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是个日久弥新的话题,不同的时代对于时间的看法不一样,而不同的文化里也有关于时间的不同思想.中国文化重在从直观和现实层面来描述时间,时间就是运动和变化的经验式的时间观;西方文化重在从心理和思维层面来描述时间,即先验的时间;马克思则以人类的实践活动充盈着时间,丰富着时间,时间被赋予了价值和意义,这也是人类的社会时间.  相似文献   

2.
时间是个日久弥新的话题,不同的时代对于时间的看法不一样,而不同的文化里也有关于时间的不同思想。中国文化重在从直观和现实层面来描述时间,时间就是运动和变化的经验式的时间观;西方文化重在从心理和思维层面来描述时间,即先验的时间;马克思则以人类的实践活动充盈着时间,丰富着时间,时间被赋予了价值和意义,这也是人类的社会时间。  相似文献   

3.
人类所有的知识领域中的学术信息永远都处在不断的流变之中。教育的实践因为要适应新的社会呼声、社会需求以及不同国家的不同经济状况而不断发生变化,理论也被不断地修正,新概念层出不穷。林林总总的各类作品则伴随着这些变化纷至沓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相似文献   

4.
人的“符号”属性决定了人类文化是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产物。教育活动知识包含位育理念的四个方面: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位育、人类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位育、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位育、个体自身内在的位育。传统教育活动中的“教”与“学”是借助符号系统的媒介作用得以完成的。现代教育活动中的“教”和“学”不同于以往,它是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迭代更新而不断发展的,由此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表现为传统教育对象、教学环境、教学方式等都发生了颠覆性改变,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教”与“学”的模式。这些改变要求教师教育在秉承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理念的同时,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在新时代背景下重塑教师职业角色,这也是当前教师教育位育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视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电视文化伴随着电视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中国的电视文化研究则伴随着中国电视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电视文化理念、电视文化形态、电视文化环境等研究视野的拓宽.中国电视文化研究也逐步走向深入.文章旨在从中国电视文化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电视文化研究状况来审视中国电视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从而更清晰地了解中国电视文化研究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贺兰山岩画是联结概念和视觉形象的、能所统一的视觉语言符号系统。就能所关系而言,整个贺兰山岩画里基本上存在着肖似、意象和抽象三种符号类型。包含着明确具体的指称关系、摹态关系的属于肖似符号,主要包含着表现关系的是意象符号,而指称或表现的对象是人的精神领域的则是抽象符号。贺兰山岩画里肖似符号的大量存在,使人类对外部世界的单个个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细致的了解和把握。而意象符号尤其是抽象符号的并存,特别是它们与各种肖似符号的组合运用,最大限度地突破了象形贺兰山岩画在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增强了它的表意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较系统地考察了当代行为科学中天性论和环境论主要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然后通过分析、比较指出,这两种理论的共同点在于:①都是以生物学和生理学作为对人类行为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的基本前提。②在人类行为问题上都坚持决定论观点,否认自由意志和理性在人类行为中的主导作用。两者的分歧则在于对行为的具体动因的看法上。天性论认为,在人类行为发展的总趋向上,环境始终只起着微调作用,人类行为的许多方面都已被本能或遗传基因大致地决定了。环境论则认为,在决定人类个体之间的行为差别上,遗传因素只具有微小的作用,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从后天环境中习得的。我们认为,两种理论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是分别从不同角度上考察人类行为。天性论主要侧重于从“类”的特征上来考察人的行为;环境论则侧重于对人类个体行为的考察。实际上,两者都为我们认识人类行为提供了部分真实图像。因此,兼容两者的长处则能获得对人类行为更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交谊舞与体育舞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谊舞是舞蹈中的一个舞种 ,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成之一 ,是人类表达审美情绪 ,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 ,它和歌曲、乐曲、伴奏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有规律的舞蹈动作。交谊舞具有社交、娱乐、艺术、体育锻炼等多种促进身体健康的积极因素。而当代体育舞蹈更使人赏心悦目 ,同时它也象征着一个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9.
大学职能是伴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不断丰富与日益完善起来的。从历史上看,它依次经历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3个发展阶段。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今天,伴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日益频繁,特别是我国先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大学已不仅是社会文化进步与发展的晴雨表,而且担负着弘扬和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职能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先进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英文的蓝色隐喻有着相同点,更有着差异,其表现为蓝色在两种语言中喻意的不同,尤其表现在英语的"blue"和汉语的"蓝"在文化内涵上的不同。"蓝"与"blue"文化内涵存在相似性的原因可能是出于人类对共同的自然世界的感知的相似性,或是出于人类共有文化的相似性。而差异性的存在则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如:认知原型与语义演变的差异;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的差异;思维模式的差异;色彩运动和文化认同的差异;宗教信仰、政治背景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孩子们的玩耍是无意识的天性,这是让人们普遍认可的观点。可这种观点一直在被误读,误解,误用。孩子们其实是被大人们设计过的产物。他们的游戏,行为方式也无不烙印着大人们的痕迹。不管是儿童的游戏还是少年的懵懂,都有着大人在主导着他们,而这样的主导通常会带来不良后果,让本真的孩子们成了大人主观导向下的畸形产物。  相似文献   

12.
当今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日益完善,而人类对自我的认识却陷入了困境。为了解决这种困境,卡西尔把人界定为"符号的动物"。符号催生了人类的自我意识,维系了人的社会生活,推动着人类的认识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发展。但符号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工具。要深刻地理解人的符号本质,我们必须要找到符号的实践性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亚运会是亚洲地区最大的综合性运动赛事,其会徽设计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亚运会会徽的设计各有不同,它不仅象征着亚洲各国团结友爱,更展现出不同国家和承办城市的文化与面貌。文化符号在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字的终极任务在于交际,在于传达语义。汉字是可视性文字,表意特征直观外向,有利于传情达意,有可能成为人类共同的视觉符号。汉字既是记录汉语的工具,又是塑造汉语的能动力量。它点画寓形、析则为文、合则为字的结构,又决定了它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构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产生了巨大效益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权力之争——论传播符号的崇拜与贬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是多种符号积累和沉淀的产物.符号的基本功能在于表征(representation),各种不同的符号承载了文化的不同含义.晚近的"文化研究",强调文化是意义的生产和解释,由此特别注重语言和符号在文化中的中心地位.人作为符号的动物,在不同的时期都会对不同的符号产生崇拜,而每一次媒介以及传播符号、传播方式的革命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变化和影响.论文阐述了文化传播史上的符号崇拜与贬抑,揭示了其背后隐藏的文化权力之争.  相似文献   

16.
发展是人类面临的永恒主题,也是学术界研究探讨的热门话题。自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向现代工业社会挺进的步伐也愈来愈快;但在社会整体生产力逐步发展的同时,人类生存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乃至危机,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能源枯竭、人口爆炸……。作为发展问题的回应,全球出现了“发展研究”热,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引人思考的理论观点,我们把对发展本质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称为“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文化认同对全球化影响最具抵制性以及人类认同只能保持碎片化状态的观点值得商榷。从历史、理论和安全逻辑的视角考察集体认同后发现,一方面 ,文化多元性的确具有其强有力的支撑,但另一方面,宣称人类普世认同不可能的观点也存在着重大漏洞。文化融合有其重要的逻辑性,这意味着地方性文化认同与全球认同之间的矛盾要比它们初看上去的情形小得多。因此,“世界社会”的形成是有可能的,它正伴随着地方性认同----而不是与之根本相悖----在国家和民众中渐渐孕育。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积淀离不开具体的社会生产、生活环境,自然也会伴随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变化。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消费行为越来越多地带有符号韵味。本文正是在符号消费的视域下解读草原文化消费的内涵与特征,梳理草原文化消费变迁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草原文化的建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由于生产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复杂性,在公共领域出现了各种不同组织之间为提供公共服务而进行的合作.但是,这种合作也往往伴随着各方彼此之间在物质、行为和制度等不同层面的组织文化冲突,对合作产生负面影响.加强公共领域合作中的文化领导,以恰当的方式推动多元主体在探索、碰撞、磨合以及拓创等不同阶段的文化互动,有利于消除文化冲突的负面影响,合理配置合作各方的资源,以便更有效地共同提供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跨越式进步,媒介娱乐化成为消费社会下大众文化的基本表现形态。虚拟与真实的界限逐渐消弭的同时,娱乐构建的世界开始消解大众的主体性,使我们成为单向度的人,迷失于大量的娱乐文本中。然而,早期的媒介娱乐化进程可被归结于大众文化发展的必然和人类心理需求的自然选择,对于当代娱乐需求无限预期的假设也显得过于轻浮,如何正确对待媒介娱乐化成为当代大众社会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游戏与反叛角度来解释媒介娱乐化趋势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大众自主选择的结果,娱乐有理、娱乐有度才是新的信息环境下正确的媒体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