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一世纪的国际旅游趋势与建设广西旅游收入大省张文祥,谢北立1.前言自6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发展最快、最活泼、最有潜力的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促使亚太地区旅游业呈高速增长状态。世界旅游组织专家预测,进入90年代,亚太地区的国际旅游业年...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与知识转移[澳大利亚]T·托平1、90年代的亚太经济增长与科学知识投入提高90年代,亚太地区的研究所处的外部环境与80年代完全不同,其特点表现为全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伴随着经济的增长,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的调控、使用、转移变得极为重要。这种调控...  相似文献   

3.
<正> 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学家们对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增长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今后的继续增长作出乐观的估计.其理由是:1.亚太地区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振兴目前仍处于上升阶段;2.经济结构的调整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和机会;3.内部需求和海外直接投资的增长为亚太地区贸易的发展提供了需要与可能.目前,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  相似文献   

4.
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的发展与变化郭翠荣90年代以来,在世界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呈现出发展迅速,动荡加剧,竞争激烈,危机频繁以及风险日益加大的基本特征。一、国际外汇市场1.市场规模扩张迅速。90年代以来,国际外汇市场规模迅速扩张,19...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的开放步伐加快,中国与亚太地区的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已成为亚大地区国际分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本地区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具有深刻的影响力。由于各国在亚太地区经济中所具有的总体规模、竞争力、比较优势和生产分工不同,它们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从而产生经济关系的不同类型。这种双边经济关系的不同类型差别导致这些国家(地区)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估价差别以至对中国的经济政策差别。我们首先把各国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一)高度互补型:这种类型的经济关…  相似文献   

6.
在区域协作与互动中求发展———“区域经济与广东新优势”座谈会综述本刊记者谭湛明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已经走向多元化,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整个世界的分工出现了新的格局。西欧、北美、亚太地区三个经济集团已...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亚太地区日益成为各国对外发展经济的聚焦点。东北亚作为亚太地区的重点区域,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因该地区各国地域上的邻近及经济发展上的互补关系,使得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东北亚的经济战略价值(一)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长足的进步。在即将过去的ZO世纪,由于多种因素的交替作用,世界各国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其中经济领域里的发展与进步尤为显著。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之际,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各国的经济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中国:伴随…  相似文献   

8.
如何启动社会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已成为近期困扰经济研究者与决策层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90 年代以来广西经济增长需求因素的实证分析, 提出当前刺激广西经济增长,应当重点启动消费市场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加快长江流域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俞惠莉,王文荣一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正迅猛地从沿海向沿江地区推进.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经济的心脏地带,以其综合经济优势,正在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轴。首先,长江流域在全国经济比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次,...  相似文献   

10.
1.当前中国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1)我国在80年代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处于太平洋圈内的沿海对外开放地带,它是北起渤海湾大连,南迄北部湾的北海,包括近300个市县、面积约3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1.8万公里,约2亿人口的地区。这个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外开放政策使中国与亚太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与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的联系开创了新的局面。 2)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点、对外开放的前沿和“窗口”,政策导向和广东的优势,使它与亚太地区的经济贸易、技术转让、利用外资和兴办“三资”企业等方面,发展十分迅速。从1985年到1990年,广东出口总额的增长,94.09%是在上述亚太国家和地区实现的。广东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主要也来源于亚太地区。如1989年广东外商直接投资额11.56亿美元,其中港、澳、美国、日本、台湾共占92.2%。引进外资和技术装备以及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明显地提高了广东企业的经济技术水平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中国的全  相似文献   

11.
崛起的西太平洋“新月带”对亚太格局的影响沈振剑(河南省教育学院)在世界经济格局中,亚太地区的迅速发展和空前繁荣,使其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进入九十年代后,当西方出现经济衰退、经济萧条之时,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则处于世界前列。特别是亚洲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矛盾与选择张锐尽管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了10%以上的强劲增长态势,但经济效益低下这一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改变。且高速增长过程中时常伴着产业结构失衡以及通货膨胀的阴影,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13.
自60年代初期至今,有亚洲“四小龙”之称的南朝鲜、台湾、香港、新加坡的经济增长一直居世界各地区之首,成为亚太地区第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彖和地区的经济之所以能够在20多年的时间里得到迅速增长,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共同之处都是充分利用当时比较有利的外部条件,积极有效地利用外国资本、在这一方面,比较健全的涉外经济法规,特别是有关吸收外资的立法的及时制定和严格实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与亚洲“四小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正处于冷战结束后的重新组合 时期,多极并存已取代美苏两极对峙,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 对各国振兴经济十分有利。世界地缘关系从政治地缘关系转 变为以经济发展战略为主导的经济地缘关系。由于科技的发 展,信息、交通的发达,跨国集团的兴起,世界贸易市场和金融 市场的扩大和伸展,各国间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从而构成 一个以经济地缘关系为主的世界。参与世界经济已成为一个 国家(地区)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关键因素,所有国家和地区毫 无例外地都将融入全球性的市场经济之中。经济全球化,既 带来挑战又提…  相似文献   

15.
二次大战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成就令人瞩目。从经济上说,亚太地区战前属世界上较不发达的地区。近四十年的发展,亚太地区一跃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经济旧貌变新颜,增加了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国力,而且加重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国际政治中的砝码。日本提出“政治大国”的口号便是明证。亚太地区现已可与北美和西欧相鼎立。本文的目的在于分析政府行为模式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推测未来经济发展中政府可能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经济高速增长、世界经济重心移向亚太地区的趋势日益明朗。亚洲与各大洲的经济交流贸易往来都在不断扩大,尤其是与欧洲的交往日益密切。这样,各国都在寻求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制定经济发展的新战略。而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经济带的开发与开放,便是抢占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的一举。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正处于世界政治经济局势急剧动荡、重大转折之际,由此而形成的国际大环境、亚太地区亚环境,向中国和广东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又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广东要加快发展和再次先走一步,不能不分析研究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利弊因素,并据以制定和实施未来发展战略目标和改革开放措施,采取相应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每月聚焦     
亚太系统管理软件市场2006年增三倍中国占43%根据 IDC 公司最近发表报告,亚太地区系统管理软件市场在中国快速增长的推动下将出现爆炸式的增长。IDC 公司称,虽然世界经济和地区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是亚太地区(不含日本)系统管理软件市场到2006年将比2001年扩大三倍,达到6.59亿美元。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目前在亚太地区系统管理软件市场占的开支比重最大,2001年几乎占31%,为7,550万美元。到2006年,这个数字将增长到1.68亿美元,大约占市场份额的25%。  相似文献   

19.
日本自60年代经济开始高速增长,到80年代一举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进入90年代后,日本经济进入了结构调整期,经济在低谷徘徊。1997年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及世界金融重组带来的金融动荡的影响,日本经济陷入新一轮的以内需消费疲软、金融体制混乱、企业生产能力过剩、进出口下滑、失业率上升等为标志的恶性循环之中。昔日不沉的日本丸前途上又一次充满了新的未知数,拥有庞大外汇储备及高精尖制造技术及高素质劳动力的日本经济大厦开始出现倾斜迹象。对未来的担心使日本的国际化出现了变异,使业已存在的各种…  相似文献   

20.
温晓莉 《天府新论》1996,(3):27-30,34
泰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立法探析温晓莉近年来,泰国的经济发展在东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都十分引人瞩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泰国抓住机遇,经过迅速发展的“黄金10年”,已取得了显著成绩。泰国至90年代,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8%-9%的高速度”’,在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