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体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逻辑的,具有民族形式和时代特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邓小平哲学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贡献是,开辟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具体化和民族化,创立了解决新的时代课题的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提供了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认识工具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艺的民族化群众化是我国当前创作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迫切任务之一。毛泽东同志早在四十年代初就明确指出:“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毛泽东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3页)这就告诉我们:“为工农兵服务的社会主义文艺不仅必须具有革命的思想内容,同时也必须具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民族形式”。 文艺要群众化,就首先必须民族化,具有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3.
文艺的民族化问题,在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占有重要位置。早在本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我国文学界就有关于文艺之众化和“旧瓶装新酒”的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毛泽东的论断和见解使得这一论争获得第一次的解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文艺的民族化提出了新的观点,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对深化民族化的认识至关重要,使中国文学界关于民族化的讨论获得又一次的解决。毛泽东关于文艺民族化的论断和见解,已成为党和国家文艺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仍然是我们处理古今中外文艺关系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写下了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民族特性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理论著作和文艺作品。他在民族化上为我们树立丁楷模。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 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 是相通的。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认 识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首倡“中国化”,并对为什么要“中国化”及如何“中国化”等做了具体阐发。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具体化”这一认识论概念,并以其替代“中国化”这一政治性表达。因此,在他那里,“中国化”即“具体化”,二者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从认识论看,“中国化”涉及的是理论实现过程中的理论具体化这一认识中介环节,它是我党将马克思主义的事实性认识具体转化为中国实践所需要的应用性认识的过程,也即我党开展调查研究、进行理论创新的认识过程。毛泽东对“中国化”认识论意涵的揭示,不仅深度阐明了“中国化”的本质,也为我国“中国化”研究或党的理论创新研究,指明了进一步思考的认识论维度,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6.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中,提出了“把国际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思想.毛泽东提出这个思想的着眼点虽然是在政治方面,即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和带有中国的特性,但这个思想的提出也为中国现代当代文艺的顺利发展开辟了通道.在后来的有关论述中,毛泽东不断扩充、完善、发展了这一思想.1940年,他阐明了“民族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点和民族形式,是按照中国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使之具体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基。中共二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深层次的完整的结合,是产生新思想、创立新理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前半期,李大钊、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大批研究者经过艰辛开拓,创造出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也形成了丰富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思想:其一,将唯物史观理论与中国历史研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实践化;其二,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本土化;其三,采取中国民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通俗化语言,达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大众化。即是说,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实践化、本土化、民族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一个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9.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说,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使之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义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践、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和民族化,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视野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国社会发展对现代性诉求的必然反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是最高意义上的现代性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双重文化意义,既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又代表了中国文化现代性的方向。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蕴涵着建构新的现代性的价值诉求。马克思在中国迅速传播并中国化是中国近代历史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必然选择,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更进一步同中国实践、当代实际、时代特征、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具体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从实践和理论的双重维度,在平行的“地理空间”上,把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作一个对比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横向历史地位;根据中国国情和历史,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作“历时性”考察,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纵向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关于“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理论 ,即所谓“两结合”论 ,其之所以在对马克思主义诗学的现实主义理论的继承中有所变异与创新 ,是因为毛泽东的精神深处存留着传统诗学“奇正”说的深刻印记。通过对“两结合”论与“奇正”说的探讨 ,认为毛泽东的“两结合”论 ,既是马克思主义诗学的现实主义理论的民族化 ,也是传统诗学的“奇正”说的现代化和革命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民族化、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活的灵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生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正确处理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具体运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要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的关系,以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对此,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哲学思想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其基本特点或本质特征 ,就在于它是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经验的最高概括。这一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 :毛泽东哲学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哲学 ,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毛泽东哲学是民族化了的大众哲学 ,是具体化了的实际哲学 ,是科学的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为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提供借鉴,以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运用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认为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辉煌时期,毛泽东不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领导全党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艰辛的努力,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而且积累了许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民族形式和民族特点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任务;坚持实事求是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的灵魂;解决中国革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点;与时俱进不断开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途径。总结这些重要的经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有利于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走好今后的路。  相似文献   

16.
选择与会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制度文化的视角看,社会现代化转型伴随着文化自觉,这是文化现代性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文化主体和客体会通重构、整合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双重文化意蕴,既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又代表了中国文化现代性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并中国化是中国近代历史对外来制度文化的必然选择,是中国思想文化合乎逻辑的发展。但是,文化传统的消极方面也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曲折坎坷,留下了思想文化的教训。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建设相结合,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最开始的中国化源于对哲学的认同,而毛泽东首次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精髓文化和国人的思维方式、语言特点相契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并且具有民族化形式,以此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形式是毛泽东做出的伟大贡献,民族化形式既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方法,也为发展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有着深刻的认知和非常精辟的论述。中共一大对社会主义实践目标的确立,为毛泽东开启“中国化”思考提供了现实依据,而对科学理论应用中个性化问题的理性认知,则是他具体探索和研究“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毛泽东不仅科学揭示了“中国化”的内在特质在于“具体化”,而且详细阐述了实现“中国化”的根本手段,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还深刻指明了“中国化”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民族化、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活的灵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生动体现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要正确处理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具体运用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还要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的关系 ,以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对此 ,顾海良教授的论文有深刻论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延绵将近一个世纪 ,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 ,使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生气勃勃、…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始自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极大地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文化观念、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进行理论创新以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因而,抗日战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而且也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第二次历史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