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区域经济协调治理角度来看,粤港澳区域发展规划应当类似于区域一体化概念范畴,如何处理区域经济协调治理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成为当前粤港澳区域经济发展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自然法学思想倡导自然权利和人权基本理念,充分尊重知识产权的个人权利;利益法学的核心概念将社会秩序的背后利益分为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等。在区域经济协调治理确定的法律秩序范围内,区域经济协调治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关系的平衡关涉各方利益的协调,而找到平衡二者的路径、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对于粤港澳区域经济协调治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立法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区域协调发展涉及很多方面,但区域间的立法协调不容忽视.本文在分析我国区域立法协调必要性及其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对我国部分区域立法合作的情况进行了评析,最后就如何实现区域立法协调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由冲突到合作:长三角区域协调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了非合作走向合作可能性集合的基础上,从跨地市和地市以下两个空间尺度对长三角区域整合进行历史分析,指出:苟子的强人模式难以消除地区间冲突,哈贝马斯的交往对话模式也达不到整合的预期效果.认为:促进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首要应从矫正地方政府不合理行为入手,在此基础上,组织结构分层和构建区域网络化管治体系也有助于成员城市间由非合作向合作演进.  相似文献   

4.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加快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长三角都市圈城市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长三角各地区的合作博弈,只有同时满足集体理性和个体理性的条件时,才能使区域内各成员为了获得长远利益而放弃眼前短期收益,实现区域内更高层次的一体化发展.依据长三角经济发展轨迹及城市间合作的现状,可考虑加强区域内各地政府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区域市场的主导作用、强化分工、发挥辐射作用以形成错位竞争、使上海成为现代服务业中心、加快区域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整体效益等思路.  相似文献   

5.
产业法体现国家对特定产业的规划、促进和整合,与以维护自由、充分竞争为目标的竞争法之间往往存在冲突.二者在实践中的冲突表现为政府产业意志对市场竞争意志的压制、"适用除外条款"构筑产业法的"统治王国"、产业意志及产业法的滥用导致恶性循环等;冲突的成因在于传统理念和行为范式在特定产业领域的监守、国际环境的压迫效应与传统的监守互相映照和强化、既有制度和利益造成路径依赖,以及诸多应然制度缺位等.产业法与竞争法的协调应当秉承"共生"理念,并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完善以有效率的市场化和充分竞争为目标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泛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由投入、产出、技术扩散与经济绩效、环境等四个方面构成。通过对泛长三角4省1市以及7个重要城市2009年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中心城市是科技创新资源和产出的集聚之处;(2)上海科技创新能力优势不够明显;(3)江浙两省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4)安徽、江西两省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有赖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子系统在回归中实现治理。其中,需要从地方政府驱动走向地方政府服务,回归地方政府的服务功能;从随意影响市场走向以市场为基础,回归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功能;从被动接受服务走向主动民主参与,回归公民社会的依托性功能;从行政区划文化走向区域整合文化,回归公民文化的导向性功能。  相似文献   

8.
9.
基于开放包容、务实诚信的合作创新是长三角区域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长三角区域文化的核心、精髓和灵魂。长三角区域文化主要是通过创新主体(包括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工商界、社会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等)对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发挥重大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广东正处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节点上。本文回顾广东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的几个关键节点,对当前广东区域发展所处阶段作出判断,指出广东以往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和政策存在的问题,运用多中心结构理论,提出实施多中心发展战略,推进差异化区域政策,促进广东区域趋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地区无论是在经济总量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都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被认为是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但是,目前长三角地区区域协调的进程不仅落后于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水平,而且也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这些年的发展,尽管在长江三角洲区域整合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真正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格局还没有形成。区域利益既具复杂性又具综合性,而区域中只有政府拥有全面管理区域地方事务的权力,因此在区域利益争夺中,区域政府必然会直接参与,并且政府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常常会大于区域企业或企业集团。基于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现有基础,在我国现行的制度结构下,能否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构建起协作联动的统一规则和合理的组织安排是确保区域政府合作机制建立和有效运转的关键。而在区域政府合作机制的构建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官方组织和微观经济主体在各自的范围内进行有效的制度创新,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王春婕 《东岳论丛》2012,33(12):177-181
区域与多边协定的并行实践引发了区域与WTO争端解决机制之间管辖权的冲突,而区域“管辖权选择条款”效力的单向性似乎无法从根本上化解这一矛盾.为此,应当寻求一种区域与多边之间的双向协调机制,通过借鉴国际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冲突处理原则自限管辖权、借助解释工具软化WTO管辖规则的硬直性、运用司法包容策略消解矛盾裁决等可能路径解决或缓和两机制间管辖权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人类基因的权利主体的复杂性及各主体在利益分享过程中地位的不平等,导致了人类基因成果利益分配不均衡的问题,然而,各利益方的冲突并非不可调和.目前国际社会比较通行的调节手段主要包括:(1)利用知识产权对人类基因权利的冲突进行协调;(2)利用契约对人类基因权利的冲突进行协调;(3)人类基因提供者自身协调利益各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成为新的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区域内各地地方立法不协调甚至冲突的情形逐渐显现.为更好地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需要正视我国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探索区域地方立法协调模式,明确立法协调的事项,搭建区域立法协调的工作机制,兼顾区域各方利益,扩大公众参与,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区域合作的关键是协调各利益主体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促进各地区的有序发展。在区域合作过程中,由于政策制定主体的多元性和非隶属性,各地区往往根据本区域制定政策,出现各自为政,政策相互冲突的现象,阻碍区域合作的顺利进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由于区域合作涉及到多个地区之间、多个领域的合作,政策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如何化解和协调政策冲突,更有效的促进区域合作。这就要求加强政策价值引导、完善公共决策体制、提高公共政策技术,避免和协调政策冲突。  相似文献   

16.
17.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出台,使得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为了判断和分析皖江城市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通过采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法以及产业梯度系数,对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者间的差距,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区域政策因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区域问题而生,是国家为了推动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依据区域比较优势而对不同地区作出的政策安排。所以,区域政策构成了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调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家区域政策的不断细化、实化和差别化,我国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十二五"时期,区域发展仍然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内国外环境较以往更加复杂。新的时期,国家将继续着重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年初在安徽视察工作时指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这是对区域经济格局的最新科学论断,是给我们的一个全新的定位,也道出了我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20.
区域发展一体化,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的范围内,地域上较接近的省区之间、省内各地区之间、城市之间,通过合理的地域分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从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走过的是一条从均衡走向不均衡的路径,这种不均衡正是区域先发地区向后发地区进行空间扩散的条件之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应从产业空间扩散基本理论框架入手。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空间扩散的理论条件给产业在区域内部扩散创造了良好的制度保障。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空间扩散的现实条件包括飞速发展的交通网络、广泛存在的劳动成本差距和不断推进的区域一体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