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财政与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的职能决定了财政与城乡利益关系的调整关系十分密切。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变是以城乡利益关系的调整为主,其中制度变迁是主线,现代化进程是辅线。改革所经历的各个重要阶段,也是城乡二元结构发生变化的重要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变分为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的“三农”问题长期解决不好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障碍.文章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由来、特征以及几次破除二元结构体制的实践角度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仍然是二元结构体制的存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我国严格户籍制度的执行,具有城乡不平等性和社会区隔等特点.在严格区分的城乡户籍制度管理下,国家土地制度、财政支出等都呈现出城乡不平等.因此,文章从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财政体制三个方面提出破除二元结构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城乡经济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了突出的二元结构特征。本文将其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演进的轨迹划分为四个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二元化特征及其原因,指出了重庆直辖市这一特殊市情存在的历史必然性。最后,本文认为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是重庆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高度化转换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十分显著。从建国到改革开放,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加深和固化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进行转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努力,城乡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文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形成的原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二元经济转化的动力、途径等问题对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形态的生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不发达国家城乡二元结构起源的共性和相关理论,以及对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与变迁的特性进行分析,以求把脉这种复杂社会现象的生成原因、现存状态与未来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不发达国家城乡二元结构外生性起源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与凝固化;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城乡二元体制下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体制是中国特有的一套综合性社会制度,由为保障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制度安排演变而来.城乡二元体制有效推进了工业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却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导致中国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变迁及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与一致性的实证分析,论证了城乡二元体制是影响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并通过成都市以统筹城乡改革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案例分析,表明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推进人口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有助于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最后,针对成都在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过程中面临的瓶颈,提出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共同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为之奋斗的目标。长期以来实行和坚持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使城乡在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用工制度、财政制度、金融制度、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在国民待遇、社会公平、公平竞争等方面差异巨大,这直接导致了“三农”问题令人担忧的现状。因此,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也就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障碍。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废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及与之相适应的各项政策,清除各种障碍,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实证考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可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中国传统上一直是个农业国家,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洋务运动”局部引进西方现代大工业,经济二元性特征开始显现雏形。到1949年,国内工业总产值占到工农业总产值的30%,其中重工业比重为7.9%。而当时工业主要集中于城市,在广大的乡村封闭落后的传统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由此初步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格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特殊的历史、体制原因,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又经历了一个动态演化过程,本文通过构造一系列指标对此做一详细考察。  相似文献   

9.
40 年来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政策体系的变迁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即政府财政明显缺位阶段(1978—2002 年)、公共财政逐步覆盖阶段(2003—2013 年)和走向城乡一体化阶段(2014 年至今)。在农村改革启动之后的相当长时期内,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的实质仍然是人民公社时期政策的延续,政府财政并没有在公社解体后相应承担起提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 从 2003 年起之后的 10 年左右时间,中国基本构筑起了以公共财政支持为主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但仍然留存了显著的城乡二元痕迹。 2014 年以来,以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为标志,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政策体系的一体化工作开始启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体系开始构建,旧体制的遗迹终于开始了彻底的消除。 但在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巴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但我国城市化进程与消费率变化存在明显的现实悖论.究其根源,关键在于二元结构改革滞后制约着居民消费需求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为此,本文建议在城市化加速时期以城乡一体化发展启动居民消费.具体而言,就是以农民工的真正市民化、以农村土地资产的资本化和收入化、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及以城乡消费市场的一体化来启动农村消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阐述,结合中国国情指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最能集中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并在分析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二元结构下城市化滞后效应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化滞后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分析其原因在于计划经济时期产生并延续下来的制度性二元结构。解决我国城市化滞后的根本途径是改革当前具有浓厚二元结构特征的各种政策制度,重构城乡联动发展的制度体系,走城乡一体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制瓶颈.我国二元社会结构有静态与动态两种形态,静态二元结构与动态二元结构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的双重二元结构.当前各地正在推进的城乡一体化,主要侧重于破除静态的二元结构,而忽视破除动态的二元结构.动态二元结构的弊端正日益凸显.要真正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全面破除双重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4.
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的劳动力转移在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优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07—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论证农业现代化、劳动力转移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并检验劳动力转移在农业现代化对城乡二元结构影响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与劳动力转移均能显著促进二元经济结构优化,其中农业现代化既可以直接作用于二元经济结构,也可以通过劳动力转移间接作用于二元经济结构.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现代化直接作用于二元经济结构,而非粮食主产区的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化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进一步挖掘劳动力转移潜力,是二元经济发展阶段有效缓解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程,苏南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在率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一体、公平发展的模式上做了三个阶段的探索.第一阶段,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以及壮大集体经济基础上,率先实现"以工补农"、"以城补乡"的共同体政策,充实、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第二阶段,与开放型经济与高速城镇化所形成的"城镇包围农村"格局相适应,运用城镇卫生资源深入村社,建立农村社区卫生保障体系;第三阶段,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一步消灭城乡二元差别,推进全民基本医疗保险与"一卡通"就医制度,从而率先全国实现了城乡一体的卫生保障制度,成为全国的先导与示范.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是中国社会建设的历史大背景,从社会转型的视角研究城乡二元结构是社会结构理论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转型期中国城乡结构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城乡差距愈加明显和城乡分割开始弹性化,通过对两大特征的描述和成因的探究,我们认为应该从人力资源市场、社会保障体系、教育、转移支付以及户籍制度改革五个方面入手,促进中国城乡结构由“二元”走向“一元”。  相似文献   

17.
在不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前提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率先启动的,尔后逐渐地向城市推进。但是,值得人们深思的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别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呈扩大的趋势。究其原因,就是以权利义务不平等为基础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即偏爱城市的二元结构体制从未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并因此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以变革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为重点的攻坚阶段。  相似文献   

18.
由于特定的政治、经济原因,我国在形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同时,伴随而形成的则是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文章通过对这种保障体系的分析,指出建立一元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路径;并基于社会保障的本质和城乡的差别性,认为一元的社会保障法制并不意味绝对平等的社会保障,而是同中有异、城乡各得其所的社会保障法律体制。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加速转型时期。“十一五”时期提出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现存的城乡差距和城乡二元医疗保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作者以构建统筹城乡医疗保障体系为主线,通过考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政府的医疗保障职能缺位、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现实医疗保障情况,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造成中国城乡二元医疗保障问题的历史原因、制度原因、自然原因和现实原因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如建立解决农民医疗的最基本保障制度,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等。  相似文献   

20.
城乡统筹:从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的“三农”问题是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结果。我国的二元结构表现为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结构的“双二元结构”特征 ,造成了城市与乡村的对立 ,工业与农业的对立 ,使得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不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为此笔者认为 ,当前应在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中 ,尽快实现从城乡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换。 (1)建立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机制。 (2 )建立城乡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 (3)构建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 (4 )改革农村税费制度 ,减轻农民负担 ,给农民平等发展的机会。 (5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促进城乡产业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