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文萃》2008,(1):73-73
在面临灾难、事故时,为何鲜见国内官员主动引咎辞职。康劲认为,只要官员有了“政治良知和政治耻感”,再建立一个“礼义廉耻”的“非处罚性通道”,这条路就能走通了。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2.
官员终结念稿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秋 《领导文萃》2008,(2):99-102
民主政治时代要求官员直接面对公众,更多地利用软权力来执政,所以官员必须学会说话,重塑话语形象。  相似文献   

3.
杨红林 《领导文萃》2007,(4):161-163
根据儒家的标准,一名合格的官员应该是政治合格、廉洁自律、生活检点的楷模,否则就是失节。但在封建社会,真正能做到保持全节的官员,实在是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4.
高峰 《秘书之友》2008,(2):47-48
根据儒家的标准,一名合格的官员应该是政治合格、廉洁自律、生活检点的楷模,否则就是失节,理应遭到惩罚。但在封建社会,真正能保持全节的官员实在是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5.
刘洋 《决策与信息》2009,(5):176-176
在此次经济危机中,相对于资本对政治的控制、官员的免责制,民主制度下的高福利叠加和无法改变对西方的威胁更为致命。毕竟,资本控制政治也是要尽快解决经济危机,官员免责也不是都不做为。但福利叠加和无法改变却严重制约了西方的复苏能力和将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郭巍青 《决策》2004,(2):24-26
住现代国家中,面向公众说话,是政府官员,特别是政治官员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和技巧,也是他们日常工作中经常面对的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7.
在政治治理过程中,政府官员在身份感知和政治信任上将不可避免地趋于复杂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官员身份的技术性和政治性的二元均衡成为其面临的一大核心问题,并影响着其政治信任的理性构建。在政治—技术身份均衡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官员政治信任的构建有道德信任和策略信任两个维度,而当下官员策略信任的构建更具有紧迫性。策略信任往往与官员具体行政行为相关,这意味着官员政治信任治理的契机在于自身对政府行政过程影响力的感知,即政治效能感的建立和维护。  相似文献   

8.
政治     
《领导文萃》2013,(8):134-135
中共决策层树立政治新风最近,内地官方及媒体极力倡导节俭之风.在回应社会诉求的同时,也折射出政治气候的变化。《人民日报》近日称作风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即有意打消一些官员的幻想。权威消息透露,习近平、李克强等高层对坊间和网民的意见多有了解,尤其注重政治革新的“群众基础”。高层已明示。将适时发起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令党政官员“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树立廉洁、务实、亲民的政治新风。(香港《明报》)  相似文献   

9.
以前,中国女性官员大多分管文教、卫生、科学及妇女领域。 自2004年底延续至今的大规模人事调整中,女性官员的升迁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女性高官的工作范围显然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教科文卫领域。更多地进入了政治决策的核心领域。  相似文献   

10.
<正>剧场政治,顾名思义,指的是特定场合的政治表演。近年来,我国党政领导干部的"亲民活动"屡见报端,官员坐地铁、挤公交、扫马路、参加环卫体验日活动等行为为公众所熟知,这些现象被称为"官员秀"。当前,对"官员秀"的关注和探讨主要集中于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以及"怎么秀、秀什么"的技术指导层面,本文试图运用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剧场政治理论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和模式,丰富对"官员秀"实践要求的理性认知,期望能为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1.
《决策》2008,(12):49-51
面对谣言与真相并存,信息传播高度透明和迅捷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政治”正在考验每一个官员的行政智慧。  相似文献   

12.
政治权力转移与公司投资:中国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春方 《管理世界》2013,(1):143-155,157,156,188
官员更替代表政治权力的转移,由于我国政治体制的特殊性,本文尝试按法定政治权力和事实政治权力分开讨论其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基于2000~2008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以及与此匹配的省委书记更替数据,本文实证发现我国官员更替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因产权存在边界,主要表现为地方国企投资量和过度投资的降低,并且投资的调整提升了公司价值;这种影响仅存在于更替年份,异地调入的官员更替影响更大。这些表明中国的地方官员更替更适合从事实政治权力逻辑解释,并且本文按照普选制国家标准也未找到法定政治权力转移影响公司投资的证据。进一步,本文还发现官员的事实政治权力对投资的影响受到市场和经理人激励的制约;其影响程度也因更替频率而异。本文的结论丰富了世界范围内政治影响公司投资的研究,也对我国优化政企关系和国企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章敬平 《领导文萃》2012,(16):86-89
置身于公众事务,成为政治人物,就不能再像普通人那样要求隐私权,当普通人的知情权和官员的隐私权发生矛盾的时候,隐私权必须后退。为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为了防止官员在政治生活中出卖民众谋求不合理的私利,官员必须放弃自己的财产状况方面的隐私,公布个人财产。  相似文献   

14.
由2003年“非典”事件发端,时任卫生部、北京市两名省部级干部及上千名官员因隐瞒疫情或防治不力被查处;从中石油集团、北京密云县、吉林省吉林市、湖南嘉禾市、安徽阜阳市等地官员因重大责任事故或违法违纪事件纷纷“下课”,到2005年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中,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辞职,中国政坛的问责之风悄然兴起。领导干部问责制是中国新一轮政治改革的亮点。  相似文献   

15.
李志国 《领导科学》2012,(25):34-35
作秀一词本为中性词,但自进入政治领域以来,由于一些官员秀中的做作乃至作假,致使官员秀惹人非议,给人以贬义的印象.例如,安徽芜湖市副市长骑车送女儿上学等新闻在社会上引起热议.有人习惯性地质疑这是官员作秀,有人认为这不是作秀并为其拍手叫好,还有不少人认为这种行为即便是作秀也要鼓掌欢迎,甚至建议把作秀艺术列为官员提升素质的必修课.上述官员行为是不是作秀只有当事人清楚,但公众的热议告诉我们,并非所有的官员秀都不受人欢迎,关键是在现代媒体政治发展背景下,官员秀怎样做到"秀外慧中",外秀内实,怎样秀得有艺术、有智慧、有内涵.  相似文献   

16.
林泉  王春虹 《决策》2011,(12):44-46
中青年干部一方面希望成为个性鲜明的官员,但现实工作生活中却又不得不收起锐气和棱角,以适应当前的政治文化氛围和官场规则。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1,(42):11-11
在中国“官场风水学”并非新鲜事物。多位风水师都认为.官员信奉风水的情况非常普遍。风水师与官场政治的结合.是大陆新一轮风水盛行的最大特点。二者的相互依赖.成为大陆风水业的“潜规则”。10月25日出版的《凤凰周刊》援引2006年一项对17个省区市900名县处级官员的调查显示.“很相信”和“有些相信”、“相信”风水的官员,  相似文献   

18.
唐斌 《决策》2014,(2):84-85
今天的官员道歉显然不能等同于古代帝王的“罪己诏”,从而不能以“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的方式过份彰显道歉伦理政治属性。  相似文献   

19.
徐华 《领导文萃》2009,(19):26-29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责任政府的力度不断加大,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公众政治参与、民主监督意识的不断增强.由一些重大突发性事件所引发的官员“落马”现象日渐增多。  相似文献   

20.
刘灿 《领导文萃》2008,(17):25-27
对政府官员进行培训的目的,在于以先进理论和科学知识来武装干部队伍,从而能够为公众提供更优质服务。“管理现代政府,不是管理手工作坊”,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今天,更是需要让我们的官员们摆脱守旧的经验主义的束缚,走出国门,开阔视野,接受新的观念,身临其境地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公共管理理念,使其成为了解国际惯例和规则、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管理人才.这对于提高政府的运转效率,无疑是件好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