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浏阳李别樵先生。嫥心文字之学。几三十年。昨以所著书。曰文字学变迁之概要。曰正俗字辨。曰说文部首均语注释。曰说文释小。曰编馀数种示我。孟其因得稍稍展读。于编馀具述古今醇驳之界。以为凡物皆可于文字中求之。昔章实斋以诸经为史。今别樵则以文字为史。读书得间一也。于是相与坐论。各有然疑。如正俗字辨以子籀文作■。俗因之作崽。与余所见。不期而合。余以为古者子与男有别。故列爵五。曰公侯伯子男。公一位。祖父也。侯古文作天。会意。即承家之子。名已定。故次于公。伯  相似文献   

2.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充满矛盾色彩的朝代:“仁心”、“仁政”与野蛮、血腥;励精图治与空前腐化;社会生产的相对发展与封建制度的畸形延续;开疆拓土的壮举与外侮危机的总潜伏、总爆发;整理古代文化的杰出成就与毁灭文化的惊人罪恶……。 本文拟就鸦片战争爆发以前的清代小说的几个基本主题和艺术进展作一宏观考察。  相似文献   

3.
宝宁寺志叙     
<正> 禅分五叶,其茎二也。南岳、江西,既两相峙立,抑互相印契,交错以纬之。五茎二,二茎一也。禅无择人,况有择地而必于此二茎之间敷而为叶?此亦有说。印度之支,东及沧海者,幼枝蔓垂。自岷山之南,南经(?)柯至盘江之夹,剖而为二:其北条,  相似文献   

4.
管子书自司马迁作列传。刘向敍别录。并定著为道家言。班固要删刘歆七略。备汉艺文。发目类合黄老。无异说也。隋书识经籍。独出而入之法。张守节传七略亦云。党阮孝绪七录之误欤。其书论治要主因循。所谓缘地利。承天指。顺人心而反民性。反复推发。不离其宗。而开章明义。务张四维。雅同儒术。至说桓公侈靡为国。此视晏子以当年莫殚。累世莫究。剌讥孔氏者。又何以殊焉。夫孔子问礼老聃。而荘生喜摭阙里遗闻。以自矜重。儒道条流。非甚悬绝也。然而各名其家。儒任先。道任后。所从由者固异。司马谈论指要。盖详乎言之。孝绪承魏晋清言馀习。专以居简行俭名道。疑莫  相似文献   

5.
金统治者重视搜集典藏图书,弘扬文治,努力程度不逊于以往中原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金朝在官府、学校、寺观之外出现很多藏书家.上自贵族,下至学者、平民,藏书风气很浓,藏书风气又反过来促进了金代文化教育及出版业的发展.很多文学家族通过收藏图书使文化在子孙辈得以延续和传承,特别是河东南路平阳府,成为北方刻书中心.图书出版的兴盛与藏书风气相辅相成.金代藏书家对保存、继承、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情例说     
提出语情的概念 ,并从语言的各个方面列举了表达人类情绪、情感、态度的手段和方法 ,藉此说明语言中应该存在着完整的传情系统 ,同时对语情的相对独立性、语情语义的共生性、语情的历时变迁性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语言分析研究为例 ,讲述了 7种带普遍性的分析方法 :1、剖析法 ,2、比较法 ,3、层析法 ,4、统计法 ,5、例析法 ,6、时限法 ,7、综合法。语言研究的特殊性分析方法 :“两个‘三角’”和“三个‘充分’”。文中把普遍性分析方法和特殊性分析方法“联结”起来 ,其特殊性分析方法中包含了普遍性分析方法 ,又从众多特殊性分析方法中归纳出带普遍性的分析方法进行讲述。最后强调要把普遍性分析方法和特殊性分析方法融会起来 ,力求使研究的问题分析得尽可能深入一些  相似文献   

8.
人们的语言交际,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通常都是遵循正常的语序自然地表情达意的。但是,人们有时为了追求某种表达效果,比如为了突出或强调某个义项,为了讽刺某种行为,为了使比喻更加贴切或为了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等等,而有意识地变换词语或句子的先后顺序。值得注意的是,在话语易序的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会造成易序错误,从而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  相似文献   

9.
明人史论专书叙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敏 《学术研究》2002,(9):111-116
明代学人的历史评论是明代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明代史论的具体情况 ,我们至今还知之甚少。本文搜求到十几种比较重要的明人所著历史评论专书 ,仿照前人叙录的形式 ,对这些史书的作者、版本、内容、收藏等基本情况作了介绍 ,并对这些史论专书的史学价值略加说明。  相似文献   

10.
阴符经天书也。黄帝战蚩尤于涿鹿。感天神而授此书。凡三百三十有三言。求真于洞天。问道于崆峒。得明经义。分为上中下三篇。帝后续一篇。百一十有四言。苞符露显。阐后世性命之大道也。圣圣心传。书甚隐秘。唐贞观中。褚遂良奉勅书一百二十部。题黄帝阴符经。后李筌讬为五家注。或谓经亦筌为之。筌注肤末。少言理灋。庸经之能作耶。隋志以前未见著录。故为后世所疑。然其书旨宏义奥。悉合三才之大道。出于古圣无疑。先秦之书不见于汉志者自伙。彼遗其蕴而迹是求者。几何其不泥也。宋以后注者数十家。传本互异。发挥各殊。不可殚述。辄以己意为之解义而叙之。  相似文献   

11.
晚清新学叙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之新学实有两个脉系一是由传统今文学转化而来的趋于政治化的新学,以康有为为代表;一是以直接译介、输入西方学术思想为职事的启蒙派新学,以严复为第一号翘楚.前者把目光放在朝廷上,热衷于现实政治秩序的变革,学术思想不过是达致政治目的之手段;后者着眼于知识阶层,希望通过传播新的学术思想来推动民众的精神觉醒.  相似文献   

12.
(一)"营田户"产生于唐代,这种民户的产生是与隋唐时代新出现的"营田"直接关联的.我们知道,营田是与屯田基本相同的公田经营法,然而隋唐以前一直上溯到西汉.屯田虽始终没有停止过,却不见营田之称.《隋书·食货志》载,隋文帝开皇三年"于河西勒百姓立堡,营田积谷".此条材料中之营田虽然还不是严格意义的田制名称,但至少从说法上已开其端.营田作为一种专称,恐怕是从唐代开始的,《旧唐书》卷四  相似文献   

13.
<正> 只此一事实,余二定非真。但有余二,即定非真,非有余二与一实为对待也。一切相,一切名义,一切言句文身,云兴雨降,烟卷雾舒,风回日转,摄入金色头陀,指上花梢,无二无欠。故西乾东土,相相相生,义义(义) [相]翻,言言相转,总不可判作余二事。划然电开,则不无觅一毫端:分析义,则不得以情较计;寻觅,则觌面双睛,早成乌豆。不然,三脚驴子早已折了一蹄也。  相似文献   

14.
章太炎宣传亚洲文化,主张"国粹",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以"驱除鞑虏",建立民国;他鼓吹"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但其所说的"国粹",不如说是"亚粹",其所言宗教,其实是佛教.他主张"亚洲和亲",建立民族纽带,"期使亚洲已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以"反对帝国主义";而其值"五四"新潮席卷之际,孜孜于"亚洲古学",寄思于"旧日文明",则落后于形势,站到了新文化的对面.  相似文献   

15.
黄山谷是一位字斟句酌的苦吟诗人,十分讲究修辞艺术。然这方面一直未被学界重视。本文经过一番归纳,择取其中几种主要的修辞手法,略加剖析,以求正于专家、读者。  相似文献   

16.
排调,是古代流行于士大夫阶层中的一种相互调侃取乐的风尚。排调活动源于先秦和西汉,风行于东汉末年和三国,至两晋和南北朝则达到鼎盛。三国时期,皇帝、大臣都积极参与排调活动,排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娱乐方式,并形成了一定的表演程式和艺术技巧。排调活动是两汉俳优表演、经学辩论和豪族意识等因素相互结合的产物,也是后来相声、小品、谜语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晚唐文人皇甫松的词虽被赵崇祚编选入<花间集>中,但鲜有绮艳的闺情之作,而是抒怀言理、田园边塞、风物人情皆可入词,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对后世词人影响深远;他的词多缘题发挥,合乐可歌.又常以新奇爽快之笔绘秀雅幽远之境,为靡丽的词坛吹来了一股清疏之风,故成为了近现代词选家的宠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小说的预叙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勤 《江淮论坛》2004,(6):135-139
与西方小说有所不同,中国古典小说中“预叙”的使用极为普遍,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认为预叙会削弱悬念,实际上,中国古典小说中预叙并没有削弱悬念,甚至有些成功的预叙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悬念,这和中国古典小说运用的预叙形式和特点有关。随着小说艺术的进步,预叙的形式也日趋完善,形成其独特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9.
常伦诗曲创作叙论王建堂常伦(1943—1526)字明卿,号楼居子,山西沁水人。正德间进士,除大理评事,滴寿州州判,迁知宁先州,是明代曲坛上的一颗摧灿的明星,有《常评事集》《常评事写情集》传世。明代后七子领袖王世贞评其诗“如沙苑儿驹,骄嘶自赏;明末著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清晰地勾勒出苗、瑶族从先秦至近代的发展线索。作者认为,远在春秋时期,分布在江淮荆州地带的“三苗”部落集团内部发生了分化。其中先进部分形成了楚族;以盘瓠为始祖,以犬为图腾的部分,则集中居住在今湘西、黔东连接地带的山区,成为另一个民族群体,即苗族和瑶族的祖先部落。南北朝时期,瑶族开始与苗族分开,各自成为不同的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