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世界电影史的"四分期说"--把世界电影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形成时期(1895~1927)、成熟时期(1927~1945)、变革时期(1945~1967)和振兴时期(1967年以来),在对世界电影史的"变革时期"和"振兴时期"进行全面、系统的描述的同时,用新的视角,对世界电影成熟时期的重要创作实践及艺术思潮进行客观、清晰地梳理,可见其对当代电影创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春田(以下简称“张”):彭老师,这些年您的研究非常广泛,也有很多成果出版。主要研究都是以英文发表的,中文世界的读者或许对您还不是太熟悉。我想借这个机会,一方面对您个人学术研究轨迹做一番追溯,同时也围绕一些具体的问题向您请教。您的第一本书《在电影里建构新中国:中国左翼电影运动》( Building a New Chi-na in Cinema:The Chinese Left-Wing Cinema Move-ment,1932-1937)大概是学界第一部专门讨论左翼电影运动的著作。当时,你为什么会去做左翼电影研究?  相似文献   

3.
论本世纪一十年代日本对中国鸦片和吗啡走私机构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和日中战争(1937——1945)、太平洋战争等侵略战争中,鸦片政策所起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日本的鸦片政策始于其在台湾进行殖民统治所采用的鸦片专卖制度①。若以此为第一阶段,而将经过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于本世纪一、二十年代出现的日本对中国鸦片和吗啡走私机构的形成作为第二阶段,那末通过这个准备阶段,而在“九·一八”事变后的全面开展时期,则处于第三阶段。本文拟就“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中国鸦片政策产生的条件和本世纪一十年代日本对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4个阶段:创立和发展初期(20世纪初~1937年);长足发展阶段(1938~1949年);曲折发展阶段(1950~1979年);重建和兴盛阶段(1980年至今).中国人类学学者从翻译西方人类学著作、深入社区进行调查研究、大规模地投入田野调查到成立中国民族学会和人类学学会等均为中国人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人类学的研究正不断走向兴盛,同时也存在学科定位不明等问题,但不断强化的"学科互涉"以及广大研究者的深入探索,必将促进人类学研究保持活力,继续开拓更宽、更广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在精神分析理论正式引入电影理论之后,无论是导演还是影评人纷纷踏上了这条全新的探索之路。克里斯汀·麦茨作为这一领域的代表人物,其对拉康"镜像阶段"理论的借重也为众多研究者研究该类型电影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角度,这对以镜像理论为基准拍摄的诸多影片来说无疑具有启发性与研究方面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独立评论》时期(1932~1937),胡适等民主派学人从做政府"诤臣"的角度,以"书生论政"的方式对国民党及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统治进行了深入的批评.伴随着"五五宪草"的修订,他们对法治这个民主宪政赖以实现的必要基础与重要保障提出了一系列意见.虽不尽完善,且囿于其自身的定位,他们的法治理念未能对当时的政治产生有效的影响,但在中国走向法治化道路上,其作用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左翼电影出现于1932年,到1935年,其最高代表作品《风云儿女》表明,中国左翼电影已经从整体上融宣传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并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影片在都市意识和电影市场意识规范下的叙事策略,既是出品方电通影片公司的制片路线从左翼电影向新市民电影转化的基础,也是一年之后新市民电影全面取代左翼电影成为唯一的中国主流电影的开始,而二者间内在的文化逻辑关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8.
去年底,就在"中国廊桥之乡"花落泰顺、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列入世界亟需保护的非遗行列之时,一部与泰顺廊桥有关的电影故事片《廊桥1937》在泗溪镇北涧桥边开拍。据悉,电影《廊桥1937》是目前我国唯一一部以廊桥为题材的电影,它是一部反映泰顺县革命年代发生在廊桥上的一部爱情故事影片。创作人员为什么会选择泰顺古廊桥为拍摄主题?泰顺县还有哪些廊桥和古民居会在电影中亮相?1月22日,《廊桥1937》的编剧,温州电视台编导倪维行说:"十五年前,当我们第一次拍摄泰顺廊桥的时候,就已经梦想哪一天在这里拍一部电影,今天可以说是十五年梦圆。"  相似文献   

9.
1920年代后半期中国影坛兴起的武侠电影热,经过了一个从武侠片到武侠神怪片的发展过程。而无论是武侠片还是武侠神怪片,它在武侠叙事中透露出现实社会人生内涵和除暴安良、锄强扶弱的侠义精神,其艺术表现的武侠、神怪与情爱的类型叙事等,都受到好莱坞电影的深刻影响。当然,中国早期武侠神怪片愈演愈烈的诲盗、诲淫、诲仙倾向也受到人们的尖锐批评。另一方面,武侠电影在摄制方面也大都借鉴好莱坞,其镜头画面光影的影像奇观拓展了中国电影的艺术表现力,推动了中国早期电影艺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英文原声电影在传统听力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听力已经得到了普遍重视,然而传统听力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弊端,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因此,从改革的角度在听力教学中应用英文原声电影这种模式,无论是在改进课堂方面,还是提高学生听力和口语水平方面均具很大可行性。本文就传统听力教学模式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加以说明,并从不同角度论证传统听力教学模式与英文原声电影相结合这种新的教学实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中国电影形式多样,大多数观众都喜爱3D电影,因而3D电影在中国还是有很大市场的,很多导演已经涉足3D电影的创作。国产3D电影如今3D电影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就连徐克也难抵挡,开拍3D武侠片《龙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与区域制度变迁——以江、浙两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端于苏南和浙东南的民营经济(非国有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主体.民营经济在民营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推动了中国区域制度变迁和产业群落的成长,推动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无论是在"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初中期发展阶段,还是在"专业市场与产业协作"的快速发展阶段,是在"企业对市场的正替代"的提高发展阶段,还是在今天中国"民营化机制普遍推开"的全面创新发展阶段,都处处体现了这一积极的动态发展特征.民营经济发展与中国区域制度变迁就是在这样的不断创新中向前演进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业务的嬗变过程 ,并把这个过程具体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 190 5- 1919年 ) ,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业务的起始阶段 ;第二阶段( 1919- 1937年 ) ,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业务的初步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 ( 1937- 194 9年 ) ,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的继续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 ( 194 9- 1966年 ) ,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的飞速发展阶段 ;1976年以来 ,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同时 ,对上述五个阶段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发展的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世界电影的崭新发展 ,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电影艺术史的分期。鉴于以往的结论多止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且对1945年后的世界电影的描述较为粗略、混乱甚至错误 ,本文在考察大量世界电影作品和相关文字材料的基础上 ,将一百余年的世界电影史划分为四个时期 :形成时期 (1895 - 192 7)、成熟时期 (192 7- 1945 )、变革时期 (1945— 1967)、振兴时期 (1967以来 )。在指出如此划分的原因的同时 ,对世界电影史第三分期的主要电影流派、电影思潮进行了较为客观、清晰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矢志不渝,为之奋斗一生,历尽艰难困苦所创造出来的成果,往往不只是在具体的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层面上显示出某种与众不同的东西,而且一定会在文化品格的深层次打上他的烙印,谢晋的电影正是具有这样的显著特点。谢晋在电影艺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早已为世人公认,无论是表现中国人民在伟大的变革时代的奋斗业绩与心路历程,还是对于中国电影诗学的形成与发展的巨大贡献,丰硕的创作成果已经充分展示了一位探索者无与伦比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西北开发的历史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1937~1945年间经历的抗日战争时期是战时经济和经济现代化进程遭受战争挫折的时期,同时这个阶段也是我国经济形态从旧经济形态向新经济形态急剧转变的时期。本文拟对在战时条件下,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对我国西北开发、西北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等所作的工作及其意义作一简要论述,以期对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19571981年期间摄制的"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影片"(简称民纪片),是中国民族志电影的早期形态。民纪片开创了中国纪录电影的一个新类型,但无论是在影视人类学还是在电影史的领域中,对于它的研究却一直未能深入。对民纪片的渊源和背景的初步探讨表明,民纪片在我国发展的基本线索是:近因源于20世纪50到60年代民族大调查中影像手段的普遍使用;远源则与民国时期的电影和边疆考察影像相衔接。  相似文献   

18.
1932年1月,蒋介石和汪精卫开始合作,分任国家军事和行政最高首脑,由此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是南京国民政府一段相对稳定的统治时期,其基调是中央政府统治能力的加强和统治范围的扩大。本文综述了最近30多年来史学界对1932-1937年民国政治史的研究,从政府高层的合作和派系斗争、中央政府的权力集中、"攘外必先安内"基本方针的实施、中央对地方实力派的整合、国民党政权对社会统治的巩固等方面,评述了南京国民政府在这段时期里国家政权建设的举措和成果。对1932-1937年民国政治史研究的梳理显示,最近10年来,许多学者已经在利用新出史料的实证研究基础上、逐渐摆脱了"革命史叙事"的束缚,展现出历史进程的丰富和复杂,并产生新的问题意识,其研究视野也从单纯的政治史拓展到政治与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相关领域的互动,研究视角转向以国民党政权为主体,以现代国家政权建设为叙述主线。这些最新进展虽然还未形成完整的通史叙述,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国政治史研究范式转型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国家现在的电影存在着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电影票贵得要命,一张往往要花去60~80元。所以,中国观众平均每人5年才进一次影院,大多数人一年、甚至几年都不看一次电影。另一方面,电影院里经常空空荡荡,上坐率不高。有时,一场电影只有三五个人看。不要说其他开销,电影院这点收入,恐怕连电费都不够。奇怪的现象,带来了奇怪的结果——当年电影票价低时,电影票房收入高;近几年电影票价高了,电影票房收入反而低了。1989年中国电影票每张平均0.25元人民币(约等于3美分);到了2003年,电影票价上涨已经超过100倍。但与此形成鲜…  相似文献   

20.
世界电影的崭新发展,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电影艺术史的分期.鉴于以往的结论多止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且对1945年后的世界电影的描述较为粗略、混乱甚至错误,本文在考察大量世界电影作品和相关文字材料的基础上,将一百余年的世界电影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形成时期(1895-1927)、成熟时期(1927-1945)、变革时期(1945-1967)、振兴时期(1967以来).在指出如此划分的原因的同时,对世界电影史第三分期的主要电影流派、电影思潮进行了较为客观、清晰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