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论王维的资质禀赋与文艺才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认为,王维资质禀赋高,天机清妙,涵泳、资发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为文艺才情的张扬和横溢,是其建树大雅人格的最重要标志之一,从而为士人所景仰.  相似文献   

2.
审美的最高境界是心物一体,天人合一的境界,体现为主客体物我两忘,超脱功利,超越自我,从而达到审美的自由和愉悦。它要求审美主体必须是能够“审象于净心”的“天机清妙者”,才能使内意与外象相融,使人的精神合天地之精神。笔者试图用道家和禅宗的理论诠释王维诗歌中这种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从“天机清妙”到“物我两忘”再到“天人合一”,审美主体实现了最高境界的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3.
“天机”意为天大的机密。从归类上讲,“天机情报”属于竞争情报的范畴,是竞争情报的一个类型。“天机情报”在含义上与“重大情报”“关键情报”“绝密情报”“战略情报”等概念接近,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外交、国家安全等重要领域。鉴于天机情报来源的内生性、关涉的重大性、极端的机密性和高度的敏感性,必须对其进行严格保密,否则会带来严重后果。“天机不可泄露”,表达的是一种具有训诫性质的情报保护问题。最后,构建出天机情报发生—保护模型。  相似文献   

4.
由于明代心学思潮的影响及与心学人物的交往,文学上为唐宋派代表作家的唐顺之,哲学上则为阳明心学的重要人物。在唐顺之的哲学思想中,“天机说”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唐顺之看来,所谓“天机”指的是天赋予人自然本性,它是人本身先天所固有的,不是人力所求的产物。唐顺之对“天机说”的倡导,表现了崇尚主体、顺应自然、反对束缚的思想,其意义与影响既表现在哲学思潮上,也表现在文学创作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诗人大都是诗、书并重的,"诗书俱妙"现象是从美学的角度探求诗、书审美的相通相类,诗人书写自己的诗作时,其诗歌审美意向与书法审美意向萌生互动,而"互动"的发生要以"情感"作为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王维历来有"诗佛"之称,其诗中的禅境确实是唐诗中佛教尤其是禅宗追求之境界最完美的体现,这种评判无疑是正确的.但当我们深入到王维的思想中去探寻时,发现他思想的主流却是儒家的.他终生行迹、交往以及诗文所体现出的思想、对于儒家所提倡的仁义忠孝观念的虔诚信奉,均表现出浓厚的儒家倾向.佛教思想只是他灵魂苦难的避难所,是自我解脱的妙方而已,并不是他的人生信仰,他骨子里还是强烈的儒家情怀.  相似文献   

7.
有一种看法认为,陈贻焮等的王维“亦官亦隐”说,不符合唐王朝的制度与政策,其实,陈贻焮等的“亦官亦隐”说,是从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角度立论的,同唐王朝的制度与政策无关;从唐人自己的说法入手,可论证“亦官亦隐”并非子虚乌有,它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韩鲜文论中"天机"这一用语及概念的大体范畴主要借用于中国。在朝鲜古代言及"天机"的文人,涵盖朝鲜朝前期的士大夫文人、后期的委巷诗人及实学派作家等。在中国的"天机论"中,"天机"的概念仅停留在古代艺术理论初级阶段,还没有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美学思维范畴;但在朝鲜,"天机"概念既没有脱离本来的载体,又在朝鲜朝后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诗论概念范畴,具有更高层次的美学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清”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雅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审美倾向,它孕育于儒、道哲学,经由魏晋玄学的培育而发展成熟,直接以审美的方式呈现出玄学精神,广泛流行于中古品评人物、文学批评之中,并且最终在文学创作领域完成了包融哲思与审美的“清”境的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东坡"清"词有着丰富的审美意蕴,其中的"清"主要指向客观的自然景物、主体的审美心境以及诗乐的独特格致,但很多时候这几种意蕴在东坡"清"词中是合而为一的,即东坡"清"词从整体上呈现出了独特的"清"美。  相似文献   

11.
面对仕与隐的二难矛盾和人生的挫折,王维借助美丽的山水来消解,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格范型—"山水"人格,为在庙堂之中保持高贵品格而又不出世的士大夫们塑造了一种理想化的人格模式,其人格模式具有秉操孤贞、闲适高雅、清静无为、寄心于淡、随缘任运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王维生年问题一直是一桩学术公案。始终存在不同意见.文章在对这一问题之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意见,认为王维生年为公元699年,并用内证来证明此点。对其他说法的不妥之处亦进行简明辨析,以期将这一学术问题的研究向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13.
王维艺术学思想的最大特点是以“诗”为中介,以艺术功能为基础,以艺术构思为途径,“打通”了诗、书、画、乐等诸种门类艺术。这种具有“一般艺术学”意味的艺术思想是王维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融合的反映,也是整个盛唐时代艺术风貌的呈现。王维的艺术学思想对当下“一般艺术学”的学科建设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辉斌 《南都学坛》2008,28(2):66-72
具有"政府官员"身份特性的诗人王维,由于工作与文学的双重关系,一生交游数以百计。其中,既有如"贵主"等皇室宗亲,又有如"焦鍊师"之类的道教人物,而更多的则是"康太守"、"徐郎中"、"崔员外"等中下级官吏。弄清楚这些交游人物的身份与生平,还原其与王维交往经历的实况,对于系统而全面地研究王维的生平行事、思想变化、创作历程,以及于其作品的宏观论述与理性把握等,无疑都将是大有助益的。  相似文献   

15.
在司空图的诗论中,王维以澄淡精致,格在其中、趣味澄敻为特征的意境创造艺术与审美内涵得到了首次标举。司空图的创见奠定了后世对王维诗歌艺术特征的基本体认。韵味说在后世的接受中有玄虚化的倾向,相应对王维诗歌艺术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味、格并存而更重味才是司空图韵味说的理论内核,也是司空图体认王维诗歌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6.
盛唐大诗人王维的诗歌受佛教思想影响极为明显,佛教思想中的世界观、心性论及禅定思想从三个层面深刻影响了王维的诗歌。佛教世界观对王维的影响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对世界构成的基本认识形成了王维诗歌中灵动跳跃的诗意;其二,色空思想影响了王维对生命、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因而这些内容在王维笔下往往采用艺术化的方式来表现。佛教心性论中"境随心转"的思想对王维笔下自然景物的描绘产生了极大影响。佛教禅定思想对王维诗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作品中体物敏锐入微,识理透彻无碍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17.
电影欣赏是一项综合化极强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活动中,作为审美接受者的观众必须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和感知。就欣赏过程来看,观众的心理表现为直觉性领悟,情感性投射、补偿、宣泄和满足,表现为一种紧张的、富有探索精神的积极介入,表现为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联想、想象和对影像语言的主动破译  相似文献   

18.
对王维和华兹华斯诗歌作品进行了比较,总结出二人诗作在题材、意象、语言特色及作诗技巧方面的一些共同特点,旨在增进从属于异质文化的诗歌之间的相互理解、沟通与交流。这种研究对于跨文化诗歌艺术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从《汉江临泛》看王维诗歌的画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的人生经历与其诗风、画风之间的转变存在着某种同构关系,作为一名优秀的诗人兼画家,他在创作诗歌时又善于借鉴绘画的某些形式和技巧;《汉江临泛》一诗从线条、色彩、构图诸方面具体体现了王维后期诗歌中的水墨山水意境,表现出诗人融画入诗的高超才能。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王维诗歌意境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渊明、王维是田园山水诗人 ,他们的诗歌意境以清幽、淡雅而著称 ,两者在诗歌意境创作中有相近之处 ,也有代表诗人个性的一面。被喻为田园山水诗创始人的陶渊明 ,以其平淡自然的诗风成为楷模 ,对后代田园山水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王维则以幽静清雅的诗歌风格享誉诗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