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集体违约风险是导致农户联保贷款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主要由组员合谋与经营环境恶化两种情形引起。为有效防控联保小组集体违约风险,试图引入抵押品形成农户联保抵押贷款创新模式,并借助相关数据和博弈工具分析了其运行机制,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农户抵押担保能力不断提高,使得该创新贷款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联保小组合谋时的投资项目平均成功概率与其抵押品变现价值正相关,即抵押品除了可以作为银行贷款损失的重要补偿手段外,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联保小组合谋进行高风险投资。据此,基于联保小组集体违约风险的防控思想,建议村镇银行试行农户联保抵押贷款模式,同时也提出如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推行交叉联保等其他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村镇银行由于信用评估体系不健全,贷款方式"小而散",缺少有效抵押物,客户信用意识薄弱及信贷资金投向的弱质性等问题带来高信用违约风险.为保证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强对风险的认识、防范和规避,通过构建合适的信用评估体系、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推动多元化的信用担保模式及合适的信贷员的培养,走出一条村镇银行独特的信用风险防范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市场准入对民间资本设置身份歧视,主流银行的利率上下限管制使村镇银行的利息收益难以覆盖其经营成本,再加之业务范围、贷款用途、地域的限制以及再融资能力的受限,迫使村镇银行运营困难且不同程度呈现“脱农离农”的“使命偏离”倾向。村镇银行法律制度应允许民间资本平等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探索大中型银行、非政府组织和政府有限参与的合理模式,赋予村镇银行一定范围内的贷款定价自主权,并允许其突破地域限制,实施差异化单一借款人的单笔贷款额度,适当放宽村镇银行的存、贷款比例限制,通过扩张融资额度和扩宽融资渠道以强化村镇银行的再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4.
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所处信用环境的脆弱性,村镇银行面临严重的贷款信用风险,其主要成因有:征信制度不完善、借款人信用意识薄弱、借款人贷款抵押品缺失和农业产品高度趋同等。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发现,识别管理村镇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首要任务是准确地鉴别借款人属于劣质借款人的概率,而此概率大小与借款人的欺骗成本正相关、与借款人收益及优质借款人比例成负相关,且与村镇银行的贷款利率成正相关。进而提出了加强村镇银行贷款信用风险识别与管理的建议:与借款人保持良性互动,完善农村信贷抵押制度,健全失信惩罚机制,规范信贷利率定价机制,发展农村联保贷款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三农"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笔者按照"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村镇银行的社会责任,提出秉承高效廉洁理念、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创新经营服务模式、强化风险防控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开始,银监会开始了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山西作为内陆省份,为了发展三农、服务三农,也积极设立了多家村镇银行。但是,在村镇银行的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山西村镇银行的发展壮大。为了更好的发挥出村镇银行支援三农建设的初衷,提出了多种方式解决村镇银行经营中面临的实际困难,以期为山西农村进步、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从镇银行的地区分布、主发起行类别、注册资本及支农服务等基本情况分析,村镇银行能够有效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状况.然而,村镇银行向东部发达地区集中,主发起行设立村镇银行的动机不纯,村镇银行在支农道路上逐渐偏离了银监会的政策目标;基础设施和支农政策不完备及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的热情度锐减,使得村镇银行发展困难.为此,国家应拓宽市场准入深度,有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村镇银行,完善其运营系统和环境,健全涉农贷款的激励约束机制,同时探索建立纵向分层的村镇银行监管模式,以促进村镇银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经营下村镇银行信贷利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际上小额信贷先进的盈亏平衡模型和Rosenberg模型,以中国6家村镇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从信贷利率角度分析中国村镇银行未来长期内应该实行的政策。实证结果表明,推行适当的高利率是符合市场规律的,这是开展服务于“三农”经济的小额信贷业务的基础,也是未来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对东营市发展村镇银行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自试点以来日益受到关注.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目前农村金融问题非常突出.随着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弃农回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萎缩,在农村金融市场形成了农村信用社"一支独大"的局面,农村金融服务一农难支三农,信贷供给不足,贷款难,利率偏高,服务方式单一等,这些问题制约着东营市农村经济的发展.而组建村镇银行,有利于打破现有的农村金融格局,成为激发农村金融市场的催化剂,进一步推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是为缺乏抵押和担保能力的农民群体服务的一种金融创新方式。联保贷款制度在实际运行当中效果并不理想,运用博弈论分析影响农户还款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发现由于联保小组组建困难,联保条件过于苛刻,手续过于繁杂以及机会主义与道德风险造成了农户联保贷款制度不能有效推行,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合作社信用合作的生长既需要考察信用合作资金规模的扩增逻辑,也需要考察放贷资金的安全运作机制。借鉴新经济社会学的嵌入性理论可以发现,村社嵌入是合作社信用合作发展的基本特征。合作社信用合作嵌入村社,能够从村庄社区汲取多元的社会资源,从信用合作资金规模扩增的角度看,在乡村能人的推动下关键群体共同出资分摊了合作的初始成本,合作业务网络的构建推动着核心社员群体的形成,为信用合作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组织声誉在地域社会的口碑效益为合作社持续扩增社员规模和拓展资金来源创造了机会;从信用合作放贷资金风险防控的角度看,合作社设置的贷款额度与社员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相匹配,对放贷对象的筛选利用了村庄社区中“面子货币”的运作机理,并逐步培养了社员依规还贷的自觉意识,这都有助于合作社健全合作金融制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2.
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现状来看,一方面,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税后利润快速增长,资产质量较好,且资本充足,盈利能力逐年改善.另一方面,其信贷规模快速增长,对农户和小企业的贷款占比较高,有效地缓解了农户和小企业的信贷约束.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问题,一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和小企业的贷款占比有下降趋势,贷款对象偏离农户,区域分布不合理;二是其发展缓慢,结构不合理,且流动性不足,盈利水平偏低.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格莱珉模式与中国村镇银行的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都需要资金。而目前国内银行金融资本大量汇集于城市,广大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资金来源少。荣获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孟加拉国格莱珉乡村银行在农村针对穷人的信贷方面做得很成功,有力地推动了孟加拉国的发展和农村建设。分析了格莱珉银行经营运作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前我国国情,对发展我国村镇银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借鉴国际经验引进小额信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下,小额信贷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和变化,既要进一步发挥支持“三农”的作用,又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重点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及可持续发展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完善的顶层法律制度设计的规范、保障和引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三农"领域立法虽已取得较快发展,但随着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现有立法在回应乡村发展与社会转型所面临的新问题时仍显不足。因而,乡村振兴立法需要在修正现行基础立法不足、重塑"三农"法律体系以及克服过分依赖政策推进"三农"领域改革的弊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制定有关乡村振兴的统一立法时,应当遵循纲领性与可操作性并重、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以及科学、民主、依法立法等原则。一方面,既要注重构建乡村振兴的基本组织架构及法律制度框架,又要明确相关措施的实施标准、程序和监督问责机制;另一方面,应当以实现农民主体地位、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为依归,强化立法对农民平等参与及发展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改革一直是农村金融改革的核心问题。运用SCP范式研究农信社在产品服务和创新、治理结构、盈利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发现改革后农信社在收益率和不良贷款率等指标上有所改善,商业化已成为未来改革的主要方向。当前农村金融机构门槛准入放宽没从根本上改变农信社垄断地位,农信社产品服务差异化程度较低,市场定价机制失效以致农村资金外流较严重,服务“三农”效果不佳。未来需要加大政府支持、监督和引导力度,激励产品服务创新,农信社自身要完善治理结构,加强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7.
农村资金互助社信用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村资金互助社在政策支持和市场作用下得到了较快发展,为农村金融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解决。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别于其他金融机构,是农民的资金合作组织,在现阶段仍然有着存在的现实基础,信用风险的成因与类型也与其他金融机构不尽相同,应根据实际情况妥善解决发展中的信用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商资归农”活动处于两难境地与当时的多种环境风险因素密切相关。其一,自然环境方面,自然灾害不仅导致借款人信用风险加大,且间接增加了社会环境风险;其二,社会环境方面,战争不仅直接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而且间接影响到农村与银行——政府为筹集军费加征田赋、发行公债,一方面农民负担因之加重,另一方面银行因政府债信危机而难免受损;其三,制度环境方面,无效的土地产权制度及关税制度继续存在,合作社制度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直接保障并监督商资的有效制度供给滞后,农村非正式制度环境对其产生严重排斥。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与我国农村信贷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三农特点及农村现行基本经济制度的影响,我国农村信贷面临更大的风险。更为严峻的问题是,我国农村缺乏合规的抵押物,因而,在城市信贷体系中,常规的、有效的信贷风险控制手段并不完全适合农村信贷。但是,农村社会资本同样具有经济价值,完全可以参与农村信贷风险控制,尤其是充当抵押物。这种设想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运用,尤以小额信贷模式最为成功。我国农村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本和无穷的开发潜力。因此,我国应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重塑农村道德和信任网络,建立农村征信体系,完善农民信用记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网络,增强农村居民的交流能力;支持和规范农村合作组织及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鼓励和支持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农村新型社会资本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债权界定产权"是中国农户基于社区信用而内生出来的一种制度规则,并逐步演变为化解乡村债务的主要手段。论文通过构建一个基于社区信用的产权博弈模型,认为累积在社区信用中的特定社会的制度性知识传统能够降低"产权博弈"的成本,使之成为农村社区的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基于社区信用的"债权界定产权"的产权博弈,是社区信用整合社区信息的一种方式,降低了农村社区中缔结金融合约的成本,从而为农村的内生性金融提供了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