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中国的东北亚区域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中国来讲,在东北亚区域实现其安保、政治外交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理想状态,只能是构筑高层次的和实质性的国际间合作体系。中国与美国在东北亚区域的战略相背,所以,中国要想实施东北亚区域的发展战略,就必须大幅度地削弱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这是重组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结构并实施东北亚区域战略所必需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中国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东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不仅有利于自身,而且有利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继续加快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示范作用与辐射作用,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西部地区经济长期增长,有利于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有利于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西移,给新疆对外经济合作带来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和布局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发展经济学理论的角度,论证我国历史上区域经济发展均衡战略和非均衡战略的得与失,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区域发展的观念、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对策思路,即实行新的区域经济战略布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以及组建都市圈、明确经济中心、打造经济区等。  相似文献   

5.
苏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北地区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洼地。运用SWOT分析矩阵,对影响苏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内部因素(优势和劣势)和外部因素(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与其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6.
环三都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三都澳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区位优势和生态海湾资源优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困难。环三都澳区域的经济发展必须做好港口开发、产业聚集、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四篇文章”。  相似文献   

7.
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的宏伟蓝图凝聚了宁德市人民发展的共同心愿,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宁德市摆脱低水平发展、实现向更高发展平台跃升的希望所在。宁德改革开放30年来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我们现在仍然处在欠发达的水平,必须充分意识到宁德发展问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始终把发展作为振兴宁德的头等大事来抓,继续保持“滴水穿石”的精神,持之以恒抓发展。在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时要充分发挥宁德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求发展。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在于充分开发宁德市人力资源,以人为本谋发展。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还要充分实现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统筹兼顾来发展。  相似文献   

8.
加快苏北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为江苏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隐患。如何促进苏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突破这一瓶颈的重要课题。文章在描述江苏苏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苏北经济发展的若干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靖宇追寻当代中国区域经济开发的历史进程,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目标,瞄准从中国到大连面向世界的战略跟进拓宽研究视野,创树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观的学科体系。其学术特点与价值取向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实现学与术、知与行的高度统一,使之具有创新性与开拓性、全局性与地方性、应用性与咨询性、参照性与可操作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理论与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过程,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建立在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的。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及九设区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并就福建省本世纪初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是传统经济形式的创新。国内外学者针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提出经济发展与生态均衡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但是,循环经济从概念界定、规模效益和资源使用,直至管理机制都存在着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和循环经济面临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系统的不稳定性有直接关系,也涉及到社会群体之间利益纠葛和准公共产品外部性缺乏控制等问题。打破地域限制,建立资源为核心的循环经济规模体系,加强监督是区域循环经济协同发展之根本。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怎样从定量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科学的评价和衡量,目前还没有一种公认的或被广泛接受的方法。通过研究,从可操作性角度提出和确定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湖南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同时也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状态及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集群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集群是介于企业组织和市场之间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由于集群内产业关联度高,因而集群经济既具有分工协作优势又能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集群经济紧密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具有显著的特色,因而也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理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地方化的背景、必然性以及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以此为基础对世纪之交广东区域经济与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紧迫性作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传统的企业家评价指标体系应做出调整.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件、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自然资源的支撑、科学技术水平的保障等相适应,企业家评价指标体系在注重财务指标的同时,应强化创新指标,着重考察企业长期发展的能力,如能源利用系数、R&D投入比率等指标,增加环保效益比率、绿色GDP贡献、社会责任比率等指标.  相似文献   

16.
对交通运输业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与论证。分析认为,把交通运输业定位成基础产业的传统产业定位,不能全面反映交通运输业的作用和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交通运输业是先导产业的观点;运用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和弗朗索瓦.佩鲁的增长极理论阐述了以交通运输业作为先导产业在物质传输、区位转换、产业生成和城乡协调等方面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提出交通运输业作为先导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完善农村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吸引外资、提高区域交通运输业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与县域经济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现代西方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基本内容的形成、发展和主要观点,分析总结我国区域经济、县域理论的发展与实践,提出了发展我国县域经济应着重思考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宁波构建的市域经济是基于现行区划建制,按照生产力发展要求,在全市范围内依法创新的功能区经济。宁波发展市域经济,应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权,建立法治市域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扁平式和标准化管理模式。科学规划,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创新公共财政体制,建立重点公共项目单项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后,提出了文化力这一新的区域经济推动因素,并从多角度阐述了文化力的概念和内涵。在此基础上还解释了文化力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科学是第一文化力,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实现了对文化力和生产力的细分化。并分析了政府在推动文化力发展中所要扮演的角色和应该负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