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城市小巷。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几千条,它们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部分于元、明、清三个朝代形成。在这些朝代的鼎盛时期,帝王为了“建皇极而降上仪”,“袭周官之制,度地居民”。北京城以皇宫为中心,街道全部按经纬排列。正规的胡同,集中皇宫附近的东西两侧,沿街道由南向北整齐地排列,其中居民多为皇亲贵族。简陋的胡同,大多在离皇宫较远的南北两个方向,其中居民多为商贾平民。  相似文献   

2.
阵雨 《北京纪事》2014,(12):106-109
北京钟楼的北边,有一条东西向的胡同叫豆腐池胡同。胡同西起旧鼓楼大街,东至宝钞胡同,全程步行只需七八分钟。豆腐池胡同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因距紫禁城不远,窃便以为这条胡同过去一定是为皇宫御制豆腐的所在。但其实不然。据文献记载,早年间,胡同有一陈氏豆腐商人,因豆腐做得好,生意非常兴隆。  相似文献   

3.
老北京个说法,管我们这些在胡同里长大的孩子叫“胡同串子”。这大概不仅指我们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指胡同文化所营造的氛围对我们的影响和熏陶。我就是在这样的一条胡同里长大的孩子,它的名字叫“毡子房”。听老人们说,这里是专门为皇宫打理毡子用品的地方,诺大的宫殿没有暖  相似文献   

4.
民族大迁移 ,尤其是少数民族大迁移造就了北京城。辽、金、元、明、清五朝 ,均有民族大迁移。尤其是明清两朝 ,均将北京的前朝居民迁移出去 ,本族居民迁移进来。在今天的北京 ,辽代契丹人留下了天宁寺塔 ,金代女真人遗下金太液池的一汪清水 ,元代蒙古人的胡同和六海水系还在沿用 ,明代汉族工匠建成了宫殿、长城和十三陵 ,清代精美的皇家园林和王府建筑后人至今无法企及。  相似文献   

5.
北京的胡同     
鲁忠民 《社区》2001,(1):50-51
胡同是构成北京风情、京味文化的基础。 什么是胡同?胡同就是老北京的街巷。过去所说的胡同,一般还包括街、巷、里、道、坊、市、口、条等不同的叫法。以后现代交通工具不断出现,不少道路在胡同的基础上越修越宽,胡同开始专指小街小巷了。为啥叫胡同,众说不一。其中40年代有本书叫《北京地名志》说:“在蒙古,比村大的部落就叫胡同”。有关专家指出,胡同确是蒙古语。也就是说,胡同是从元大都时叫出来的。 北京城到底有多少条胡同?老北京人会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似牛毛。”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明、清三个朝代。据明代人记载:明朝北京有街巷胡同629条,加上郊外的总数为1170条。1944年的统计,当时北京共有胡同3200条。到了1982年,北京旧城四区的胡同有1159条。到2000年  相似文献   

6.
最后的花市     
元明清这三个朝代,留给解放初期北京的胡同至少有6000多条(包括以街巷相称的)。它们如同低眉顺眼、身着灰色布衣的百姓,匍匐在金碧辉煌的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皇宫周围。在崇文门外,京城的东南隅,有一大片保存非常完整的胡同,那是京城最大的手工业区之一--花市地区。关于花市形成的确切年代至今尚无定论,但许多人认为花市至少形成于乾隆年间。花市的鼎盛时期公认在民国时期,衰落在日占时期,消亡在解放以来。当年的花市是京城最热闹的地区之一,除了隆福寺与东安市  相似文献   

7.
《社区》2007,(1)
在北京的25个古都风貌保护区中,东城区东四头条至九条这绵延数里的九条胡同尽在其中,再连接上十条至十四条这五条胡同,就是蔚为大观的“十四条”的大军。它不但是东城的骄傲,更是古老京城的珍品。“东四十四条”──依旧风流的“东贵西富”“胡同”是京城街区建筑的特征,除此之  相似文献   

8.
贾樟柯 《可乐》2011,(8):7-7
1993年,我来北京读书,常流连在北京那些拐弯抹角的胡同中。我读书的北京电影学院坐落在蓟门桥外,是崭新的建筑,但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都在小巷里。想在北京过艺术生活,离不开胡同。  相似文献   

9.
雷高林 《社区》2014,(12):46-47
说起北京的地名,很多人第一印象便是胡同。胡同那昔时古旧的民风与居民的朴实之情,都凝固在这一条条窄窄错综的巷内,静静盘亘在都市中,成为北京一条条隽永的血脉。不过,老北京城除了胡同这道靓丽的风景之外,  相似文献   

10.
北京保留了最完整的明清皇城和宫城建筑。本文意在通过对皇宫建筑的规模、外形、颜色、数字、方位、附件等分析 ,揭示皇宫建筑现象蕴涵的另一层意思———象征义 ,以丰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解释。  相似文献   

11.
若说北京的胡同,哪条流淌的洋腔洋调最多,我的答案是位于北京古城中轴线上的钟鼓湾胡同。不是忽悠,我敢说在这里游历的人,二三十人中,准保有一个外国人,尤其是白皮肤、蓝眼珠的外国人。我问在钟鼓湾胡同已经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一位老大爷为什么?老大爷没有回答,只是告诉我自改革开放以后,来这里参观游览的外国人一天比一天多。他们一是喜欢钟楼鼓楼这两座古建筑,二是喜欢胡同里的四合院,三便是喜欢胡同里的京味餐饮了。  相似文献   

12.
孙怡虹 《中华魂》2012,(6):44-45
目前已经出版的关于北京文化的书籍,从历史到现实,从宏观到微观,从自然气象到人文景观,诸如宗教寺庙、胡同门墩、叫卖小吃、花会歌谣、皇宫王府、三山五园……可谓数不胜数,令人目不暇接。但是鲜见深入浅出地开掘北京文化蕴涵的佳作。李建平先生《魅力北京中轴线》一书,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  相似文献   

13.
张田 《北京纪事》2014,(2):106-107
正南池子大街紧邻昔日的皇宫紫禁城,这里没有喧嚣嘈杂的人声,也没有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背影,一切都与散落在北京各处的胡同一样普通而宁静,除了街道两侧高大而雄壮的红色宫墙。明清两朝,这里曾属皇宫禁地,明朝的东苑和小南城就在此地,清朝时期这里虽然不再是皇家苑囿和宫殿,却依然是供奉内廷生活所需御用材料的库房与衙署。直到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为了便利交通,才将天安门东  相似文献   

14.
叶子 《社区》2008,(1):56-56
闲暇之时,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中,总会看见一条条胡同内的建筑在翻新,有些胡同口还立着胡同施工的牌子,请行人注意。可是等“胡同工程”做完了,再次行走在胡同里,心里感觉总是慢慢的,  相似文献   

15.
刘宝童 《社区》2012,(22):48
北京的文化与胡同密不可分,每一个北京人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都在这弯弯曲曲的胡同里上演。胡同,就是北京人的精神家园。说到"胡同"一词的由来,至今有几种说法,但都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有关。第一种说法是:蒙古语称城镇为"浩特",大家熟知现在我国内蒙古省会名称是"呼和浩特"。蒙古人进入中原后,建元朝,将北京作为大都,便按照自己的习惯,将中原城镇街巷也称为"浩特",  相似文献   

16.
何修 《社区》2001,(Z2)
北京是个有着12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除了工作,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度过。治安、卫生、优抚、邻里纠纷、计划生育……在居民区,在家门口,这些关乎社会稳定的大事,是谁在管理呢?“秤砣虽小压千斤”,就是“强人看不上,弱者干不了”的居委会。居委会上通政府,下联群众,是政府与基层百姓之间的穿针引线人。在北京前门街道长一居委会(长巷第一居委会的简称)的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里,笔者听到、见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胡同里最忙的“公家人” 长一居委会位于北京前门外古老的鲜鱼口街,下辖头条、二条两个胡同1200户、2800多居民。这个居委会7个人,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张永琴最大,今年54岁,刘今最小,只有28岁。其余尹燕霞、李文娟、张晓晖、孙晓宁、刘志萍都是四十五六岁的中年妇女,吃苦耐劳,生活  相似文献   

17.
从小羊圈到圣詹姆斯广场──论老舍早期的思想信仰曾广灿老舍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是在非常狭窄闭塞的北京胡同里度过的,这种充满浓厚市民气息的旧北京胡同社区文化环境,一方面使他保持了同穷苦下层市民的深刻联系,为他日后成为一位卓越的“市民诗人”打下了基础,另一方...  相似文献   

18.
古都北京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为基础营建而成的。这其中,最为显著的文化特征表现在一些特殊的"数字"上。 老北京的一些胡同和街道也与"数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一尺大街、二龙路、三不老胡同、四川营胡同、五老胡同、六合胡同、七井胡同、八大人胡同、九道弯胡同、十条、百合园胡同、千竿胡同、万春胡同等。三头六臂哪吒城  相似文献   

19.
砖塔胡同是北京胡同历史记载中唯一的孤例胡同是北京的特色,也是北京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北京,胡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每每提起“胡同”一词的起源,必引元人李好古的《张生煮海》杂剧第一折。剧中侍女云“:你去那羊市角头砖塔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这短短的戏文,足以证明在当年的元大都城里,就已有了砖塔胡同。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在元大都,有五十个坊,所谓“大衍之数”,而且每个坊都有名称。此外,还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胡同”。在文献的记载中,只出现29条胡同,而且只有一条胡同有文字记载,其余的胡同则难以确…  相似文献   

20.
阵雨 《北京纪事》2016,(10):101-104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帽儿胡同是最负盛名的胡同之一.究其原因,是那里曾住过一位大学士、一位大总统、一位中国历史的最后一位皇后.由此说,帽儿胡同该是北京最显贵的胡同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