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北大学人     
陈庆云1947年出生于江苏盐城。1965年考入北京大学无线电系,1970年毕业留校任教,1973-1986年在北大"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史教研室"从事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政策系主任,中国行政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中山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北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十多个院校的兼职教授,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多次被评为北京市与北京大学的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大学隆重纪念研究生教育90周年之际,由北大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研讨会”在北大举行。 2007年12月26日下午,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主管领导,在正大国际交流中心就中国未来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进行研讨。北京大学校长、研究生院院长许智宏院士出席会议,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仰麟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3.
北大学人     
严绍教授 1940年出生于上海市。1964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五年制毕业。现任北大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学科比较 文学学科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大“东方学研究中心”学 术委员会主任,北大亚太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社会文化研究 中心、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外国文学)出 题组成员兼后期项目评审组成员,宋庆龄基金会“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审 定首席评委,日本深见东州中日文化研究出版基金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比 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  相似文献   

4.
北大学人     
安平秋教授1941年10月生于北京市,满族人。1965年于北大中文系毕业留校仟教。现任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帅,北大巾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中国典籍与文化》(学术季  相似文献   

5.
北大学人     
北大学人田余庆教授中国历史学家,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湖南省湘阴县人。1924年2月11日生于陕西省南郑县(今汉中市)。先后于湘雅医学院(贵阳、重庆)、西南联合大学政治系(昆明)肄业,195O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在此之后,他历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  相似文献   

6.
2007年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暨首届中国体育产业高层论坛于12月26日在北大博雅国际会议中心开幕。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等来自经济界、法律界和体育界的人士就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的十年时间里,以民主方式取代专制管理治理北大,成效卓著,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蔡元培"教授治校"体制改革,通过分析其与现代大学制度中"教授治学"理念的异同,进一步阐述"教授治学"的意义,提出了"教授治学"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香港岭南大学的亚太老年学研究中心主任陈章明教授率师生一行19人,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杜鹏教授的陪同下,于4月8日下午来北大人口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在交流会上,北大人口所所长郑晓瑛教授表达了加强与香港地区及国外科研单位的学术合作的愿望。陈功教授介绍了北大人口所  相似文献   

9.
荣任中国第一所国立现代化大学——北京大学首任校长的蔡元培先生,采“教授治校”之大学改革理念,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之大学精神,改革传统北大,使其脱胎换骨为现代北大,进而引领中国其他大学步入现代大学轨道。这无论是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抑或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都可谓功莫大焉。因此,研究蔡元培北大改革理念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对于北大乃至其他中国著名大学通过系统改革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或学科将有着重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北大学人     
北大学人费孝通教授1910年11月2日生于江苏吴江市。193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社会学学士学位;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193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社会人类学)。曾任云南大学燕京社会学研究室主任、云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教...  相似文献   

11.
北大学人     
北大学人宿白教授,1922年8月3日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44年北京入学史学系毕业,1948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研究生肄业,并任职于该所考古学研究室。现任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文化部...  相似文献   

12.
北大学人     
赵杰1953年生,吉林伊通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外语学院教授。比较语言学博土生导师。2000年2月任北大语言学所所长到2005年。2001年至2005年任石河子大学副校长、西域文化  相似文献   

13.
北大学人     
正傅增有1948年生,吉林省德惠县人。197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并留校任教。1980年留学泰国,获朱拉隆功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诗琳通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高级顾问、朱拉隆功大学客座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东方学系泰国语言文化专业主任、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北大东南亚学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  相似文献   

14.
近五、六年来,北大人文学科科研硕果累累。《中国文学史》等五部由集体攻关完成的著作相继问世,构成了奇葩斗艳的亮丽风景线,十分喜人。以下是“五史”简介。袁行霈教授任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这是一部问鼎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的国家级重点教材。自1999年  相似文献   

15.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运动,北京大学是这次运动的中心,这与蔡元培先生在北大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改革密不可分。蔡先生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为办学方针,网罗众家、广延积学名师,充实和调整教师队伍,求得学术的自由发展。实行“教授治校”,改革学校领导体制,推动北大由封建衙门式学堂到资产阶级民主大学的质的转变。改革学生读书做官的封建观念,树立学生探求学理、掌握科学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新风。主张男女平等,实行男女同校,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首创意义。蔡元培先生在主持北大时期实行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教育改革及成功,使中国近代教育进入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是中国新诗的发祥地,可以说,北京大学哺育了新诗,又见证了它的历史。为了发扬北大的新诗传统,重塑新诗的历史活力,在中坤学术基金的支持下,2004年6月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成立,由谢冕教授任所长,孙玉石、洪子诚、张剑福教授任副所长,并聘请二十余位知名学者  相似文献   

17.
朱希祖与胡适都是民初北大的著名教授。朱希祖是章太炎的弟子,是章门在北大的代表人物;而胡适则是当时北大英美派的精神领袖。朱希祖与胡适在北大校政、新文化运动以及学术往来上均有过良好的关系,但最后还是由合而分。他们相互关系的嬗变是当时北大太炎一系与英美派历史关系的折射。  相似文献   

18.
很多人生平的第一次骄傲感,是从戴上北大或清华的校徽开始的。这种骄傲感使这两所学校的毕业生往往在几十年沧桑之后,依然自称"北大人"或"清华人"以缅怀那个留住他们黄金岁月的地方。但是"北大人"和"清华人"之间,却从来多少有些互相看不大起。清华人挺起坚实的胸脯说:在两校无数次的对抗赛中,  相似文献   

19.
全方位拓展哲学研究重建民族精神和价值体系──北大哲学系六教授的新思路、新见解5月4日、5日,北大哲学系召开了以“走向21世纪的哲学和哲学系”为题的学术讨论会。会上发言精彩纷呈,新见迭出。学者们认为,在现代东亚文化振兴的大趋势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     
正"近代史学研究"专栏发表的三篇文章,出自参与2012年9月北京大学历史系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汉学系合办的学术会议,由两校师生共同组织,德国的余凯思(Klaus Mühlhahn)教授和北大的欧阳哲生教授负责,共同发表论文。这三篇文章处理的主题各有不同,但又有共同性,那就是讨论在1840年开埠以后,中国学术文化如何产生一系列的变动和改革。刘会文的孟森研究,从个案出发,仔细铺陈在近代文化转型的背景中,长期执教北大的孟森,其治史理念如何产生不断变化,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历史学所经历的深刻变迁。王晴佳的论文,异曲同工,也讨论中国史学在19世纪后期开始产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