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陕西省为样本区域,选取了23个反映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有序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0—2010年陕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耦合协调有序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可知: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协调关系;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属于耦合发展优质协调良好的状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一直优于区域经济,但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一直逊于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我国各省域地区生产总值、年末总人口、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等指标数据入手,通过运用泰尔指数模型,测算出我国六大经济协作区的经济发展与旅游发展的地区间差异、地区内差异及其区内差异,从而探寻我国经济发展与旅游发展的空间变化关系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沿海省市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经济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同时社会经济发展又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只有二者相互协调,才会有利于沿海地区充分发挥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在为自身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进一步带动内陆省市共同走向又快又好的发展道路.在广义的"人海和谐"的目标下,文章对沿海省市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对沿海省市的陆海经济发展和谐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四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朱海艳 《统计与决策》2016,(13):121-124
产业集聚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对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采用赫芬达尔指数和区位熵相结合的方法对旅游产业时间上集聚度的变化态势和空间上的集聚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整体上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空间上从单一旅游集聚区向多样化旅游集聚区发展.基于此,进一步剖析旅游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安徽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斌 《统计教育》2003,(2):31-32
发展旅游经济是加快安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安徽旅游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应抓住机遇,采取有力措施,以期促进安徽旅游经济的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我国六大经济协作区间的地区总差异、地区间差异和地区内差异以及地区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在社会消费水平差异和旅游发展水平差异方面进行研究,揭示了我国六大经济协作区之间社会消费水平差异和旅游发展水平差异的共同变化规律,并从缩减我国社会消费水平差异与旅游发展水平差异角度提出了促进我国地区旅游业健康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SOM网络的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旅游需求是旅游市场发展的原动力,旅游需求区域差异研究逐渐成为旅游开发的重点。本文将旅游需求差异分析转化为分类问题,运用SOM神经网络模型对我国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进行聚类,选取7个反映旅游需求发展情况的特征指标,将39个城市聚为6大类,最后分析了6个类型各自的旅游需求特征及其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省内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然,适度的差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要正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但也要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研究。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希曼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木桶原理,这一原理在经济层面上生动地揭示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整体好比一个木桶,  相似文献   

9.
一、教育投资的概念舒尔茨认为在经济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形式的资本,即体现在物质形式上的资本是物质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为人力资本,这两种资本都对经济起着生产性的作用,作用的结果都会使国民收入明显增加。西方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人力资本投资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我国30个省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2013—2020年的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障碍度模型分析八大综合经济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2013—2020年我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但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2)我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呈现小幅下降态势,区域间差异为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内部差异最大,东北综合经济区内部差异最小。(3)农村通邮率、农村计算机普及率、农村人均用电量、农村移动电话普及率是制约我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因子分析法是一种能够减少指标数量,同时尽量保留原指标信息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聚类分析对各地旅游经济进行了分类.以统计结果为依据,不仅给出了各地区的综合名次和属类,还得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张巍  耿霞 《山东统计》2005,(4):33-33
旅游经济是一个高度综合、高度开放而又极其丰富的社会经济大系统。所谓旅游经济政府主导型战略,就是按照旅游业自身的特点,在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争取旅游业更大的发展。其要旨在于,在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充分而合理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积极引导、规范各旅游市场主体的行为,以实现旅游资源的配置达到或接近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统计学因子分析法测算了河北省各市旅游经济规模综合排名,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对各市进行分类,两种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利用引力模型对河北省各市旅游经济空间联系强度进行测算,进而对比分析各城市对周边区域旅游经济的辐射能力,借助ArcGIS10.5可视化11个城市的旅游经济空间联系网络图。结果发现:河北省旅游经济具有"双核四驱"的特征,即以石家庄、保定为核心的中部旅游带以及以秦皇岛、承德的东北部旅游带;城市旅游经济规模与旅游经济联系量不存在必然联系,石家庄旅游经济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最大,沧州最小。整体来看,形成了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的旅游经济辐射圈。  相似文献   

14.
周蕾  王冲 《统计与决策》2017,(18):103-107
文章通过分析系统间的作用机制以及耦合协调度函数,对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信息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进行了构建,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动态地分析了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信息产业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协同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构建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上海市和西安市2001-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不同类型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演变过程做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城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普遍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耦合互动关系;(2)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反馈是决定二者耦合关系的直接原因,而城市产业结构、旅游资源、市场客源、城市化进程、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方面的差异则是形成耦合关系的深层次基础;(3)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能有效判断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与协调发展的状态,是研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新疆南北疆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1978-2009年间,新疆GDP总量由39.07亿元增加至4494.25亿元,增长超过115倍;人均GDP由313元增加至19942元,增长超过63倍。然而,在新疆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新疆的区域经济并没有得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旅游投资环境角度研究河北省各市旅游发展的地区差异,以利于为吸引旅游投资营造更佳旅游环境提供建议。用可拓工程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河北省旅游投资环境的综合评判物元模型,单指标测定了各地区在营造旅游投资环境中的优势和劣势,多指标综合评判得出河北省各市旅游投资环境强弱5个不同等级,并得出河北省11个城市旅游投资环境的综合排序。结果表明,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唐山在营造旅游投资环境方面遥遥领先,其他城市之间差距微小,处于较弱水平。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是一个以旅游资源著称的大省,但无论是与省内其他产业相比,还是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陕西省的旅游产业发展都是落后的.文章简要回顾这种落后的状况及其根源,并以户县为分析案例,剖析了陕西将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历史机遇下,如何开发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旅游产业一体化,推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旅游环境成本是评价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成本分散于其评价指标的各个分量中,环境生态承载力作为衡量旅游环境自然资源供给的主要指标,是囊括旅游环境成本的主要承受者,也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要受害者,污染损失费用的增加表现为空气、土壤、水源等的污染、植被的减少、地质的硬化、物种减少等等,这些表现直接破坏了旅游区的生态环境,直接导致环境生态承载力的下降;反之,环境生态承载力的提升表明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进而降低污染损失费用。环境保护费用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文化与旅游产业有关数据,通过4个二级指标以及16个三级指标,构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耦合协调等级进行划分,通过Moran’s I和Anselin local Moran’s I法对二者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文化与旅游产业虽然耦合协调度逐年升高,并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正向集聚性,但两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偏低,东部、西部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程度有较大的差距。最后,在探索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理念、坚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新导向、打造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内容新特色、提升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服务新品质、探索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培养新思路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