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祁惠 《劳动世界》2016,(3):48-48
人与自然的协调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重,城市生态林业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保障。实践表明,城市生态林业的保障体系建设还存在着突出问题。在分析城市生态林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现阶段我国城市生态林业建设保障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突出规划引领、强化生态环保措施、发展环保产业、加强政策保障四个方面提出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提升环保治理能力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世界旅游潮流也从单一的自然旅游或文化旅游,发展为以生态理念为核心、依托自然旅游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集生态与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旅游形式——生态文化旅游.承德的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同时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于正视承德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找到解决对策,从而帮助承德展示生态强市与文化名城的双重魅力,并推进承德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发展绿色产业,带动绿色就业己成为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标志。贵阳市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程中,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为抓手,以绿色产业带动绿色就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先行一步。在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中促进绿色就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贵阳市的农业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但贵阳作为中心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效  相似文献   

5.
徐宁  马会参 《劳动世界》2016,(26):67-68
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的提出,使得我国生态保护成为一个焦点.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提出了"六个西藏"建设.本文基于建设美丽西藏的构想,结合生态消费和生态消费模式的相关概述,探讨了生态消费和生态消费模式与"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和藏民族生态消费观与生态消费模式是的基本要求相一致.由此,为我区生态消费,转变我区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我区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姚晓霞 《劳动世界》2017,(21):32-3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全国各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如江苏提出到2020年,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省.环保类社会组织作为非政府组织,拥有民间性、公益性、专业性等特点,在参与各地生态文明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全球各国多次峰会都已提到要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遏制环境问题.在我国,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彰显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企业认识到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要求,建立新型的环境成本战略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地理单元,其生态文明建设状况,不仅事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事关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应立足主体功能区的战略定位,编制总体规划,明确战略定位,优化开发格局,强化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需要政府与社会形成合力,工会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与工会的促进职责都决定了工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中国工会在党的领导下,以职工群众为基础,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企业参与,从而形成工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结构,在实践中增强工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劳模选树、技能竞赛,以及提出合理化建议等方式,将推动工会更加广泛地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任能栋 《劳动世界》2016,(27):53-54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如何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出现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之一.而智慧环保通过对环境信息进行全面详细的信息收集、分析、共享等智能化的应用,实现对环境信息资源的尝试开发利用和对环境管理决策的智能支持,完善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城市生产和生活的节能减排,促进环境保护合法性与合理性,打造环境与人、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1.
基层政治生态建设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优良的基层政治生态,是基层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基层政治生态建设存在着基层政治结构功能相对失调、基层政治构架存在明显缺陷、基层政治生态价值标准出现较大的偏差、基层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政治生态评价体系缺失等问题。构建优良基层政治生态,必须优化基层政治体系结构,增强基层政治体系的渗透性和适应性,建设积极有为的基层政治生态;调整基层政策结构,增强基层政治分配行为的民生性,建设以人为本的基层政治生态;优化基层秩序生态环境,构建弹性和动态政治稳定,建设和谐稳定的基层政治生态;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政治体制改革,使基层政治发展与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建设协调发展的基层政治生态;建立基层政治生态评价制度,实现基层政治生态的科学评价和测度,建设可评测性的基层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高校改善文化生态的需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养要解决好培育视角、培育渠道、培育环境和培育模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雅安市始终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和"一把手"工程来抓,紧紧围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这一主题,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创新工作举措,企业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贵阳市是首批国家级创业型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全国创业先进城市。近几年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进步贡献率排序靠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新时期经济发展趋势,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贵阳市后发赶超、弯道取直的最优路径,为西部地区创业创新提供了正确的路径借鉴。本文从宏观层面推进全面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产业发展方面积极推进生态发展理念、管理层面全面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发展路径上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带动现代产业发展、具体策略上鼓励创业创新带动就业五个方面对贵阳市创业创新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探索西部地区正确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此基础上我国城市劳动力水平不断提升,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动力.因此,我国政府部门要对尽可能的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确保社会的安全和谐,其中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是我国社会进步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是国民经济以及社会信息化工作的一个主要部分.近年来,我国各个省市对于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的建设都极为重视,一些城市已率先建成了大型的社会保障网,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在现有的基础上怎样更好、更全面的建设一套覆盖大量人群的医疗保险、养老、生育等高效率的保障信息系统,使得我国城市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更加科学高效.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是我们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出的“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对这类区域施行保护为主修复为辅、合理开发并重维护、因地制宜的在资源环境可持续承载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产业,必须加强政策激励并注意个政策间的综合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7.
山东德州一名女工在车祸中不幸遇难,事发当天,她是正在休班还是在下班途中死亡?近日,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死者手机发出的短信和通话时间记载,终审判决维持德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认定其为工伤的决定。【案例】:2008年7月17日7时10分,在德州市陵西路与共  相似文献   

18.
为加快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妥善解决好农民集中居住以后的就业增收、社会保障等问题,不断提高集中居住区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成都市武侯区围绕构建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的"商务高地·宜居武侯"的战略部署,通过在全区最大的农民集中居住区--铁佛新居成功试点,探索总结出了"6+1"保障模式,确保了农民集中居住以后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计量方法,对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健康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享受医疗保险对健康具有促进作用,城市老年人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健康状况越来越好,而农村老年人则不显著.不管是城市老年人还是农村老年人,收入对健康没有影响.城市男性老年人健康水平高于女性老年人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蓝黄经济区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性战略基地,在围绕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一是要确立生态文明的哲学观、思维方式、价值目标和价值原则;二是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特别是自然资源产权制度,避免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出现"公地悲剧";三是要健全法律制度惩戒恶行;四是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培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生与光荣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