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新儒家梁漱溟在思考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时,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认为人类的未来就是中国原来态度的复兴。西方人也要走到这条路上来。这种路既指孔子的人生哲学,也指一般人的人生态度。梁漱溟不但不遗余力地阐扬孔子人生哲学的精华,而且也在批评中国传统人生态度的同时挖掘其中的积极价值,以实现他所说的“中国原来态度”的复兴。他的这些思考集中在探索中国文化传统中为什么不具备民主、科学以及宗教资源等问题中展开。  相似文献   

2.
<正>佛教有两条基本原理,一是苦,万法皆苦;二是空,一切皆空。前者是佛教对世界的价值判断,后者是佛教的世界观。在中国思想史上,佛教之空的思想一再受到诸方的批判,特别是受到来自儒家系统的批判。但实际上很多批判者理解的空并不是佛教  相似文献   

3.
评梁漱溟早期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关于文化的理论研究以及中国文化的改造与重建几乎是梁漱溟一生的事业.1921年,梁激溟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观,这就是他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的关于人类文化三期发展的理论.这种观点在他一生中一直没有改变,以后的工作只是在哲学上给以论证.梁漱溟的文化观在思想发展上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1921年出版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为标志;后期则集中表现在《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和《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中.前期的文化观主要是提出了人类文化三期发展说,并预言未来的世界文化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后期文化观则  相似文献   

4.
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不乏真知灼见 ,但其唯心主义的逻辑起点使其论说不为世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不乏真知灼见 ,但其唯心主义的逻辑起点使其论说不为世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6.
评梁漱溟的大心理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梁漱溟的大心理学思想张海钟梁先生晚年所著《人心与人生》一书其实是一部大心理学(或曰广义心理学)。该书以心理学为圆规,论及人与自然,自然与人生理与心理,理智与本能,道德与人生,宗教与艺术等人文领域,梁先生称其为人生哲学。当今之世,科学与哲学分途,自然...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研究的新进展──评《梁漱溟思想研究》一书张利民在80年代兴起的文化讨论中,梁漱溟是位颇引人注目的人物:年逾九旬重登讲坛,仍有条不紊地宣讲东西方文化;再加上50年代因与毛泽东辩争而遭“批判”的传奇经历,……。这一切一时都成为热门话题。当然,除此之...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学术界已从哲学、文化、政治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较多较深地研究,但却没有从中国教育思想发展的角度进行过讨论。事实上,梁漱溟正是通过此书,第一次较系统地表述了自己对教育根本问题的看法,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进行了重建,本文对梁漱溟通过《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重建及其得失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中华文明遭到西方文明猛烈冲击后,在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影响下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亦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此次启蒙的辩证法以启蒙悖论的形式表现出来:虽然革除了对中华文明传统全盘肯定的旧迷信,却在一定程度上又制造出对西方文明盲目崇拜的新迷信。此次启蒙固然有其不容低估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但也不可避免地对中华文明传统的延展以及中国民众的文化自信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1921年梁漱溟在其新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公开表明了自己不同于"西化派"的文化观和启蒙意识。  相似文献   

10.
刘爱军 《学术论坛》2003,(5):151-155
梁漱溟以"意欲"这一范畴为理论的契入点而提出的"文化三路向"说,面临以下几个主要困境:其一,以西方心理学和哲学术语来阐释文化理论及中国传统哲学所陷入的学理误区;其二,多元文化史观与文化本位主义的折中调和所带来的理论上的二难困境;其三,以孔子儒学来言说和诠释中国形而上学及所谓"第二文化路向"所昭示出来的尊孔倾向;其四,主张未来世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所凸显出的现代文化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11.
一代大儒梁漱溟先生在其代表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全盘西化的理论,即“通盘受用西方化”或“全盘承受”西方化的理论。这个西化方案秉承了新文化运动的价值追求,包括两个方面:学术的西化(科学化)、社会政治的西化(民主化)。后者以个人权利为核心,主张自由与平等、民主与共和等现代文明价值。这个西化方案的哲学基础是梁先生的三段式的历史哲学,即关于中、西、印的文化“三路向”的理论;这种历史哲学的形上学根据是其意志论的人性理论。梁先生的全盘西化论不乏洞见与启示,同时也存在着种种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著作,有二十多篇杂文和十来封书信谈到尼采和关于尼采著作翻译出版的事。个别人对此加以曲解,歪曲鲁迅,如曹聚仁说:“我以为鲁迅的观察深刻,与眼光远大,并不由于接受了唯物史观的论据,而由于他的科学头脑以及尼采超人哲学的思想。”也有人用所谓“托尼学说”即托尔斯泰、尼采的学说来概括鲁迅早期的思想。与此相反,我们有些同志认为,鲁迅从未肯定过尼采,鲁迅的思想与尼采毫不相干。为了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洗去一些人洒在鲁迅身上的污秽,研究鲁迅在不同时期对尼采的评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评当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种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当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种理解王金福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思想解放运动,造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新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再是简单信仰的对象,而首先是理解的对象。理解必然是多样性的、多元的。于是有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多样性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  相似文献   

14.
史炳军 《人文杂志》2002,(4):136-140
梁漱溟是 2 0世纪中国著名的知行合一的思想家 ,本着文化救国和文化立国的立场 ,他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行的种种改革提出质疑 ,认为欧化和俄化的道路在中国均行不通 ,只有他的乡村建设这个“第三条道路”才能把中华民族导向光明。他的思路是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和农民问题 ,现代化不应以牺牲和遗弃农村为代价 ,在某种程度上还应以乡土重建为基点。必须从农村出发 ,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复兴和发展的道路 ,由此带动工业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在中国现代化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以农业人口为主、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家现代化进程而言 ,今天仍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论苏轼的人生态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又是一个政治家。他一生积极进取 ,虽历尽坎坷 ,但始终能保持一种豁达、乐观的心境。原因就在于他能把儒家主体精神和佛道等各家思想精华兼容并蓄 ,以“无为”而求“有为”。  相似文献   

16.
马骕史学试评陈东马(1621-1673年)字宛斯,一字御,自号揽斋主人,山东省邹平县孙镇人。他是清初有名的史学家,尤精于中国上古史的研究,有"马三代"之誉。马氏史学在中国史学史上影响很大。所著《左传事纬》一书曾得到世人的好评,顾炎武叹为"必传"之作。...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对二十世纪的真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梁漱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化过程中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思想家.他身后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70年来他一直是学术界聚讼不己的焦点人物,不论赞成他或反对他,都不能不肯定他在中西文化比较方面的筚路蓝缕之功.虽然他在哲学上没有创立出无懈可击的体系,在社会实践方面的努力也是失败多于成功,但他在本世纪初对中国人学习西洋的历史总结至今仍对我们有着借鉴意义,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原创性的阐释和发挥,似乎为人们找出了一条在深刻的精神意义上说是联系过  相似文献   

18.
试评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雨辰 《江汉论坛》2005,2(6):50-54
本文阐述了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分析了他和列宁以及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发生理论争论的原因,指出应该把这种理论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进程中的正常现象。最后分析了两种不同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19.
1922年3月李石岑发表《评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文,对梁漱溟书中的主要观点尤其是"三个路向说"和"三个态度说"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批评,同时就书中有关"文化""文明""东西文化"的观点或提法进行了讨论。李石岑的观点,与新文化运动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观基本一致,其论证手法则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对李、梁思想分歧的考察,可以透视李石岑当时的文化思想,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丰富对五四时期文化论争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企业行为一般理论的探讨 国内外各种教材、专著、词典有关“企业”的定义不下数百种,各家的表述不尽一致。最简单的说法是,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我认为,这个简短的定义对企业的本质特征作了高度的概括。 对于企业的行为,我认为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进行分析。其一是实证的分析:如果企业确定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所进行的活动是符合企业的本质特征的,那么它的行为就是合乎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