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引入情境式教学是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基本做法是问题创设情境,角色扮演体验情境,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运用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在情境创设中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要符合思想性、时代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让知识的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引发了互联网思维对传统学习理念的冲击,推动学习的每个过程都随知识的变革而被重塑,使“互联网+”时代的学生能实现网络化、泛在化、动态化、个性化的学习,深刻改变其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情境和学习体验。文章从分析“互联网+学习”新形态的特征入手,分析“互联网+学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问题,从优化网络资源、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合理运用大数据功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优化师生交互机制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朱艳梅 《阴山学刊》2001,14(1):95-96
对高中英语新教材及大纲的片面理解导致英语教学走入“交际教学法”认识上的误区.正确理解英语交际教学思想,使语言结构教学与交际功能教学相结合,贯彻“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是走出误区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形势与政策”课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从“印象整饬”理论出发,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自身形象、知识体系、教学情境,以及消极印象的修复等印象整饬技巧,传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正能量和积极影响力,并与学生形成正合力,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王革英 《云梦学刊》2005,26(2):125-128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交际法因注重语言的意义,强调语言使用的得体性,而备受推崇。然而,其理论精髓“教学过程交际化和功能化”与我国的外语教学现状和资源不相吻合。理论与实践间存在偏差。不应盲目推崇。  相似文献   

6.
文钟哲  金顺姐 《理论界》2007,(4):119-120
本文分析了外语会话与教学“情境”的关系,指出了外语会话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的重要性,认为情境教学是外语会话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外语会话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词的还原过程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理论抽象与大众化社会生活素材的基本关系,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哲学思维构建过程。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形而上”发展与“形而下”运用是话语应用研究方法深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龚琼兰 《天府新论》2005,(5):139-142
交际教学理论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交际能力不仅包括使语法规则组成符合语法的句子的能力,而且包括何时、何地、向何人使用这些句子的能力。交际教学理论的另一个方面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即学生主体论。对此,课堂教学可分三个阶段进行实施:语言输入、语境实践和语言运用。在语言输入阶段要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在语境实践中训练语言能力和在语言运用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交际教学活动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注意认知学习策略的启示和运用,使教学过程交际化,以达到既掌握语言知识,又锻炼语言能力,既掌握交际策略,又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马玲 《兰州学刊》2001,(5):57-57,73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 ,课堂教学的优化应当是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环节。笔者基于对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 ,认为激趣 (激发兴趣 )、染情 (情境感染 )、启思 (启通思维 )是达到素质教育目标的几个关键因素。一、激趣古人说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 ,对孩子的“异端”兴趣一棍子打死 ,不仅会抑制孩子丰富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还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致使师生关系趋于紧张。事实上 ,哪怕是学生微不足道的优点 ,教师都应当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去鼓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肯定和赞扬所达到的效果必然是 :“课未始 ,兴已浓 ;课正行…  相似文献   

10.
构建“智能思政”,旨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转型,促使教育主体的多元化、教学过程的个性化、人机交互的拟人化和考核评估的智能化。推进“智能思政”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胜任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党和国家的重视为“智能思政”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研究成果的涌现为“智能思政”建设夯实了理论基础,实际应用的深入为“智能思政”建设奠定了现实基础。“智能思政”建设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教育改革创新,要找准人机协作教学的契合点、提升教师人机协作教学能力,引导学生适应智能学习情境,开展“智能思政”教研活动,优化“智能思政”保障体系,确保“智能思政”建设有序推进并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1.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一、激发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伟大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在学习时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思维敏捷、有创造性。相反,没有兴趣,被动应付,就会精神涣散、头脑迟钝,食而不化。可见,兴趣与发展能力有着密…  相似文献   

12.
<正>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渗透到当今高校思政教育中,建立完善的马克思主义教学体系对于高校而言是当前的重要教学任务。田克勤主编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一书,集结了多位骨干老师长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起源、发展过程、发展现状等进行了充分的梳理、归纳总结,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稳步推进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3.
“情境”作为一个现代诗学概念,可融中国古典的“意境”和西方的“戏剧性处境”等观念于一体,它可指现代诗吸收小说、戏剧等文类要素而呈现出的文体混合倾向及其包容性品质,还可指现代诗采用的客观化、非个性化的知性抒情策略。中国现代诗的情境建构可分为拟态化、场域化和戏剧化三种类型。“拟态化”的实质是诗人将自我情感客观化,并在自我与外物、自我与他者之间建立一种相应相通的情感契合关系。“场域化”特指诗歌吸收绘画艺术的表现功能,将抒情主体在时间流程中的思想或行动转化为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空间形象,以视角形象和空间场域来传递思想和情感。“戏剧化”指诗人营造的戏剧性人物的独白与对话、戏剧性情节的对立与冲突、戏剧性时空的跳跃与转换,以及由此综合而成的戏剧性处境。现代诗的情境写作,是现代诗人面临20世纪以来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文化语境所做出的积极回应,折射出现代诗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审美趋向。情境诗学为我们研究现代诗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交际化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外语教学应把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作为最终目标.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即语言材料的交际化处理和以交际为中心的语言实践活动.一、语言材料的交际化处理在对语言材料进行交际化处理时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在特定的语境中解释语言的意义在日常交际中,仅仅孤立地理解语言本身的含义是不够的,还应当透过语言现象和情景  相似文献   

15.
翻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双语交际能力即翻译能力。如何培养涉及翻译教学的方法、外语教育理念以及翻译教学的原则等方面的内容,翻译教学应当始终遵循交际原则、文化原则、系统原则、认知原则、情感原则,其中交际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功能教学法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它们是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析全球伦理这一当代全球性思想运动的理论构成,并以万俊人教授的《寻求普世伦理》作为中国学术界对这一思想运动的主要回应,肯定其重要现实意义,指出其理论不足。文章强调了全球伦理构成中那些“有约束性的基本原则”或“规范性伦理原则”要想成为人类现代社会生活的道德准则、起到重整现代社会生活秩序的作用,必须经历一个信仰化或信念化的过程,因此全球伦理这一思想运动的下一步发展,在于如何使其基本伦理准则成为人们的信念。  相似文献   

17.
外语教学是通过言语活动来学习外国语言。“交际教学理论”思想兴起之后,更强调言语活动交际化,即言语活动,尤其是口语能够传递信息并适宜于目的语(外语)民族的文化习俗,使之运用得体。这就涉及言语的听辨/理解与产生/生成。中国学生在外语口语学习中言语产生的困难要大于听辨。然而在口语教学研究中却有忽视言语产生的现象。现代外语教学的理论及实践所注重的多是怎样给学生  相似文献   

18.
姜蕾 《理论界》2008,(9):238-239
本文以文化对交际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作为“文化导入”的切入点,指出了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文化导入”过程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分析探讨了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导入”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的基本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脉相承的重要特点。科学发展观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本质、状态、目标和基本要求,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宝贵品格。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的基本问题,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两课”教育、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但是,“两课”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影响了应有的教学效果,进而影响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发挥。一、“两课”教育的尴尬“两课”教学存在着这样的尴尬:一方面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有厌烦情绪,另一方面是学生关心的问题,教材和教师却难以给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