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应急物流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雷玲 《统计与决策》2004,(6):122-123
一、应急物流的特点 所谓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应急物流则是指为了应对重大疫情、严重自然灾害、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它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2.
区域性应急物流的特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急物流是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非常规物流活动,通常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军事战争都会产生应急物流,因此研究区域性应急物流系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根据不同的事件特点分析不同背景条件下的区域性应急物流特点,可以为决策者针对不同背景进行相应的应急物流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供应链突发事件应急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智能代理技术是实现供应链突发事件应急协调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归纳了供应链风险类型,然后探讨不同合作关系下的供应链应急协调机制,并构建了以供应链各企业下功能单元为任务粒度的供应链多Agent应急协调体系结构。本研究提供了基于多Agent的供应链突发事件应急协调机制的初步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2003年春,突如其来的"非典",在各级党委、政府高效有力和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万众一心抗击"非典"下,取得了重大胜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使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在突发性公共危机面前冷静而有效的应对,同时也暴露了政府管理工作的不适应.政府部门有必要结合本部门的职能举一反三,研究建立处置突发性公共危机的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应急机制的构成框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俊 《统计与决策》2006,(13):54-57
所谓突发事件,即突发公共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能引发社会连锁反应和严重后果,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其主要特点一是突发性,即高度的不可预测;二是区域性;三是持续性;四是严重地破坏性。其中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  相似文献   

6.
张塞 《统计研究》1995,12(2):1-8
大力推动统计科技进步切实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张塞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如何大力推动统计科技进步,切实加强统讨法制建设,以确保统计信息质量,充分发挥统计整体功能,推进统计的社会化、国际化、产业化、商品化,是统计工作中亟需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道路客运为例,分析我国道路运输企业在应对诸如恐怖袭击、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基于道路客运综合应急模型,制定并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努力营造"和谐、公平、竞争"的道路运输市场环境。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隆章 《统计与预测》1995,(5):10-12,25
深化统计改革与统计效益机制的建立西南财大李隆章一、要实现统计的产业化,商品化,必须建立统计效益机制。我国的统计改革正在进行以调查方法的改革为突破口,从而带动整个统计改革的开展。1993年厦门会议上提出统计工作要实现四化,特别是其中的产业化、商品化与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市统计部门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国家、自治区统计局组织实施的重大国情国力普查、经常性调查和专项调查,开展统计分析研究,为各级领导机关和宏观管理部门提供了大量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在各级领导机关决策和管理中发挥了“晴雨表、温度计”的重要作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10.
199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过去的一年,伊克昭盟和全国全区一样经受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战胜了多种自然灾害和国内外市场疲软等严重困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全盟统计战线的各级干部和广大统计工作者坚决贯彻盟委行署和自治区统计局的总体工作部署,充分发挥统计...  相似文献   

11.
统计事业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统计在社会各行各业和各界人士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增.在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国家和浙江省统计局从不同的视角及时作出了建设面向统计用户、面向统计基层、面向调查对象的现代化学习型服务型统计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已对浙江乃至全国的统计改革建设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们有理由坚信其必将继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志林 《统计研究》1989,6(4):67-68
一、统计事业的发展急需大批统计人才 近十年来,我国的统计工作在迅速恢复的基础上,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统计工作在许来方固发生了重大变化。统计服务内容在变,统计调查方法在变,统计服务方式在变。这一切变化集中到一点,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统计人才。 二、统计人才的基本标准 所谓统计人才,是具有统计专业等知识、立志献身统计事业、能独挡一面工作且业绩政绩显著的统计人员。由于不同的统计岗位对统计人材的需要不同,而且不同层次的统计人才又具有各自的衡量标准,因而对统计人才的定义与标准,很难做出准确完整的归纳概括。但  相似文献   

13.
徐晓阳 《上海统计》2002,(11):36-39
5月31日,江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坚持与时俱进、三个“一定要看到”的要求: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三个“一定要”是对我们党执政的严竣挑战也是面临的崭新课题。同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在我们的面前,企业统计工作的对象出现了许多复杂和多样的变化,不同所…  相似文献   

14.
薛澜 《人民周刊》2020,(7):88-89
应当看到,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时间短、基础弱、底子薄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高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巨灾风险防范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类型灾害的高风险区;58%的国土面积、82%的省会城市、60%的地级市、54%的县城处于7度及以上地震高烈度区;69%的国土面积存在较高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风险(杜燕飞,2019)。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影响也正在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进一步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对于全区统计部门来说,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各级统计部门的党员干部,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统计工作,着力解决统计工作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的问题,全面提高统计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那么,怎样优化统计环境,做好新形势下的统计工作。是摆在全市统计部门和广大统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此,我局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全市统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审时度势,在年初提出了建立“学习型、工作型、服务型、执法型、创新型”机关的工作思路。归纳起来,就是要增强“四种意识”、培养“五种作风”。  相似文献   

17.
我国火灾经济损失统计方法研究回顾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赵富森火灾是世界各国的主要灾害之一,它所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是所有自然灾害中较为严重的。火灾损失额大小是衡量火灾严重性的重要标志,火灾损失的科学统计方法则是火灾损失额准确与否的依据,如果火灾损失...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方式和产权结构与计划体制下不同,在此环境下,企业统计不能按原来的轨道运行。虽然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对统计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但企业统计仍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宏观微观统计的需要,在实践中暴露出种种缺陷,面临种种困难。为此,我们不得不对企业统计的定位作重新思考。一、企业统计的现状和地位现行企业统计仍推行自上而下、统一的报表制度,报表的内容依然是根据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设置的,远不适应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的微观管理需要,使企业统计面临不景气状况。1.企…  相似文献   

19.
未来的统计     
未来的统计统计如何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对未来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预测,未来的统计也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1、经济一体化和统计的国际比较。世界经济将愈加趋于全球一体化,这就要求具有全球可比的统计资料,统计的国际可比...  相似文献   

20.
《统计法》的修改,是国家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促进统计改革和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法制手段来打击一切违法行为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不断完善统计法制建设,推动统计工作健康发展的战略措施,我们广大统计工作者,必须提高认识,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互.认真宣传贯彻《统计法》,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广大统计工作人员要积极开展新《统计法》宣传普及活动,利用各种形式,根据业务工作实际,如1996年但报工作、全国农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的各种会议,广泛开展统计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