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信用卡犯罪的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谱 《兰州学刊》2005,(4):182-185,176
随着信用卡的数量及其软硬件环境、发卡银行、交易额等方面的飞速发展,信用卡犯罪在世界各地愈演愈烈,其社会危害性也日益加大.笔者结合自己所学的法律和侦查学知识,首先分析了信用卡犯罪现状与特点,接着论述了新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此类犯罪,最后对适用信用卡犯罪的防控策略等问题进行了一番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晨雁  施卫忠 《学术论坛》2006,(12):141-144
《关于<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和《刑法修正案(五)》,对于刑法意义上的“信用卡”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并且补充了数种信用卡犯罪的行为模式,为有效地打击和预防信用卡犯罪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是,全国人大的这一最新立法仍存在不完善之处。文章针对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对象问题、盗窃并使用信用卡问题、网络信用卡犯罪问题、单位信用卡犯罪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当今严重影响我国社会治安的重要社会现象,如何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乃至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提高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体系的理念,明晰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体系的原则,追寻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体系的途径,形成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的有效机制,是我们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应有之义和实践之要。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是时代的主题。犯罪防控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犯罪对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犯罪问题的治本之策。从犯罪防控的内涵及其现代化的标识性特征,以及影响青海省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和原因入手,可以深入探讨犯罪防控体系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防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省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案例分析,研究其基本特征,可得出结论:贵州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还处于初级阶段,犯罪组织以松散型的犯罪形态为主,活动地域范围较小,组织成员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低,具有明显的经济特征和暴力特征.同时,有向更高阶段发展,由黑变白、由白变红的趋势.防控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应充分认识防控工作重要性,严防黑社会性质组织插手群体性事件,进一步从源头上斩断其经济来源,同时加强对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和对高危人群的监管,构筑起全民参与的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6.
伪造信用卡犯罪法律适用疑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金东 《理论界》2008,(11):84-85
伪造信用卡犯罪目前在我国日趋严重,而司法实践中关于该种犯罪法律适用的若干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和争议。本文以解决司法实践中相关疑难问题为出发点,对伪造信用卡犯罪中"伪造"的认定、伪造犯罪是否以行使目的为必要、既遂形态的认定、伪造信用卡后又使用的犯罪行为的定性、相关罪名界限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7.
流动人口犯罪是指基于经济目的和动因而离开户籍所在地的自然人所实施的刑事违法行为。现阶段我国流动人口犯罪呈现出以侵犯财产犯罪为主,犯罪主体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以团伙形式实施的犯罪增加等特点。应针对不同犯罪类型的成罪特点,制定有效的刑罚防控措施,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定符合流动人口特质的流动人口劳务市场管理、安全保障等法律制度,加快流动人口正当权益保障的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高科技犯罪的特点规律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研究高科技犯罪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科技犯罪技术的特点和规律,进而提出了控制和预防高科技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特点、趋势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各类群体性事件频繁爆发,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我国社会稳定最突出的问题。可以预见,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较长历史时期,各种新旧社会矛盾将不断出现,甚至呈现日益加剧的态势,这就必然导致我国频繁爆发的群体性事件呈现新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因此,我们必须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运用政治、法律、经济等手段,主动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犯罪防控社区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防控社区化是指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 ,以一定范围的城市基层社区为操作单元 ,动员社区各种力量 ,整合社区各种资源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预防和控制犯罪现象 ,维护城市社会稳定的活动过程。它具有组织管理属地化、防控主体社会化、防控资源一体化、防控手段多元化、防控活动全程化等特征。它是当今中国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具体化 ,也是对国际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的借鉴。推进中国城市犯罪防控社区化工程要以基层法定社区为操作单元 ,要加快实施社区警务战略 ,要积极发展社区化的防控力量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流动人员犯罪是社会转型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它不仅带来了社会治安危害,还对政治和经济生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在抽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广州市犯罪流动人员的基本结构、社会心理特征,以及流动人员犯罪活动的总体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流动人员犯罪的分类及成因。最后,文章提出了若干控制流动人员犯罪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魏月霞 《中州学刊》2002,(5):186-188
本文提出了当前河南农村犯罪几大特点并分析了原因 ,提出了一些防控措施 ,期望能对促进农村的大局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遏制信用卡犯罪的不断增长势头,我国的《刑法》《刑法修正案(五)》以及《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共同构成了当前我国信用卡犯罪的刑事规制体系。当前信用卡犯罪刑事规制的特点是:信用卡犯罪的罪名体系经拓展后更趋于完善,犯罪行为按照信用卡的制卡流程进行规制更趋于全面,定罪标准具体明确更趋于精细化。然而,信用卡犯罪刑事立法在犯罪主体和经济犯罪立法模式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以刑罚轻缓化的世界趋势和我国推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形势为分析背景,众多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轻刑化处理寄托了审判机关对犯罪预防效果的期待,愈演愈烈的渎职侵权犯罪轻刑化现象在形式上具有合理性.但从犯罪防控的犯罪学逻辑出发,公正性不足严重制约其应然功能变为现实,其对渎职侵权犯罪防控机制的耗损,远远大于其在犯罪预防方面的收益.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它突出表现为四个方面的特点 :低龄化趋势 ,文化素质差 ,财产型犯罪 ,团伙性犯罪。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家庭教育的偏激 ,学校教育的偏颇 ,社会环境的污染及青少年的自身素质不足。有效地防止青少年犯罪要从家庭、社会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网络犯罪及其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电脑网络技术正飞速发展,而作为新技术,网络手段的利弊也同时显现。许多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不能明辨是非,成为网络违法犯罪的高发群体。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希望,在当前社会变革和网络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重视和正确认识大学生网络犯罪问题,正确引导和帮助他们明分善恶,防微杜渐,跨过网络犯罪这个"雷区",身心健康成长。实践中,我们要通过社会调查,对大学生网络违法行为的特点进行实证分析,探寻预防和控制的方法,从而促进大学生安全、规范地利用网络学习和交流,使之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
《四川社科界》2010,(1):59-60
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是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的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研究中心是在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四川省司法厅的共同支持下设立的,主要为全省高等院校教师开展犯罪研究,并与司法实践部门共同合作开展犯罪防控与犯罪人的改造及在社会化方面的研究,为四川省法制建设提供服务的机构。中心原为西南科技大学犯罪防控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8.
侵财犯罪一直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流。分析其犯罪原因,主要是市场经誊的负效应、亚文化的影响、父母导向的错误、未成年人的易受诱惑性。而家庭防控则是防治未成年人侵财犯罪的有效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贫富观;重视对子女的感情投资;教育未成年人正确看待金钱与人生的关系;启发孩子用合法的手段获取物质需求;防微杜渐,及时惩罚。  相似文献   

19.
毒品犯罪历来都与洗钱紧密相联,伴随我国有组织毒品犯罪的新特点,洗钱犯罪也呈现出新的趋势,由于毒品交易形成的巨额非法收益必须通过洗钱活动来达到"合法化"的目的,这是有组织毒品犯罪的内在动因和推动其发展的经济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结合我国制贩毒品犯罪的新变化,分析有组织毒品犯罪的特点及涉毒洗钱的新趋势,从而有效遏制有组织毒品犯罪的蔓延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网络犯罪的刑事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犯罪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犯罪,对我国刑事法律中关于刑事管辖权、虚拟财产、网络共同犯罪的认定等诸多问题都带来了冲击。为此,应当对刑事立法进行完善:确立网络犯罪"长臂管辖权"原则,增加多边合作;加强网络犯罪的司法解释;承认片面共犯和继承的共犯;增设单位作为网络犯罪的主体;完善刑罚种类,增设资格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