坚;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都能共同体现宋诗特色。三、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评价:对欧阳修所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有的持肯定意见,但  相似文献   

3.
宋诗不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建强 《理论界》2009,(4):164-165
配乐之词称为诗,或称为歌诗、诗歌,但不是所有的诗歌都可入乐歌唱,诗有可歌与不可歌者。歌诗依附于“乐”,“乐”一直在流变,歌诗形式必变。仿古诗歌不谐时乐,沦为徒诗。宋诗不在音乐文学史之列,宋人歌词不歌诗;宋代音乐的体制、宋诗所承袭的唐诗格律形式、宋诗的性质限制宋诗入乐。所以宋诗不可歌。  相似文献   

4.
"唐人选唐诗"早已妇孺皆知,学界也有颇多研究。但"宋人选宋诗"则罕有人知,对其相关系统进行深入研究的则更少。本文提出"宋人选宋诗"之说,并对各种重要的"宋人选宋诗"与宋诗各体派的关系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研究。"宋人选宋诗"是宋诗"体"与"派"凝定后的必然结果,同时"宋人选宋诗"也促进了宋诗"体"与"派"的形成发展并扩大了其社会影响,二者具有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承明人"宋无诗"的主流话语背景,对宋诗评价偏低。他认为宋诗存在四方面的不足:议论入诗,以理入诗;欺心炫巧,以意为主;发泄无余,枝繁理乱;讲求出处,喜欢用事。王氏对宋诗流弊的认识较为深刻,但他对宋诗优长的认识尚流于肤浅。王氏跟外界联系少,著作刊刻迟,其诗论在晚清才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福勋 《阴山学刊》2001,14(2):5-11
钱先生对宋诗情有独钟,有《宋诗选注》在焉。而《谈艺录》对宋诗,尤其对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陈与义等,都有精辟独到的评论。提出以“体格性分”别唐宋诗;而对“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更提出了全新的认识。这些都有极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诗学价值。对吕本中提出的“活法”也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以文体相互“侵入扩充”的观点,来解说宋人的“以文为诗”、“以诗为词”。  相似文献   

7.
张福勋  温斌 《阴山学刊》2008,21(2):14-20
方回是由宋入元的诗歌理论家、批评家。他所编注的《瀛奎律髓》(又名《唐宋诗三千首》)是他一生诗学思想的精髓。他以敏锐而高远的宋诗眼光,对宋诗发表了一系列精彩论断。这些观点主要有:宋诗学唐而过之;回护“江西”,倡“一祖三宗”说;虽不喜西昆,但也肯定其“变国初诗格”的功绩;认为‘‘四灵”、“江湖’’救“江西”之彝,却落在了晚唐之下;认为瘦硬与自然,是宋诗格之“两途”;肯定用事是宋诗的一种诗法,而且认为宋诗“善用事”;对于宋代的僧诗这种特有的现象,也给予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高丽后期的"海左七贤"不仅从理论上明确倡导宋诗,在创作上也有宗宋倾向。其汉诗的主题意蕴深受宋诗人影响:伤时悯乱的政治诗体现了忧国忧民的宋诗情韵;咏怀诗蕴含了源于宋诗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写景、咏物诗具有宋诗的尚意倾向。另外,其诗歌的题材内容还具有生活化、谐谑化的宗宋倾向,在艺术风格、技巧上,体现了重学问、擅用典,重个性、求创新的宋诗因子。"海左七贤"对宋诗着力创新、自成一家的创作精神的继承是其与宋诗本质上的最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9.
苏诗例释     
<正> 讲到唐诗,人们是一致赞扬的。至于宋诗,则毁誉不一,毁多于誉。笔者曾在《诗的“直说”及其他》一文(载《陕西师大学报》1979年第三期)中分析过宋诗的艺术特点,提出过“宋诗的成就仅次于唐诗”、“其价值不容低估”的看法。现在仍然坚持这样的看法。苏轼是宋诗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但其诗作,解放以来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概论容易流于空泛,因而举几首诗,作一些具体的解释和评论;“一斑”虽微,但未尝不可以窥见“全豹”,对于爱好古典诗歌的同志们了解苏诗、乃至了解宋诗,也许有点帮助。  相似文献   

10.
李剑波 《人文杂志》2007,(6):130-134
清代诗坛的宗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有着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明末清初宗宋诗风的形成,表征着对宋诗价值的重新认识;雍正乾隆时期的浙派和秀水派都致力于用宋诗美学理念来进行创作,欲再现宋诗之美;乾隆嘉庆时期的桐城诗派和肌理派标志着宋诗美学原则的新变和当代化;道光咸丰以后的宋诗运动和同光体诗派标榜"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合",是清代诗坛学宋的结穴.  相似文献   

11.
王世贞是明代复古诗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但他的诗学主张却与复古诗派崇唐抑宋的理论不同。他推崇盛唐,但又认为唐诗并非尽善尽美;他批评宋诗,但没有对宋诗作出全盘否定,而是清醒地看到宋诗对明代诗坛产生的积极影响。他认为各个时代的诗都有其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反对以时代定诗歌创作的优劣。  相似文献   

12.
张戒的《岁寒堂诗话》与严羽的《沧浪诗话》都是批判宋诗、标举唐诗的力作。但细绎两部诗话,它们批判宋诗的立场却截然有别。张戒衡诗以道,批判宋诗乃是基于儒家"诗言志"的传统,其终极目的是为了捍卫诗歌的风雅之道。严羽论宋诗则以识为主,以盛唐为法,批判宋诗是站在维护诗歌审美特性的纯艺术立场上。  相似文献   

13.
宋诗不如唐诗。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宋诗的特点及其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宋代成名的诗人和诗歌创作的数量都超过唐代,宋代也产生了象苏轼、陆游那样一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诗歌巨星;宋诗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也有自己的特色,一些优秀的诗篇完全可以和优秀的唐诗媲美。因此,宋诗同样具有普及和推广的巨大价值。在文坛上,尊唐黜宋的影响,延至今日。以近年(1979-1982)各地出版的绝句选本为例,唐人绝句选本(包括个别以唐人绝句为主联及宋人绝句的)多达九种,而单行的宋人绝  相似文献   

14.
许厚今 《江淮论坛》2008,(1):165-170
钱钟书先生独钟宋诗,<谈艺录>是一部或半部宋诗史,<宋诗选注>又俨然一部宋诗评.尤其是在<选注>的序和以小说家笔法勾勒点染的那些议论意趣洋溢的诗人简评里,钱先生充分地表露了他特别对于宋诗警醒显豁、深入浅出的见解.本文对钱先生评宋诗,从宋诗的背景及其现实性、宋诗的成就及其缺陷美、宋诗的流派及其多元化等三方面进行了搜集演释.钱先生的宋诗观,足以使读者认识到宋诗的真切面貌,认识到它能为我们今天欣赏和接受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凡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人,提起唐诗,那是众口一辞,誉为中国诗史上的高峰;一提到宋诗,却聚讼纷纭,毁誉不一。贬宋诗者把它说得一无是处,甚至谓“终宋之世无诗”(陈子龙《陈忠裕集》)褒之者有的则把恰恰是宋诗的缺点也加以赞赏,奉为圭臬。建国以来,诸家评论兼顾内容形式两方面,肯定了宋诗的历史地位。但自从公开发表毛泽东同志《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之后,由于信中谈到“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一些文学论著涉及宋诗时,大多不是裹足不前,就是绕道而行,或者只谈宋诗不懂形象思维而不及其它。这就会使人产生宋诗除了“味同嚼蜡”之外再无长处的误解。我认为毛泽东同志的评论本是从诗歌创作的形式方面着眼的,并没有对宋诗给以全面否定的意思。我们绝不能因为毛泽东同志对  相似文献   

16.
山本和义是日本宋诗研究的重要学者之一,他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宋诗文献整理、宋诗的分期、宋诗的特色以及苏轼个案研究等方面.尤其是后二者,颇有一得之见.在宋诗特色方面,山本和义认为宋诗有别于唐诗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理性化、题材日常化以及自然的描写方式上;在苏轼个案研究方面,山本和义主要着力于苏轼诗中的人生体悟、苏轼及其周边文人的社交唱和诗等.山本和义的研究,善于将所要探究的问题纳入到当时的史学与诗学背景之下,深稽博考,细致分析,阐发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引领了日本学界的宋诗研究,也为我国的古典诗学研究提供了参照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论宋诗     
宋诗的特质是发挥人文优势,即通过人文意象的描写与典故、议论的运用,以表现富于人文修养的情感思想。宋诗的精神是一种有品节叉有涵养的精神。宋诗富于人文修养的情感思想,与宋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宋诗重品节涵养的精神,是宋代群体自觉的士风的反映。自然意象的淡化,人文优势的提升,规范了宋诗淡朴无华的基本风貌;崇尚品节涵养的精神与艺术上的创新,决定了宋诗瘦硬通神的风格要素;富于人文修养的情致,产生了宋诗渊雅不俗的风味:因此,淡朴、瘦硬而有味,是宋诗的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18.
明人贬宋诗 ,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在 :将宋人的爱讲诗法与宋人的诗创作割裂开来 ;将宋诗的突破声律与不讲声律混淆起来 ;将宋诗的“文”与“质”对立起来。这种认识上的偏激 ,在具体对待唐宋诗的问题上 ,以唐诗作为取舍宋诗唯一标准 ,合则取 ,不合则去。  相似文献   

19.
宋词,在我国文学史上历来和唐诗相并称,是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样式。但是,平心而论,宋词所达到的成就(这里主要指的是思想内容方面的成就)是及不上唐诗和宋诗的。究其原因,题材的狭窄、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的狭窄(这种狭窄当然是与唐诗、宋诗相比较而言的)是一个甚为重要的因素。举例来说,作为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就极  相似文献   

20.
近代“宋诗运动”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语源与文献的双重考索,昭示"宋诗运动"乃民初学者对道光"宋诗派"兴起的推崇宋诗、学习宋诗的文学"风尚"与"流行"风气"的命名."宋诗运动"发轫于程恩泽,继起于祁(山隽)藻,而其理论与诗作的代表,首推何绍基与郑珍.曾国藩在"宋诗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如他本人及其崇拜者认定的那么高."宋诗运动"的形成,既有历史成因,又有机缘凑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