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汉多义词义项“巧合”现象的认知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多义词的义项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传统语义理论在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及各个义项之间的理据关系上的欠缺,进一步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寻求多义词词义扩展的动因,提出英汉众多多义词的义项一一对应说明语言发展具有内在规律性;词义扩展的过程也是人类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不同的语言在多义词词义扩展上的相似性源于人类共同的思维方式隐喻式和转喻式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影响词义变异的心理因素——隐喻和转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当代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和转喻理论,以现代汉语中的多义词为研究对象,对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多义词义项间的关系作了细致分析,同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形成多义词义项的心理因素,认为语言变异中的词义变异体现在现代汉语双音节多义词义项间的关系上大致分为相似和相关,这两种关系主要是由人类的两种认知方式——隐喻和转喻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一词多义现象在语言中普遍存在.它是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又互相关联的意义.利用原型范畴理论、认知隐喻和转喻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认为一个词的多个义项是从原型义项演变而来的,并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家族相似性,同时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原型义项身份;词义延伸又主要通过转喻和隐喻的认知思维结构,即转喻的邻近性和隐喻的相似性思维特征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英语学习词典释义的语义特征与词典用户的认知效率有着密切关系.在义项排列上,相对于历史发展原则,使用频率原则和逻辑联系原则更符合词典用户的认知模式;在释义用词上,学习词典首选基本等级范畴词,而非上位范畴词或下位范畴词,以降低词且检索的认知难度;以转喻、隐喻为基础的语义网络是义项排列中逻辑联系原则的认知基础,强调同一词目义项问的内在联系,避免了传统词典语义学仅仅关注义项间的区别性特征而导致的语义割裂倾向,更有利于词典用户的词汇习得.  相似文献   

5.
一词多义现象在语言中普遍存在。它是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又互相关联的意义。利用原型范畴理论、认知隐喻和转喻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认为一个词的多个义项是从原型义项演变而来的,并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家族相似性,同时又表现出不同度的原型义项身份;词义延伸又主要通过转喻和隐喻的认知思维结构,即转喻的邻近性和隐喻的相似性思维特征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化理论把一词多义看成是原型义项经过隐喻或转喻生成的多个边缘义项。针对一词多义在语言翻译中产生的困难,本文总结了原型范畴化认知理论影响下的一词多义的定义、产生根源和产生模式。针对翻译过程中,一词多义经常受到语境效果弱、语义频率低和边缘义项难的影响,本文提出三点应对方法:首先,译者首先应该顺应语境需求,进行子义项的选择。其次,译者必须接受认知语言学的语义动态观,灵活处理在新的语境中出现的多义单词。最后,译者应扩大知识面,加强对边缘义项了解和推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英语学习词典中多义词义项的排列问题一直是词典学家研究的焦点之一。多义范畴属于原型范畴,其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义项是原型义,其他义项则以此为中心,借助于转喻和隐喻等认知手段,以连锁和辐射的混杂方式不断向外扩展。在分析原型义确立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以及义项扩展的内在机制和路径模式基础上,研究者可以通过个案研究的形式尝试构建新的"原型义项二维表征模式",以突破传统的义项"一维线性"排列方式的窠臼,真正再现语义发展的原貌。  相似文献   

8.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从认知角度看,词义延伸遵循着一定的认知规律,主要有隐喻和转喻两种思维模式。在此以英语形容词"heavy"为例,发现在"heavy"的语义扩展中,隐喻思维为其提供了无限的空间,"heavy"的多种义项属于隐喻表达,而单纯的转喻表达却没有得到体现。有时很难判断一种语义到底是转喻还是隐喻表达,这主要是两种机制同时作用的结果,出现了连续统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是近些年来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当代认知理论认为转喻是概念上的相关现象,体现的是一种邻近关系,人类的认知思维具有转喻性特点。客观世界的符号化离不开转喻机制,转喻的替代关系普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语言符号音义的结合、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和命名过程中转体与喻体的选择等都是认知规律作用下基于客观的主观认识结果,反映了语言符号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某种关系,体现了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0.
术语内涵的不同解释是语言任意性和非任意性之争的缘由之一,因此,必须对它们进行本源性的、语篇分析式的清理和阐释.分析表明,任意性最根本的意思是我们无法从物理、生理等自然方面找出施指与所指结合成语言符号的理由.同时,任意性也体现在语言符号和外界实体、语音和语义、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等两两相对的构件之间.和任意性对举的是非任意性,包括象似性和理据性.理据是语言系统自组织过程中促动某一语言现象产生、发展或消亡的动因.象似性则主要涉及语法形式和语义结构之间的可论证性.从我们给出的关于任意性和非任意性构成的层级体系示意图来看,任意性是受非任意性制约的任意性,而非任意性是以任意性为生存条件的非任意性,二者互补共存、相辅相成,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共同成为语言组织中的两大功能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