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之一,也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体系、机制建设还很不完善的现实,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必须努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构建和谐农村。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农村传统的以家庭保障、土地保障、部分集体保障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不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是: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外国经验,建立适合中国基本国情的,符合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多层次、多标准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做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现实的路径选择是:实行制度创新,构建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直接牵动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建立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保障制度与建设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社会公平,推动经济增长,完善市场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因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战略机遇期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社会政策的角度来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就必须建立独立的社会保障预算与审计,重视农村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目前,社保制度还存在不合理、立法层次低、法规不够健全等问题。应该加强对社保制度的学习和认识,积极参与监督,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遵循以人为本、普遍性、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从立法、司法机制、宣传教育和专业人才培训等方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面临着较高的贫困风险,是我国反贫困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是民族地区反贫困的重要举措,对于减缓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提高民族地区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社会保障总支出水平明显提高。随着民族地区社会保障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也随之提高,对于缓解民族地区贫困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民族地区社会保障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覆盖范围仍然有限、城乡差距较大、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投入不足、再分配功能有待提高。未来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充分发挥其反贫困作用。  相似文献   

7.
实现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理想和追求的目标.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这一理想和目标的首选的制度性安排.社会保障在保障民生、调节生产与分配、化解社会风险、缓和贫困等方面,发挥着市场经济所不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作为我国农村传统的老年保障的主要形式,其功能有弱化的趋势。然而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本文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老年保障制度具体的对策措施:改革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老年医疗保障制度、老年社会福利救助制度、社区老年服务体系以及其它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9.
社会和谐的本质是社会权利的和谐,社会保障权更加公平的社会化发展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和谐的一个重要内容。尊重公民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充分享有社会保障权是经济民主社会化的一种形式,是现代民主社会和谐文化的集中反映和现代民主社会制度构建的客观要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伦理精神构建的现实社会基础之一,也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制度安排的具体体现(民主政治的本质是公民社会权利的社会化和谐发展)和现代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该文综述了"和谐社会构建与社会保障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各种观点,探讨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最低生活保障、和谐社会医疗保障等问题,分析了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任何国家要实现社会的和谐,都必须具备一套完善的政治机制,而这个政治机制的构成则取决于各国的具体国情。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只有基于我国国情建立的政治机制,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顺利实现。这就是合理的政治分配机制、完善的政治参与机制、畅通的政治沟通机制、协调的政治文化机制和动态的政治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一般可分为结合关系和对立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结合、一致无疑构成人类共同生活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因而它被纳入人类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组合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对立关系对社会和谐发展既有正面作用又有负面作用,社会对立可以使关系双方彼此伤害、疏远、内耗,破坏正常的人际关系,使社会产生解体、越轨、分裂等病态现象,然而,为社会所认同和控制的冲突也可以增强群体的聚合力,维护个人生存和发展,促进社会变迁和进步,缓解人的敌对情绪。构建和谐的社会,必须促使人的社会结合,挖掘由人的对立所产生的积极效应,遏止和消除其消极作用,加强社会规范建设及培养人的和德精神。  相似文献   

13.
促进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体现公平正义的社会,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和基础。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必然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党和政府只有着力构筑以“四个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体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先富与未富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达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宗教文化在安抚人心、稳定社会、促进民族和睦、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是社会主义发展对宗教的要求,也是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进一步推动宗教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发挥宗教文化对人的道德导向与心理康复作用,推动宗教文化参与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导宗教文化对社会共同理想和政治共识的促进,是宗教在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营造和谐舆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新闻媒体应充分发挥传媒的功能,克服新闻传播中的不和谐因素,寻找出营造和谐舆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国政党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加强中国政党制度建设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政治条件、实现途径和有效的运作方式,充分发挥中国政党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不断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需求,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社会实践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然而经费、法制、实践基地、时间以及信息交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又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文章通过对工科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调查研究 ,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同时对如何建设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惟一可能性在于宪政体制下社会多元化力量的出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多元参与主体的权力—责任机制的划分与制约。为了有效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对各参与主体进行合理的权力与责任划分,在政府内部,进行纵向的各级政府权责划分和横向的部门间权责划分;在政府外部,要对民众、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等其他主体进行权利的授予和制约。  相似文献   

19.
走出消费主义陷阱,建设和谐型消费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主义作为西方消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正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对人类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造成日益严重的危害,而且还在侵蚀着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造成各种文明危机和人性的异化。批判和驯服消费主义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保证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的一个基本前提。应当在不危害基本生态价值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合乎可持续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原则的和谐型消费文化,大力倡导精神文化追求,注重市场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剧,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民主意识开始根植于我国民众意识之中。和谐的民主关系同样也是建设和谐中国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从社会学视野出发,以社会互构理论为分析工具对我国民主关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并着重用解释机制探讨推进我国和谐民主关系的构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