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玉杰 《管理与财富》2008,(10):37-37,32
传统的用人观强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一原则有积极的一面,可以增强下属的主动性和信任感,但单纯强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会导致用人的片面性。“用人当疑,疑人当用”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需要,是现代领导者应当建立的用人新理念。它的核心在于监督管理,要树立“科学用人,依法监督”的理念,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2.
古人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此话乍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但仔细一琢磨,也不尽然.用人该不该"疑",当因人而宜,因事而宜.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例告诉我们,在使用干部问题上,特别是在任用关键岗位上的领导干部时,应该存点"疑".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在用人上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这里的“疑”。指的是不信、因不信而猜度之意。用人不疑,就是要对自己使用的人给予充分的信任。这在一定条件下是正确的,因为它表现出来的是对所用之人的信任,有利于下属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开拓进取、勇于负责。古往今来.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来激发下属“士  相似文献   

4.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我们一直遵循的用人原则,它对于提高人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人才的创造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考察使用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难以把握的客观因素,这对领导干部的选人用人水平是个考验.如果完全不疑,就可能造成用人失察、失真、失控,容易用错人,工作难免会陷入被动;完全怀疑,则会无人可选、无人可用.所以,慎于用"疑",敢于用"疑",是确保领导干部个人发展进步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是孟不离焦的,前者的意思是用人就要信任,后者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信任某人,就不要用他。但那些有缺陷、历史上犯过错误,甚至可能“有二心”的“可疑之人”,是该疑而不用,还是用而不疑呢?不妨拿崇祯和咸丰作个比较。  相似文献   

6.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中国古代杰出人物用人的一条基本原则。绝大多数古代杰出人物,都启用过“忠清款亮,忧公如家”的自己极信任的人才。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的诸葛亮在用人上就极讲究这点,如对费袢的启用。费棉本是官卑职小,但诸葛亮在多次的实际工作中发现了他的才干,于是大胆重用他,并放手让他处理事务。  相似文献   

7.
<正> 常言道: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今在企业的管理中流行一个新观点叫: “疑人也用,用人也疑。”这个问题的焦点是疑和用。用是目的,疑是手段。如果只是用而不疑,那企业迟早必乱;如果只疑而不用,那企业的人才必定越来越少。疑和用本来就是矛盾的统一,诸葛亮用魏延难道不疑?既然疑为什么还要用他?“取其勇也”! 其实企业在用人问题上,也往往是一种“风险投资”选聘的人,总不太可能一潭水望到底,况且人也在发展变化着,只能说基本符合条件,至于今后是否出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古训一直被人们作为领导者大度用人的一种气魄所称颂。公正地说,从用人宏观整体上看,古训深有道理,今天借用其意也不无不可。但是,历史的众多事实,以及新形势下发生的许多因“不疑”缺乏管理监督而犯罪的案例,都给了我们一些教训。笔者认为,对古训的套用值得反思,对古训的实质应重新审视,以此在新形势下来树立我们正确的选人用人观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千年古训告诉我们,上下级之间相互信任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的确,信任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在关键时刻能激发人的斗志,给人以前进的力量和拼搏的勇气。笔者认为,对干部的能力、素质等方面的信任度不够,就会影响干部的任用,贻误  相似文献   

10.
<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条古训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已流传了几千年,也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了全面部署,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强调中国的发展进步要靠法治,而非人治、权治,要通过形成管理制度化、监督常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人的思维是一种对抗性思维,他不看你有没有这个意图,就看你有没有这个力量王文:有本叫《五角大楼的新地图》的书,其中讲道:五角大楼里贴了一个寻人启事,寻找敌人。请问,谁是美国的下一个敌人?马伟宁:寻找敌人是各国军队的责任。军人必须保卫他们的国家,应该搜寻敌人在哪儿,冲突在哪儿。美国现在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对我们最大的潜在威胁就是实力第二的国家。戴旭:美国人的思维是一种对抗性的思维。他不看你有没有这个意图,就看你有没有这个力量。只要你实力够了,他就认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用人制度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宝贵的历史财富.近日,笔者工作之余详读了我国古代史书"二十四史",对《晋书》中关于九品中正制这一选拔官吏的制度进行了反复研读,认为该制度虽早已淹没在历史的红尘中,但它荐人用人的制度设计对现代选人用人制度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上帝王托孤安排多以悲剧收场,主要有集权制下皇权相权失衡、托孤大臣争权夺利、缺乏安全保障机制、缺乏灵活高效处理与皇帝关系的手段以及托孤大臣与复杂政治环境不匹配等五个方面原因。以此为鉴,现代商业帝国在代际传承方面,应突出"托孤"人选的才能标准,重点考察"托孤"人选的权变领导能力,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怀有适当的宽容和感恩之心,引进职业经理人或信托制度。  相似文献   

14.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条古训是说每一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包括各种各样的人才,只不过所犯错误有大有小、有多有少罢了.既然世上根本没有什么无过之人,那么如何对待人才之过,也就成为领导者用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日本的田川公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这就是:不能以一事之成败论英雄,对失误者要善于"冷处理".  相似文献   

15.
掘金四川     
5月,就在成都敞开大门,迎接财富全球论坛与它的世界500强列队的时候,微博网友也躁动起来:"别动!就现在!敢不敢转发+评论,说出你周围一米之内最值钱的是啥?"答案有孩子、家人、手机、电脑、肾脏,甚至有切糕…… 总结起来,网友的观点是人最值钱. "财富"这词似乎和金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曾有朋友戏言道,如果以金钱来衡量人生价值的话,那么人生价值的体现倒不在于这个人一生挣了多少钱,而是他这一生花了多少钱.由此我们自然会想到:如盖茨这样的富豪一生会花掉多少钱,是他所创造财产的十万分之一、万分之一,还是会更多?  相似文献   

16.
清朝有位将军叫杨时斋,很善于用人,他认为:"军营无人不可用.即如哑者,令其传递密信;跛者,令其守放炮坐;瞽者,令其伏地远听."杨将军深知,哑者守口如瓶,跛者艰于行走善坐,瞽者目弱耳聪精于察听动静,杨将军明白"长"兮"短"之所倚,"短"兮"长"之所伏这个道理,把每个人都派上了用场.  相似文献   

17.
文玉成 《科学咨询》2003,(22):47-47
创造性思维是通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运用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借助形象思维的抽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思维、新的观点、新的理论的思维过程.通俗地说,凡是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的思维活动,都可以称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直观、猜测和想象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独特的思维常使人产生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决策,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简单"以票取人""唯票取人",往往存在择庸不择优,责权关系紊乱,偶然性大、缺乏公平等问题。但是,为什么一段时间它会成为干部用人的重要改革举措?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全面认识。把投票作为解决干部用人问题的重要方法,是在改革传统干部用人制度的过程中形成的。"以票取人"的前提是"投票",是对过去长期存在的用人问  相似文献   

19.
在用人上易"一言九鼎""程序空转"让用人制度形同虚设 这是一起荒唐的诈骗案.山东省齐河县警方在侦破一起案件时发现,只有小学文化的无业游民时国祺雇人仿冒县委书记的签名,竟让33人顺利进入该县各党政机关工作.虽然骗术不"高明",但骗子却成功地钻了回"一把手"说话"顶用"的空子.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对"一把手"在用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方面仍有不小的空隙.  相似文献   

20.
首先,要以鲜明的导向来引领干部工作.古人云:"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选人用人的导向就是一面旗帜,它决定着干部努力的方向和社会舆论的风向.实践也反复证明,用对了一批人,就能促进事业的发展;用错了一个人,就会打击一大批干部的积极性,其负面影响会抵消甚至超过用对一批人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所以,在用人上,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导向,并且在实践中坚决实行这一导向,同时,还要不断用事实来佐证这一导向的正确性,真正使我们的干部工作让广大干群所接受和信服.最近几年,灌云县委在研究如何加快发展时认识到,灌云的落后固然有其历史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但与我们干部队伍的领导水平、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