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行为激励模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通过对知识型员工行为特征的分析,认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如何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潜能,提出了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行为激励模型,对他们的可观察行为和绩效可控的不可观察行为实施有效激励,使他们的行为与企业目标更协调一致,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晨 《经营管理者》2009,(21):296-296
心理契约在高校教师激励中,对于贴近教师需求、降低管理成本、激发教师动力和增加学校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重构高校激励机制的正式制度、明确期望、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是构建良性心理契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孙新波  刘博 《管理学报》2012,9(12):1826-1831
基于全国多家知识联盟企业数据,探讨了知识联盟激励协同序参量关系的问题,提出了激励协同序参量的4个维度,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活性激励对显性激励、隐性激励、涌现激励都有显著直接正向影响;显性激励对隐性激励有显著的影响;隐性激励对涌现激励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显性激励对涌现激励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但通过隐性激励对涌现激励有显著的间接影响。由此,进一步拓展了知识联盟激励协同的相关理论,对维持知识联盟的有序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入手,在分析了心理契约的内涵、结构及其激励本质的基础上,认为心理契约在馆员应对图书馆变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构建图书馆和馆员的心理契约,从而提出了基于心理契约的馆员激励模型,进而为图书馆变革管理者提供了一个独特思考激励的角度。  相似文献   

5.
代理人自利行为下的最优激励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线性契约委托代理框架中引入代理人的自利行为,主要从隐藏收益和在职消费两种自利行为视角分析代理人的自利行为对最优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通过理论模型和数值分析发现,代理人隐藏、转移收益自利行为降低了最优激励契约业绩薪酬系数.代理人在职消费自利行为提高了最优激励契约业绩薪酬系数.说明代理人不同自利行为下,委托人提供的最优激励契约是不同的.从代理人的最优努力程度来看,代理人的自利行为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自身的努力水平.研究表明在当前我国企业薪酬激励制度背景下,代理人的自利行为可能表现为一种自我激励机制.研究结论为我国企业目前薪酬激励扭曲的后果和未来薪酬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介绍了心理契约和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和理论背景,然后分析了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契约对组织公民行为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7.
基于Rubinstein讨价还价的激励契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激励契约理论通过假设委托人提供一个"要么接受,要么走人"的契约给代理人,从而搁置了委托人与代理人就契约进行的讨价还价问题.这种假设下,委托人能获得最大收入,但代理人只能获得保留收入.本文假设代理人可以与委托人就激励契约进行Rubinstein讨价还价,从而得到一份均衡的契约.在均衡契约中,代理人的收益往往会高于传统契约.  相似文献   

8.
90后员工一般为年龄在18周岁至20周岁之间在企业里从事劳动的人员。如何管理好90后员工是管理者必须要面对的一大难题。本文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对90后员工的激励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激励建议:(1)重视与90后员工的双向沟通;(2)重视对90后员工的个性和授权;(3)重视90后员工的业余生活和关怀指导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组织中各类冲突频发的现实,学者们运用多种理论从心理契约破裂、管理欺凌和反生产行为等角度展开了针对性的研究,但依然难以解释组织、管理者和员工3方的负面行为之间冤冤相报的连锁现象.运用社会学习理论和两个配对样本从组织层面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证实了组织、管理者和员工3者之间负向行为的连锁效应,并发现组织政治和管理者负向互惠信念对组织心理契约破裂的影响后果,员工内外控性格和市场流动机会对管理者欺凌行为的影响后果具有调节效应.最后从组织、团队和个人3个层面探讨了组织中冤冤相报现象的预防策略,以及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李燚  魏峰 《管理评论》2007,19(9):35-41
对512位组织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建模进行数据验证发现:组织心理契约违背存在交易型、关系型和管理型心理契约违背三种形式。管理者的组织满意度对组织心理契约违背与管理者EVLN行为之间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组织交易型心理契约违背完全通过管理者组织满意度的降低导致管理者退出行为的增加,呼吁行为、忽略行为和组织忠诚的降低;组织管理型心理契约违背既直接导致管理者退出和忽略行为的增加、组织忠诚和呼吁行为的降低,又通过管理者组织满意度的降低产生间接作用;组织关系型心理契约违背不对管理者的EVLN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已有的基金经理激励机制研究多假定激励对象的心理和需求是同质的,忽视了对基金经理异质性特征的分析。这与实际的经济活动并不相符合。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心理契约理论引入基金经理激励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信息对称条件下,即基金经理的不同心理需求能够被辨别时,应依据其心理契约类型,分类设计激励机制;在信息非对称条件下,即基金经理的不同心理需求无法被辨别时,应依据基金经理特征,如风险厌恶程度、工作成本、投资能力,及其所管理基金的风险大小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方向,分类设计激励机制。并且,在多代理人环境下,基金经理间的合作程度也将对激励机制设计产生影响。本研究不仅是对已有基金经理激励机制研究的拓展与完善,使之更接近现实,也从心理契约视角为解决基金经理激励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具有多个代理人的机制设计问题通常讨论代理人之间的竞争关系,并且假设代理人的行为不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和代理人的偏好只追求自己收益最大化而不考虑他人的收益。然而在实践中存在大量多个代理人之间可能合作的现象,并且代理人行为受情感因素影响和采用公平偏好。本文考虑人的行为受情感因素影响下,探讨信息不对称下具有公平偏好的双代理人选择竞争或合作行为时的委托代理问题。给出了激励代理人竞争或合作的条件、提出了代理人选择合作后的分配方式以及分析了人的情感因素和公平偏好对信息租金的影响。在不同偏好下得到如下结论:(1)代理人选择竞争时均有更大的最优努力水平。(2)激励代理人竞争或合作的条件会随着公平偏好而发生改变。(3)竞争系数、单位产出带来的收入、自豪强度越大,信息租金减少量越大;嫉妒强度、同情强度越大,信息租金减少量越小。(4)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将促进代理人合作。研究结论可以应用于解决实际社会生产生活中委托人需要激励代理人去竞争或合作的两类委托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知识结构的视角构建了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顾客知识共享激励机制模型,创新性地分析了在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共享知识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比例的变化对顾客知识共享努力水平及收益分配系数的影响,并运用MATLAB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顾客的努力水平与共享知识的组成结构有关,且当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比例均为0.5时努力水平达到最大值;(2)当知识组成结构相同时,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努力水平低于信息对称情况下的努力水平;(3)收益分配系数与共享知识的组成结构有关,且当隐性知识比例为1时收益分配系数达到最大值;(4)收益共享比例与风险规避程度成反比。基于此,提出了企业应制定基于共享知识结构的顾客知识共享评价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并根据顾客的风险规避程度对收益分配系数进行调整,为企业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价值创造和动态基础薪酬的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通常以净收益为业绩标准,采用固定基础薪酬制度,且大多数局限于薪酬激励。本文以价值创造为业绩标准,采用动态基础薪酬制度,将薪酬激励与非薪酬激励相结合设计经营者激励模型,在传统委托代理模型基础上得出如下三点结论:第一,实行动态基础薪酬制度可以有效提升经营者努力水平;第二,经营者激励应采用薪酬激励与非薪酬激励相结合的手段,并依据非薪酬激励敏感度灵活设计二者的组合比例;第三,垄断行业经营者努力水平低于竞争性行业,需要引入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博弈模型发现,在信息完全的条件下,由于个体的自利将导致创新投入行为的事前效率低下,而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产生的羊群行为会使得搭便车的企图落空,因而具有改善这种低效困境的作用。接下来将模型参数化,通过实验室实验的方法,以高年级本科生为被试对象,对理论的预测进行实际验证。最终的实验结果表明:①完全信息条件下行动的事前效率是一个逐渐降低的过程,趋于理论的均衡但又不稳定于其上;②羊群行为确实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结构化问卷对知识密集型企业中的216名知识员工进行了实地调查,从实证的角度证实了不同类型的心理契约对员工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具有不同的影响力。分析结果表明,ROUSSEAU对心理契约3种类型的划分依然适用于中国知识员工的心理契约研究,平衡型心理契约对知识员工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交易型心理契约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关系型心理契约则具有弱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盛积良  马永开 《管理学报》2009,6(5):692-697
通过假设基金管理者的报酬合同为PBF合同,研究了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对开放式基金的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然后,以一个存在混合策略的博弈模型为基础,发现隐性激励使年中业绩领先的基金其下半年持有高风险资产的概率要高于年中业绩落后的基金.最后,分析了风险资产与市场组合的收益率之差、2个基金年中业绩之差、资产收益的波动率和2种激励的强度对基金选择高风险资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传统代理人激励模型建立在参与人自利性假设基础之上,本文引入"不公厌恶"和"风险厌恶"因素,由浅入深地研究激励因素、风险厌恶和不公厌恶三者对经理人最优持股契约的影响。发现经理人的风险厌恶倾向导致其减低持股比例,激励因素倾向于使经理人增加持股比例,而不公厌恶使得经理人持股比例在1/2左右。当经理人努力是不可缔约的且经理人是不公厌恶和风险厌恶时,为激励经理人进行智力投资,必须赋予其一定比例的股权,使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趋于一致,以降低由经理人不公厌恶产生的效用损失,进而降低委托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IT服务企业员工文化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的背景下,有必要了解员工文化观念对企业的影响。本文研究员工的集体主义观念和权力距离观念对IT服务企业中知识共享与创新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在北京、西安的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IT服务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了484份问卷,运用SPSS及SmartPLS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员工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时,知识共享对创新行为的影响会增加;权力距离增大时,知识共享对创新行为的影响会减弱。对实践的启示是:管理者应培养、提高员工的集体主义文化价值观;根据公司的企业文化特色,区分对待员工权力距离对知识共享与创新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