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历史是属于人民的。中、朝人民几千年的友好史册,既凝聚着汉族人民与朝鲜人民之间的血汗结晶,又载记着我国边区少数民族与朝鲜人民共同奋斗结下的友谊硕果。朝鲜《李朝实录》,以大量、丰富的史实,生动地描绘了明代女真族与朝鲜族的友好历史。它通过明代女真族与朝鲜族的历史活动,在中、朝人民之间搭起了又一座友谊之桥,这种友谊是很值得回顾的。本文拟就明代女真族与朝鲜族的相互接近,经济交流,通婚、语言交往和风俗的相互影响,以及朝鲜族在清帝国草创时期的历史贡献等,谈一点个人浅见,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1930年茅盾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学说对《水浒》《史记》等历史文本重新加以阐释,连续创作完成《豹子头林冲》《石碣》《大泽乡》等3篇历史小说,开启了历史小说创作的一条新路径。将这3篇小说置于互文性视阈下进行打量,我们发现它们不仅与《水浒》《史记》等中国古代文本有着互文关系,而且也与司各德、大仲马等人的历史小说以及鲁迅等中国作家的历史小说之间有着互文关系。事实上茅盾的历史小说正是在广泛吸收和借鉴中外优秀历史小说作品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  相似文献   

3.
朝鲜具有悠久的汉文创作传统并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中朝交流的历史长河中,朝鲜汉文学创作往往与中国古典文学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金时习传奇集《金鳌新话》便是其中之一。当前学界大都关注瞿佑《剪灯新话》对《金鳌新话》的影响及金时习对《剪灯新话》的模仿,却忽略了《金鳌新话》独具的民族性特征和独立的文学价值。《金鳌新话》反映了朝鲜传奇文学接受中国影响的自觉性及朝鲜传奇文学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4.
在蒙古族古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阿尔戈聪的传说》,大约产生于十五世纪,它是以十三世纪蒙古族封建社会初期的历史人物阿尔戈聪的事迹为题材,经过文人加工润色的人民口头创作。这部作品先后收入《罗·黄金史》、《蒙古源流》、《青史演义》和《成吉思汗传》等古典名著里。由于原稿逸失,它至今不为人所见,因此,作品中的主人公阿尔戈  相似文献   

5.
天命论思想作为古代蒙古人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蒙古族族源传说的产生和发展影响深远。把蒙古族族源传说置于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学传统中进行探源,可以看出蒙古族族源传说脱胎于蒙古人萨满教神话,与早期萨满教"天崇拜"信仰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根源为天命论思想。  相似文献   

6.
我校民族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是专门研究中国朝鲜族文化的综合性研究机构。这个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10名,其中教授二名,副教授三名,讲师五名(全部为硕士)。这个研究所从建所以来,抓好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他们先后编写出版了《朝鲜族简史》、《朝鲜族革命斗争史》《延边经济史》、《延边经济发展史》、《延边农业发展史》《朝鲜族教育史》、《朝鲜族文学史》等著作;编写出刊了《朝鲜族研究丛书》,并在外学术报刊上发表了《试论朝鲜族迁入及其历史上限问题》、《中国朝鲜族的历史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试论朝鲜族聚居区的形成》、《试论抗日战争时期东满根据地的历史作用》、《试论中国朝鲜族在历史上的法律地位问题》等几十篇学术论文。这个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曾多次应邀参加过美国夏威夷大学中国朝鲜族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洛杉矶国际学术讨论会,日本大阪朝  相似文献   

7.
有着明显的后现代特征的美国小说《时时刻刻》与现代主义小说名作《达洛卫夫人》之间有着互文关系。《时时刻刻》通过互文性传承了《达洛卫夫人》的风格和主题。然而,它还具有自己的独创性。这种独创性表现在它对《达洛卫夫人》的主题的拓展,深化,以及对后现代涵义的扩展上。  相似文献   

8.
徐蕾 《南都学坛》2013,33(1):71-74
互文性理论强调文本与文本间互为阐释、相互影响,消解了文本的原创性和作者的权威性,同时,同西方形式主义文论中的文本观一样,互文性理论也强调文本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实体,重视从文本自身的内部关系来阐释文本。从互文性的角度看,《文心雕龙.隐秀》等表达了与西方互文性理论相似的观点,不仅如此,它与中国传统文论文本以及其自身的其他篇目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互文关系。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部内涵丰厚、文法高超的英雄传奇小说经典,《水浒传》之“互文性” 大致可分三个层面:与其前文本所发生的上行“互文性”,与其大略同期的文本所发生的并行“互文性”,以及与其后文本所发生的下行“互文性”。就上行“互文性” 的情况来看, 《水浒传》的文本来源主要有二:除了对《史记》经典细节的化用,还有对杂剧章法的借用。与《金瓶梅》所发生的并行“互文性”的情况也并非仅仅限于“借树开花”、“借鸡生蛋”,而是二者通过互相点化或戏拟某些经典故事来反讽社会现实。由《水浒传》对《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小说派生的力度与强度,我们更感受到它“之所以成为经典” 的文本魅力。从《水浒传》这一经典文本的沿承与传播状态推演开来,可以说一部小说的“互文性” 之强足以成就其“经典性” 之高,或者说一部经典作品的“互文性”与“经典性”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0.
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或“间文本性”,指所有文本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吸收,是克里斯蒂娃对巴赫金互主体性对话理论的扩展。文本性使互文性与翻译研究有着天然的联姻,互文性理论能够将宽泛的思考与具体操作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阐释翻译的性质特征和复杂的翻译行为。本文借助互文性概念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作用,重点对罗慕士所译《三国演义》中跋语及注释部分内容进行分析,旨在从互文性视角阐释该译本的翻译特色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朝鲜末期传播的野谈中,《青邱野谈》《东野汇辑》《东厢记纂》等所收录的《李义勇》传奇色彩比较浓郁,与中国唐传奇中李朝威的《柳毅传》有相似之处。本文通过考察《柳毅传》与《李义男》之间的关系,分析《李义男》的演变过程及其内涵,探索《李义男》产生的时代背景,最后指出:《李义男》是在中国唐代李朝威的《柳毅传》的基础上创作的。  相似文献   

12.
洪宣娇是太平天国虚构叙事中最受关注的"历史女人",研究关于她的故事对于揭示过去百余年间的社会文化心理及"历史女人"叙事规律都很有意义。在三十多个关于洪宣娇的故事中,出身故事共有四种形态:不光彩出身、光荣革命出身、普通出身、传奇出身,这四种出身形态与20世纪的政治文化思想的演变关系密切,但与其转变又并不完全同步,决定洪宣娇出身的是作者。洪宣娇的四种出身故事形态代表了虚构叙事处理"历史女人"出身的四种方式:丑化、美化、人化和奇化。  相似文献   

13.
魏巍的《东方》再现了朝鲜战争从爆发到结束的全过程,揭示了抗美援朝的正义性和必要性,歌颂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志愿军战士,歌颂了军民的鱼水情谊,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歌颂了无产阶级的人性美。揭露和批判了人民军队内部存在的消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人物众多而又性格鲜明,抒情方式多样、抒情色彩浓郁,结构宏大而严谨,情节富于传奇性,人物语言个性化。但也存在着在人物刻画上概念化,人物典型化不够等缺憾。  相似文献   

14.
从古至今“水浒戏”就深得民众喜爱,其中黑旋风李逵便是元杂剧和小说《水浒传> 中较为典型的人物之一一 部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一篇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喜剧之一《梁山泊李逵负荆>,同样是传奇经典之作,相似的故事情节,却塑 造出各具特色的天杀星李逵。本文主要从历史背景、剧作手法论述不同版本中李逵这一人物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洪命熹在朝鲜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和崔南善、李光洙被称为"朝鲜三天才"。他不仅作为一名作家,更是作为一名民族解放运动家而名满天下。他的创作大力推进了朝鲜文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过渡。洪命熹仅有的作品《林巨正》是一部百科全书似的大河历史小说,被誉为"奇书"。主人公林巨正在小说中先后与六名女性建立关系,背后隐藏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两性关系属社会敏感的神经,研究它能够以斑见豹,达到解读林巨正形象的复杂多面及科学解析小说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海明威本人的传奇经历和他作品中的众多“硬汉”形象一直为人们所称颂和回味。但评论界对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却一直各执一词,众说纷纭。从文本入手,以历史的观点剖析海明威主要作品中的主要女性角色,可以发现海明威虽然更倾向于以男性视角进行创作,善于关注男性世界,但他确实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他笔下的许多女性不仅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而且具有“硬汉”的某些特征。他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7.
论《三国演义》的文学性及其创作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文学的标准是艺术感染力。《三国演义》的文学性在于它有意突出的情感因素是渗透弥漫于全书的本质特征 ,使一部主要以故事取胜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诗意 ,成为耐人咀嚼的“有意味的形式” ,标志了《三国演义》的文学水准和创作性质。进而表明 :我国历史小说由“讲史”话本向章回说部的过渡 ,其实是民间创作向个人创作的转变 ;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文人创作的长篇小说 ;中国古代由个人创作长篇小说的历史从罗贯中《三国演义》开始。  相似文献   

18.
孔颖达的《五经正义》作为一部使“经学之又一变”的里程碑式经学著作,在疏解经义的同时也表达了丰富深刻的诗学思想。孔颖达《五经正义》的诗学思想主要有四方面内容:第一,诗歌本体论,强调情志为本的诗歌本体观,并提出“情志一也”的观点;第二,诗歌创作论,提出“外物→心志→诗歌”的创作观;第三,诗歌功能论,要求诗歌应具有“论功颂德,止僻防邪”“畅怀舒愤”等功能;第四,诗歌审美特征论,提出“直言非诗”“故重其文”“声韵谐和”等观点.  相似文献   

19.
明末戏曲家孟称舜的传奇作品《娇红记》是传奇史上的佳作,它在艺术特色、思想特色等方面成就突出。本文从主人公先进的爱情观、侍女飞红追求爱情体现出的人本主义、传奇自身的悲剧性,以及《娇红记》文本体现出的社会风潮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20.
萧红的《小城三月》以悠扬婉转的笔调叙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小说中翠姨与"我"的堂兄的爱情悲剧既是性格悲剧,更是新旧文化冲突所导致的悲剧,是生命之花在"五四"新文化春风的吹拂下灿然绽放、却又在传统文化的重重裹挟下悄然萎谢的悲剧。这悲剧凝聚着萧红自身深切的生命体验与深沉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