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风险区划的水稻区域产量保险费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农作物生产风险程度大致类似的原则,以非参数核密度信息扩散模型为核心,通过主导指标下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湖北省水稻生产县市进行了风险区划。以此为基础对湖北省水稻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进行厘定,得出在80%保障水平下,潜江,仙桃等高风险地区的水稻保险费率为7.1%;恩施、十堰等较高风险地区水稻保险费率为5.49%;武汉,黄石,咸宁等中风险地区费率为3.17%;宜昌,襄樊等低风险地区费率为2.08%。  相似文献   

2.
科学合理的费率厘定是细化农业风险管理、提高保费补贴效率、增进社会福利的关键所在。利用1978—2015年玉米生产的数据,对全国28个地区玉米的趋势单产进行拟合,计算各地区玉米生产的变异系数、减产强度、专业化水平和效率水平。利用这4个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法将28个省份玉米生产的综合风险划分为4类,赋予合适的风险系数,并使用经验费率法计算各地区玉米产量指数保险的纯费率。为实施差异化费率政策和优化保费补贴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的频发,农业保险成为学术界和实践部门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巨灾风险下的农作物保险各层次费率厘定进行了数理分析与探究:利用拟合分布法厘定纯费率;利用极值理论超阈值模型度量农业巨灾风险确定再保险费率;结合资本资产定价法厘定包含巨灾风险的农业保险附加费率,最后,进行了应用举例。  相似文献   

4.
同一的保险费率容易引发农业保险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因此,对不同区域进行风险区划已经成为解决该类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基于实际损失,搜集2000年以来的安徽省各市农业数据,选取单产变异系数、受灾超过10%与20%的概率、平均受灾率和平均绝收率五个指标,采用系统聚类法进行聚类,并对相关结果进行讨论,以期得到的研究结论对实际的农业保险的研究和开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近年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对粮食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利用金融创新工具应对天气灾害,保障粮食安全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解天气指数农业保险的需求情况,对河北省正定县和灵寿县40个行政村的400个农户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旦爆发天气灾害,大多数农民依靠储蓄、抵押贷款、紧急贷款、社会援助或亲属救济来恢复灾后生产与建设,但很多农民已经表示了对天气指数农业保险的极大兴趣;对那些熟悉保险的农户和容易遭受洪涝和干旱天气的农户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证明了这类群体对于天气指数农业保险的兴趣更加浓厚。  相似文献   

6.
在陇东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选取了庆城县、环县和华池县三个典型县份,在半干旱半湿润区选取了西峰区、崇信县和庄浪县三个典型县区。依据这些县区1981-2013年期间的历年降水量数据和马铃薯生产的实际单产数据,应用直线滑动平均法建立趋势拟合方程,模拟出1981-2013年这些县区马铃薯生产的趋势单产产量,设计出马铃薯生产在不同降水量指数下的理赔指数。并根据这些县区不同降水量指数发生的频率和与之对应的灾损率,厘定出两种气候类型区马铃薯旱灾气象指数保险的纯保险费率,量化陇东黄土高原区马铃薯保险的个人投保费率和政府补贴标准。鉴于当前该区实行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农户投保率低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调整、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 WT-SVM-非参数方法农作物保险费率厘定模型,即首先采用小波分析法(WT)获得已知年份作物趋势单产;接着用支持向量机(SVM)对所得趋势单产进行拟合并预测,得到未来所保年份作物趋势单产;再接着运用非参数核密度法拟合作物损失概率分布;最后根据单产分布模型法计算作物保险费率.以山东省棉花保险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WT-SVM-非参数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保险费率厘定精度;山东省目前收取的棉花保险费率稍低.  相似文献   

8.
9.
利用1991-2014年马铃薯生产的单产数据,对甘肃省55个县区马铃薯的趋势单产进行了拟合,采用经验费率法计算了各县区马铃薯保险的纯费率,并对各县区财政保费补贴错配和个人缴费交叉补贴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农业保险现行的统一费率和相同比例的保费补贴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逆向选择、打击了投保积极性、降低了补贴效果。为此,提出保费补贴比例只有根据地区差异、产品种类、目标导向、保障水平进行调整,才能更好地发挥农业保险作为“支农、惠农”工具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天气指数保险是以气象指数为基础的新型风险转移产品,相比传统农业保险具有降低道德风险、抑制逆选择、降低管理成本等明显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基差风险等明显缺陷.本文以降低基差风险为目标,选取安徽省冬小麦为考察对象,综合运用滑动平均法、降水距平百分率法、多元回归分析法考察安徽省各市旱涝灾害和冬小麦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部分地区干旱P值和洪涝P值均较高,且多数小麦主产区洪涝P值低于干旱P值.说明干旱/洪涝指数保险并非在所有地区适用,且多数地区冬小麦产量受洪涝影响较旱灾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11.
针对工程项目IDI保险费率的厘定缺乏对项目参建方信用情况及工程质量潜在缺陷风险的综合考量,立足保险公司视角,从项目参建方信用等级与工程质量潜在缺陷风险两个维度出发,构建项目工程质量潜在缺陷风险综合测度指标体系。运用G1法与C-OWA算子对质量潜在缺陷风险综合测度指标体系进行赋权,引入云物元模型计算项目工程质量潜在缺陷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建立IDI保险费率厘定模型,为IDI保险费率估算提供全新的定价方法。研究表明:该费率厘定指标体系和估算模型综合考虑企业信用等级和项目工程质量潜在缺陷风险,可真实客观地反映具体项目对应保险费率的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12.
贸易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从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出发,提出由贸易升级指数、贸易稳定指数和贸易环保指数构成的贸易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再运用熵值法实证测算浙江省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数,结果表明浙江省2002-2004年实证研究结果符合该时期的实际情况,表明该指数和评价方法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而传统的国家经济风险评价都未能对亚洲经济危机做出正确的预测,致使损失惨重。因此,在国际经济环境的背景下,出口信用保险国家经济风险评价体系——以外汇收支原则建立的国家经济市场价值模型的提出意义非凡,且以泰国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该评价体系确能较准确反映一国经济风险,对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国家经济风险的防范也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选取新型方向性指标,构建居民生活质量改善指数,利用坐标系内四象限评价法对江苏2005—2015年间居民生活质量进行客观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省居民的收入状况在本质上得到了实质性改善;居民生活的空气质量不断得到改善;住房成本整体仍不断攀升;生活环境状况喜忧参半并未得到实质性提高;农村地区的收入状况也并未像官方公布的数字那样乐观。据此,江苏省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方向,应从居住成本、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入手。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个高校越来越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塑造自身在网络环境中的形象和提升知名度。本文综合现有的高校评价和网络影响力评价研究,从官方平台、社交媒体和第三方平台三个网络影响力传播渠道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全面高校网络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量"和"质"两个角度的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然后以39个双一流高校为例,运用基于加法的综合归一化方法将层次分析法得到的主观权重和熵权法得到客观权重进行融合,得到更为科学合理的组合权重。最后运用TOPSIS方法进行高校网络影响力的排名分析,并运用谱聚类方法将39所高校依据网络影响力划分为5个类别,结合各个类别的特点对高校提升网络影响力提供有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于民初地方秩序的演变多从"国家(官治)——士绅(自治)"的二元模式着手,将其过程视为士绅逐渐取代国家的单线演化过程。然而,地方的传统内部差异在该过程中的影响,往往被忽略。民国初年,湖北咸丰县在延续清前期已经形成的"内外四里"区划格局的基础上,扩大为宗教与政治的二元中心对立。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证监会认可的信息披露机构和媒体的相关原始数据,通过方差分解模型、跟踪误差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对于分析师指数基金证券投资风险的定量分析,对其历史收益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未来几个季度的收益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指数基金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河北省中部某区域为例,构建灾害管理能力、灾害备灾能力、自救转移能力一体化的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减灾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应用优劣解距离法TOPSIS综合评估模型定量评估研究区域的综合减灾能力,使用ArcGIS的均值-标准差法分级进行灾害风险区划分研究。研究表明:乡镇(街道)减灾风险等级以中等、较弱等级为主;减灾能力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南部最强,西北部略强,南部、西部和东部次之,中部和北部最弱的特征。社区(行政村)减灾风险等级以中等等级为主,减灾能力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部最强,西部和南部略强,中西部再次之,北部最弱的特征。评估结果较为准确地识别了各乡镇减灾能力的优势和限制因素,其减灾能力的差异主要受物资储备、公众避险、风险评估能力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受到贝克等学者有关风险社会理论的启发,笔者关注到一项文明观念支撑下的现代化工程及与之相伴的交通风险的增加对城市居民生活状况产生的影响.论文以G市主干道的拓宽所伴随的"现代交通风险"为例,探讨了这种"文明的风险"所带来的后果:一方面,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G市居民的"现代城市观念"变得更为保守;另一方面,恶性交通事故带给人们一定的"创伤性记忆",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笔者结合被访者的观点从主客观角度为规避交通风险提出了一系列建议,特别希望G市居民能够将其对现代交通风险的理性规避延伸至对各种"文明风险"之积极应对,从而创造更加合理的现代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