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企业必须依法而治孙秦荣,王洪海一、要搞好全业必须实行法治市场经济实质上是“法治经济”,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更是一刻也离不开法治.“法治”就是严格依据法律治理国家.“法治”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市场经济体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那么,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底是具有什么样的目标模式呢?而且,人类经济发展史揭示,资本主义也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比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什么样形态的经济呢?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高度文明的经济,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内涵所在.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具有一致性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指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标准,资本主Q可以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可以有市场经济.那种认为,市场经…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作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已摆到了我们面前.市场经济从一开始就是从经济的运行方式即资源的配置方式上论的,即资源的配置方式由市场导向。大学毕业生作为专门人才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也应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做到供需直接见面、双向选择、自由结合,实现人才资源和生产资料的最佳结合。因此建立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涵义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是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我们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学会用法律来规范和引导市场经济的运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把市场运行纳入规范和法制的道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的发展。”①江泽民同志的这番话是教导我们: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实行法制,实行法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必须走法制的道路?这是市场经济内在的本质的要求1.法制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为谁生产,其目的在于效益最大化,通过日益开辟的、发达…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政府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而微观的具体的政府职能将由社会中介组织来承载.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第14条指出:“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服务、沟通、公正、监督作用.当前要着重发展会计师、审计师和律师事务所、公证和仲裁机构、计量和质量检验认证机构、信息咨询机构、资产和资信评估机构等.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在做好高校传统服务的基础上,要向社会开放.广招用尸,寻求市场,发展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业,同时提出发展信息服务产业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论区域市场与统一市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途径为基本课题,系统分析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逻辑线索,重点探讨区域市场与统一市场的关系,区域市场的作用及发育机制等学术争论问题。文章认为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应当从培育区域市场入手,通过区域市场一体化,最终建立全国统一市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作为担负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重任的高等学校,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经济改革大潮中,成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坚实基地,关键在教师.因此,如何面对现实,建设一支优良精干,既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又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师资队伍,应成为当前高教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市场经济体制对高校师资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基础上,按照一定的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要求,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清醒地把握市场本身内在的缺陷与不足,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克服市场失灵,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这在当今体制转换时期逻辑地成为一个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的热点。本文拟就代表当代西方经济学主流和正统思想的西方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小百科全书”──《经济学》中的有关论述作一简要述评,以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从中吸收某些积极成果。一、关于市场失灵的含义基于木同的尺度,萨缀尔森提出了三种市场失灵:1.市场失灵就是…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在于:1.发挥农业的基础作用有赖于发展农村市场经济;2.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3.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是我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依托。一句话,发展我国农村市场经济,是党中央关于“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精神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卢永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由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高等教育战线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专业设置要在市场中定位,教学研究活动应与市场接通,教学改革应融于经...  相似文献   

12.
政府的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素,江泽民指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的发展进程、历史条件决定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具有双向职能:既要弥补市场缺陷和局限,是市场的校正器和替代物;又要促进市场发育和完善,做市场的保护伞和助推器。一、弥补市场缺陷─—政府宏观调控的一般职能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后的几个世纪,其政府普遍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基本上不干预经济运行。绝大多数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近代市场和市场经济的思考王相钦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重...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国都在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理论界也正在探讨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新思想.笔者认为,当前贯彻《决定》精神,应将国有企业全面推向市场,把社会资源的市场配置与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结合进来.这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中心环节.一、更新观念,树立资源市场配置的思想,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先导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通过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合理有效地使用资…  相似文献   

15.
“复关”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廖德芳,易菊云,张绍文恢复我国《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已成定局.“复关”对发展和繁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股很大的促进力,它将大大加快我国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的进程。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中资金活动的枢纽,...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赵农近年来经济学者大多从概念和范畴出发,阐述了市场、市场经济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问题。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描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过程,从中得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同...  相似文献   

1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困难也有许多有利的条件。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体系;充分利用资源、地理优势,发展具有地区民族特色的专业市场和边贸市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银行作为一种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也相继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商业银行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需要提高风险意识,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在处理日常业务中.必须采取稳健性原则.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作出充分估计,并体现在财务处理上.以起利未雨绸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股份制是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刘长明,李绪堂,尹吉成适应经济进一步市场化、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便“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作为市场主体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破除产品经济论,树立市场经济的新观念,这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国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企业无活力,后劲不足,经济效益不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受旧体制的束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因此,从根本上说解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其关键问题就是要彻底摒弃产品经济模式的思想,树立和强化市场观念,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