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曹禺戏剧的文本分析和考察曹禺的精神历程发现:曹禺在建构自己的前期戏剧时整合了基督教文化、中国道家思想、西方生命哲学等思想资源,由此形成了自己剧作独特的结构和思想意蕴。曹禺之所以能够成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戏剧家,与他善于整合各种精神资源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曹禺剧作<日出>中的女主角陈白露是曹禺剧作中少有争议的女性形象之一.大多数人把她看作是中国"娜拉"的"堕落型".曹禺在<日出>中不是为了给"娜拉"中国版找一个范本.相反,陈白露这一"交际花"的形象恰恰证实了曹禺对中国传统妇女"贞操观"与众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谈曹禺对《原野》的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曹禺从事戏剧创作五十周年。经曹禺亲手厘订并编选的《曹禺戏剧集》十余种,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原野》以其经过修改润饰的新姿先于其他剧作问世,这在解放后曹禺剧作出版上是十分令人鼓舞的。 《原野》于一九三六年创作,翌年(旧本误刊为一九三六年一月)出版,是曹禺继《雷雨》、《日出》后的第三部剧作,在当时曾受到读者和观众的欢迎,被誉为曹禺创作道路上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曹禺与易卜生剧作之间的显著联系,是曹禺自己一再提及并为戏剧研究者们所关注的,因为这种联系是曹禺的戏剧融汇进世界戏剧潮流中去的一条重要渠道。美国戏剧理论家约翰·霍华德·劳逊曾指出:“易卜生对今日的戏剧的巨大影响,主要在于他的思想体系和技巧(体现思想的工具)这两方面。”综观目前对曹禺与易卜生关系的研究,研究者多把目光投向曹禺剧作与易卜生剧作技巧的具体联系,而多少忽略了易卜生的富于个性特色的“思想体系”对曹禺更为深刻内在的影响;这种忽略,一方面导致  相似文献   

5.
曹禺剧作之所以强烈地吸引读者 ,原因很多 :如剧作语言强烈的动作性 ,精巧的结构 ,深刻的主题等等。本文旨在阐述曹禺剧作悲剧性、神秘性、真实性和情爱性诸要素对中国观念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契合 ,来进一步归结曹禺剧作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从《雷雨》诞生的那天开始,关于曹禺剧作主题的讨论就形成了一场持久的纷争,甚至影响着某些剧作的出版和演出。(1)仅从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的有关专著来看,似乎也未能就这场纷争的结束达成较为一致的理论认识。(2)显然,关于曹禺剧作主题的讨论将继续下去。这一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的曹禺剧作主题之争的事实表明,主题的揭示将关系到作者创作、作品蕴涵和读者接受这三者之间的相干性,(3)需要着主题学的研究;同时,主  相似文献   

7.
有的文学史家把《原野》看作是曹禺戏剧艺术创作中的败笔(参见田本相《曹禺剧作论》);当作是曹禺创作道路上的曲折(参见辛宪锡《曹禺的戏剧艺术》)。美国威士康辛大学中国文学及比较文学副教授刘绍铭,1966年撰写博士论文《曹禺论》时,运用法国派早期的输入性影响研究法分解曹禺剧作,认为《原野》受奥尼尔《钟斯皇帝》  相似文献   

8.
曹禺与奥尼尔——悲剧创作主题、冲突与形象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曹禺与外国戏剧家丰富深刻的联系中,奥尼尔是值得重视的。时过五十年之后,曹禺还说:“美国奥尼尔也是对我影响较大的剧作家。”奥尼尔作为“现代美国戏剧之父”和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是以悲剧创作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的。在三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下了近五十部剧作,其中大多数是悲剧,曹禺的主要剧作也都如此。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神话──原型的批评方法来论述曹禺前期剧作的仪式性。全文分两部分:一、仪式:从世俗上升到宗教。仪式应该有三个层次的建构:世俗仪式、审美仪式与宗教仪式。曹禺的前期剧作作为一种审美仪式,是与宗教仪式和世俗仪式上下贯通的,并以世俗(社会──政治层面)和宗教的双重特性获得极大成功,成为一种类似于马丁·艾斯林所说的“国家的仪式。”二、祭典:从宗教转化为象征。曹禺的前期剧作,首先是一个神话祭礼的世界、一个原型象征的世界。观众为什么对曹禺剧作那么迷恋,就是因为曹禺的前期剧作孕含了神话祭礼──原型象征的模式,因此曹禹的前期剧作不仅是仪式性,而且也是象征性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曹禺剧作富有浓郁的诗意 ,同时 ,随着其创作过程的持续 ,其剧作的诗意也处于流变之中。本文拟从曹禺创作中的理想世界、艺术氛围、戏剧意象、情感基调等几个方面去捕捉其诗意流变的轨迹及走向 ,以便从整体上更全面具体地理解曹禺剧作的艺术风格及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1.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从他的伦理思想及其实践来看,他既接受过儒家伦理的教育,又有冲破传统伦理的需要和建设新伦理的能力,但他却始终动摇、徘徊在新、旧交替的矛盾之中。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蛮性"退化与艺术的改道--论曹禺后期戏剧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蛮性”是曹禺前期创作的心理驱动力及审度人性的重要标尺。建国后,“蛮性”在意识形态的约束下逐渐退化,随之,作家的创作状态、审美取向、剧中人物的精神气质、作品的艺术风格均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曹操的军事才能大致可以概括为这样四句话 ,即 :一、长于战术 ,短于战略 ;二、长于任将 ,短于治军 ;三、长于陆争 ,短于水战 ;四、长于政治 ,短于军事。综观曹操一生的军事活动 ,无论是用兵实践 ,还是理论著述 ,可知上述四点是符合他的实际的。正是这样一些特点 ,决定了曹操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 ,更不是一个杰出的大军事家  相似文献   

14.
从《雷雨》的一鸣惊人,到《日出》、《原野》、《北京人》的经久不衰,曹禺的四大悲剧见证了他高超的悲剧艺术。曹禺在对生命个体性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西方悲剧艺术的借鉴,形成了独特的悲剧观和悲剧表达方式。曹禺悲剧艺术风格的衍变,不仅仅是社会场景的变化,更反映了曹禺对精神世界的不断探索。同时,曹禺的悲剧格调也经历了由高调悲剧向低调悲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王竹村是曹寅的诗友,有研究者曾指出"曹寅希望王竹村能把曹頫教育成才",但未能引起重视,本文考察了与王竹村有关的诗作、跋记及《江都县志》,发现王竹村和王允文是同一人,他确实做过曹頫的蒙师;在这个基础上,本文再进一步推断曹頫"自幼蒙故父曹寅带在江南抚养长大"的起始时间是康熙四十八年春夏之交,宋和《陈鹏年传》所记载的回答康熙皇帝提问的"织造幼子",不是指曹頫,而是指曹颙。  相似文献   

16.
为少年心思写歌——评曹文轩的小说《细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文轩近年来所取得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他独树一帜的美学追求,还在于他探入了一个新的表现领域--少年情怀.<细米>格调优雅浪漫,以细腻的笔致描写了敏感多思的少年心思.<细米>有美的内容,也有美的形式,是当代文坛不可多得的美的收获之一.  相似文献   

17.
曹乃谦曾被汉学家马悦然视为真正的"乡巴佬"和"天才",这种评价或称呼背后其实隐藏或遮蔽了某种深刻的意识形态因素.曹乃谦说他自己是"穿着警服的农民",但他又从时代及历史的巨变中剥离出食色人生的主题,彰显地终究不过是一种基于合理人性诉求的启蒙主张.他那种既内在认同于乡土,又外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姿态;以及表现出对现代城市文明(或现代化)排斥的同时,又对乡土农村极度落后的一面有所批判,而正是这些看似矛盾的地方,恰好满足了那些意在观看"奇观"中国的西方学者及作家的需求,所谓的意识形态内涵就在这些层面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8.
曹禺剧作中存在着女性言说与男性叙述的冲撞。一方面 ,曹禺不仅使其笔下的女性拥有了一定的言说空间 ,还极力使她们成为文本的代言者 ,成为男性中心话语的有效解构者。另一方面 ,在女性言说的背景与缝隙处 ,曹禺又不期然地进行着鲜明的男性叙述 ,流露出作者对传统男权意识的承继。曹禺剧作中女性言说的凸显表明了作者追逐时代精神的自觉努力 ,而男性叙述的存在则显示出传统文化的沉潜与观念更新的艰难  相似文献   

19.
现代西方哲学家伽缪站在存在主义的立场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面对着荒谬感有三种不同的反应。他的这种哲学思想既体现在其哲学作品中,亦是其文学著作的主题思想。中国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所著《红楼梦》是一部在世界上都有巨大影响的文学巨著,其中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本文试对伽缪与曹雪芹作了一些粗浅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曹操所著<孙子略解>是现存<孙子兵法>的最早注释本,也是传世<孙子兵法>的最早定本,对<孙子兵法>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本文即对<孙子略解>的特点及其在<孙子兵法>传播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认为曹注简明质切,丰富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学说,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后代<孙子兵法>注家及<孙子兵法>版本的流传均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