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GDP"与"皇帝的新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上这个题目,我不是刻意想与专家们叫板,只是想说说一个统计人的心里话,统计就是统计,统计人就是统计人,统计人是不可以跟着传媒,用一些新名词、“新观点”来哗众取宠的。“绿色GDP”,在近一段时间里,已被炒得如同“高新技术”一样爆响,而它其中的合理存在内核究竟有与无,是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答案。像这种的情形,就不禁要让人去这样想了:“绿色GDP”,究竟有无现实存在的基础呢?它,会不会只是一件漂亮的“皇帝的新衣”呢?为了剖析所谓的“绿色GDP”,在这里,我想先列出我所见到的有关“绿色GDP”的定义:(1)绿色GDP是对GDP指标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内各类刊物,琳琅满目色彩纷呈。而我最爱读的是《统计与预测》。每当捧起一本刚收到的杂志,一种清新、淡雅、温馨的感觉就会溢满心头。翻开首页,整齐的栏目,好似路标,引导你到统计专业知识的苍穹里邀游;我循着这醒目的"路标",在统计王国里,走了一程又一程......而且越走越专注,越走越被她博大精深的内涵所吸引......我对她的深情厚意,源于1984年。记得那时刚写统计分析报告时,只会照抄报表上的的数字,或者引用别人提过的建议,因而写出来的统计分析报告一般化、简单化。为写出统计分析报告,我就爱上了《统计与预测》.每…  相似文献   

3.
当编辑嘱我写一篇有关“生活 中的统计学”文稿时,我竟然不知如何下手。一是因为尽管我是统计专业正儿八经的硕士、高级统计师,且已在国家统计局供职15年,但对生生活中的统计学却实在是留意太少、积累太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是一种讽刺,甚至是一种罪过)。二是自从这个栏目创办以来,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发表了真知灼见,字里行间透逸出来的专业素养以及细致品味生活的情趣,让人钦羡。最主要的是他们的宏论几乎已经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统计的各个领域,要想再写出新意,委实不易。三是我常年撰写循规中矩的a官方公文性质的统计分析报…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经济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如今从事了统计工作,职业与专业既有相关性又有差异性。时常听到“统计是啥,啥是统计”的问询,这个概念在自己心中好似清楚,又一言难尽。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一本2003年第11期《中国统计》,周末在家中无所事事的情况下偶然翻了一翻,不曾想这个偶然中的偶然却让我找到了一本求之未得的读物。——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却不费功夫。作为一本国家统计局主办的刊物,贵刊的可贵之处在于既立足于统计,却又与社会经济问题紧密相连。普及性、知识性与可读性结合得非常好,统计的一些难点问题在此得到解答,一些新…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读到《统计与预测》杂志是在1983年,当时杂志创刊不久,而我刚刚踏入暨南园,开始统计专业的学习。系主任暴奉贤老师是个清庭、睿智、慈祥的老学者,当时已是国内知名的统计专家,任省统计学会副会长和《统计与预测》副主编,他多次给我们介绍这份杂志和杂志上的文章,勉励我们要好好学习,做一个会思考、有创见的学生,作业和报告写得好的可以推荐到《统计与预测》上发表。四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中,《统计与预测》一直是我们重要的课外学习资料。一则《统计与预测》在国内同类刊物之中创刊较早,影响较大,水平较高,二则统计系的许多…  相似文献   

6.
《浙江统计》已经走过了灿烂的昨天和今天,在过去的15年里,她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重在普及、兼顾提高的办刊方针,求实、探索的精神在广大读者中已经树起了一座丰碑.独树一帜的风格、雅俗共享的特色使之成为我国统计界颇有影响的刊物c一流的刊物固然需要一流素质的编辑,但同时更需要有一流的科研成果,统计科研水平是统计刊物质量的基础。当前我省的统计科研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客观形势友展的需要相比仍不适应,同兄弟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认识不足是首要的,或是认为统计地位低、搞科研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鱼儿是俞肖云的笔名,卧底是指他刚刚出版的《统计的卧底》一书。说起来颇有些得意,大概4、5年前,作为较早与小俞和他的文章打交道的编辑,我似乎就看到了他的潜力,并教导他:从点滴积累,日后成熟时,可以成书。小俞也聪明,不仅领  相似文献   

8.
写这个题目,似乎有点自我满足,但在满足之时,无非是想证明一个心愿──让《内蒙古统计》发展壮大。  然而,幼儿的成长需要乳汁;万物的生长需要太阳。在乳汁和太阳(即全区统计同仁及社会各界)的浦育和照耀下,《内蒙古统计》已从婴儿成长到少年。在这十余年的风雨行程中,路是没有的,只是走多了,才逐渐形成了路。  有了路之后,反思一下,才深知走路的艰难。一切美好的瑕想与现实的反差,迫使一切杂念归于理智。改革和创新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苦干,一切幻想尚属空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编辑和…  相似文献   

9.
统计是啥,啥是统计,要想叫真儿,还真是不太好说。不过,看了何教授在本文中的一番阐述,虽不乏调侃,却相当上口,就是说,写的流畅、说的占理、议的精彩。 “就统计这个词来讲,您千万别深究,非说它是个啥,不是个啥。” “确实,生活中全是统计” “但是,只有我们感觉到生活离不开统计,没有统计我们觉得活起来挺费劲,统计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统计不再皇炫耀自己,打击别人的武器,到哪个时候,我们就能真正地理解统讲个啥,到哪个时候,统计才是真正的统计。” 我很欣赏何教授的这段话。在此,感谢他把一篇有意思、好看的文章给予本栏目。  相似文献   

10.
我曾从1982年-1996年任《上海统计》的主编,参与杂志的编辑工作,与这本刊物结下了一份情缘。回顾从试刊、内部发刊,再到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发展过程,尤其看到近几年在内容、  相似文献   

11.
看了《中国统计》某期编辑手记,才知道有此一说:写“生活中的统计学”、“统计理财”这样的文章多了,就跟宋丹丹似的……。老汉我反应迟钝,半天没整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宋丹丹怎么了?做为一个男士,我们也许对一个既不嫩也不老但装得又老又丑的“老太太”在那里装疯卖傻感到腻歪,但她老人家给许许多多的观念众带来欢乐确是不争的事实,也许您认为表演艺术缺乏科技含量,但恕我说一句不客气的实话:现如今,中国的专家、学者(以职称为准)如同经理和官员一样,多得掉一片树叶就能砸着七个、八个;但演小品和喜剧的“老太太”,在赵丽蓉之…  相似文献   

12.
句号     
句号□际平两年前的这个时候,开始琢磨写这个栏目——休闲小语。后来和编辑同志商定,以随笔的形式每月一篇,写身边的人和事,并尽可能与统计圈有联系。从此每个月的休闲时光就不能闲休了,脑子里总琢磨“小语”写点什么,怎么写好。《中国统计》的每月截稿时间是16日...  相似文献   

13.
吕亚亮 《统计研究》1988,5(5):73-73
郑家亨同志撰写的《改革中的中国经济与统计》一书,最近已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在编辑此书的过程中受到不少启发,学到不少知识。我觉得有责任和义务把这本书推荐给读者.郑家亨同志长期从事经济工作,特别是计划统计工作,有着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工作他写过不少报告和文章,这本书就是从他1982—1987年间撰写的报告和文章中选编的。该书共收  相似文献   

14.
童言无忌     
童言无忌际平前不久,为了写一篇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章.到处去采访。大凡作文章,无论是查资料还是搞采访,都希望所见所闻符合自己的思路。在一家书店.我看到一个大约五六岁的孩子,正聚精会神地看书,就想和他聊聊,目的是从他嘴里听到如何如何地爱看我们常...  相似文献   

15.
"天下统计是一家".这句话,作为从事统计工作近20年的我来说,听过N多年,也写过N多年,但说实话,我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因为我想,哪个系统还不是这样?说"天下审计是一家""天下工商是一家"有什么两样?一个系统里,大家互相关心、走动、交流、互访,就是这些了.这么多年的基层统计工作干下来,还能有多少这种思考的心情?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一切,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可能就止于此了.  相似文献   

16.
首之语 应《中国统计》编辑部同志之约,写了这篇生活中的统计学小短文。说实话,当时未敢欣然许诺,唯恐写不好;后略消停,鼓足了勇气,勉强完成了此嘱托。实际上,自应约之后,一直惦记此事,因我从骨子里就喜欢这个栏目,也很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看过一些生活中的经济学的著作,感觉他们写得非常好,用经济学释俗了大量的中外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受益非浅。这或许是经济学用途广好写,抑或是因技不如人,还“未敢欣然许诺”至此才呈稿之因吧。可惜,目前统计学界此类书籍尚未补缺,如《中国统计》编辑部能组稿…  相似文献   

17.
《探索:统计创新与现代化》是权贤佐同志的又一部统计新论集。为什么说是新论集?因为在这本书里所讨论的问题和得出观点的确很新,而我想不出更合适的词来表达这个意思,所以就很冒昧地把这部书称为新论集了。在这本书之前,权贤佐同志还出版过一本书,书名叫《中国经济:热点冷思》,巧的是那本书的责任编辑也是我,在给那本书作责任编辑时,我就领略了他文风的大胆无忌和文采的飘扬潇洒,并被他热爱统计事业的拳拳赤诚所感动。我一直赞同古人说的“言为心声”这句话,但是,作了十几年的编辑,那种纯粹是为了名或利而出的书,我还是见过不少。说实话,当…  相似文献   

18.
朱之鑫局长在2000年《中国统计》编委会上如是说—●《中国统计》出来以后,我每期都看●作为国家统计局唯一的机关刊物,要坚持讲政治,努力实现“三个”代表●要办好《中国统计》光靠几个编辑不行,要靠全系统的支持●我希望编委们自己动笔,每年为《中国统计》写一两篇好文章,要把能不能上《中国统计》 作为评价各司工作水平的一个依据●今后,我也争取多为《中国统计》写文章读者诸君见到本期刊物时,大约    已近年尾,每逢此时,编辑部最主要的工作,除了把1至12期的《中国统计》摊在桌上,评刊、总结、检视之外,最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从儿时起就开始识数,我与数字真正打上交道是在1989年,当时,我也和其它同学一样满怀激情与希望走出了校门,参加了工作,进入了统计队伍。记得在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一次同学聚会上,我一进门就听到不知有谁喊了一声:“看,咱们的‘到、来、米’来了”,紧接着就是一阵笑声和唏哩哗啦的掌声。我知道,在他们看来统计是最不起眼的。是的,在人们世俗的眼光里,干统计这一行,头上既没有权力的光环,又缺少诱人的实惠,干统计就意味着简单、重复、枯燥,没有滋味,干统计就意味着清贫、寂寞、平凡,没有出息。事实也正是如此,当时…  相似文献   

20.
总的来说,这次统计年鉴工作会议开得是很成功的。在结束会议之前,我想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在年鉴的编辑和营销中参考。一、要深刻认识目前年鉴编辑出版工作的新形势,把握好年鉴编辑出版工作的发展大局1999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头,它既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