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水资源约束下建设用地需求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对其需求推动和制约因素的合理分析是准确预测的前提。水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间接影响了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规模。把城市可利用水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初步建立了水资源约束下建设用地需求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人口、经济和建设用地供应3个子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流图,阐明了各子系统内部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了建设用地需求的推动和制约因素。为进一步通过计算机模拟方法确定建设用地需求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我国耕地逐步恶化现状,提出了城镇建设用地处于严格控制之下的观点,并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刻地分析,得出耕地制约条件下城镇建设用地优化的途径;提高现有城镇建设用地的利用率、加强规划管理、制定和严格执行城市土地供应总量计划、运用经济法制手段调控和制约城镇土地利用等。在此基础上,得出在耕地制约条件下,要满足城镇建设用地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走集约挖潜之路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实施城市建设用地储备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实现城市用地规模的合理扩张,盘活城市存量土地资产,提高建设用地资源配置效率。建设用地的储备管理是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建设用地储备量的确定又是建设用地储备管理的核心。对影响土地储备规模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土地储备机构的不同目标建立了最佳土地储备规模的模型,最后对模型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工业用地产出效率,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土地利用的主要目标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从影响工业企业产出效率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出发,考虑工业发展的非均衡性,观察行业、区域、所有制和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差异性对工业用地产出效率的影响。以武汉市6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取统计分析法,根据企业微观经济数据和用地数据,重点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在土地产出率、土地税收产出率等产出效率指标上的差异性,并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考察相关要素对企业用地产出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不同行业、区域、规模的工业企业用地产出效率的差异性较大,企业质量对工业用地产出效率的贡献较大。据此,提出工业发展用地管理与控制的政策建议:加强产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建设,完善批后监管和考核制度,将企业发展质量作为工业用地重要的调控因素。  相似文献   

5.
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因子分析——以河南省平顶山市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推动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子,为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和推动城市建设的和谐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文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996—2005年10年间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提取推动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因子。区域城市建设用地扩展主要是受城市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中城市人口增加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通过研究发现城市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因素,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积极措施调控主导因子,减缓城市用地的扩展,减少对郊区农用地的占用,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乡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具备了一定的经济、科技、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基础,但水资源短缺、耕地逐年减少和城乡差距较大等突出问题,成为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发展对水的需求快速增长,水资源的滥用和污染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城市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因素。本文以咸阳市为例,分析水资源污染的原因,水资源污染产生的外部性问题,以及市场和政府的失灵问题,同时对个人和企业的排污行为的决策进行讨论,在咸阳市水资源污染状况分析基础上,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无锡市为研究对象,在定量分析无锡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规模、速度等问题的基础上,采用通径系数分析法,对促使地区建设用地扩展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力,其中,城市道路扩张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导因素;年底营运车辆数、非农业人口增长通过城市道路扩张、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起到间接影响作用;经济总量提升、房地产开发投资和人均住宅使用面积增加并不是推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直接原因,而城市建设思路、城市规划政策的不连续性、多变性是导致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周期波动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缺水是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饮用水资源严重不足、地表水资源较丰富的城市,尽快建立分质给水系统,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本文对我国中小城市分质给水的规划作了可行性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大幅增加。客观上要求将一部分农村土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这与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二元结构发生了矛盾,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追溯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二元结构的制度根源,分析其产生的不良后果,在探明阻碍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一体化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安徽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量不断增加,资源环境约束也愈来愈紧,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加快城镇化进程,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是摆在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挑战。结合社会经济实际,采用双因素数理模型对“十二五”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预测,依据上级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定分析建设用地供给量,结果显示:安徽省建设用地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因此,要积极寻求建设用地供需平衡的路径和方法,为国土资源供需平衡政策工具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必然要占用大量的耕地。欠发达地区土地储存相对宽裕,但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仍存在较多问题。从吉首市的情况来看,目前耕地质量不断下降、数量不断减少,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缺乏监督管理,存在土地闲置低效利用现象,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因此,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必须进行科学规划,落实规划成果,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辟建设用地来源,加速产业集聚,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建立耕地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生态保护,协调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3.
传统农区宅基地资源利用粗放,治理潜力巨大,而另一方面,传统农区工商业用地存量不足,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有限,无法满足乡村产业振兴和村庄自身集聚发展用地需求。传统农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建设用地需求旺盛,但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又必然严控建设用地指标,形成乡村宅基地资源粗放利用与城乡建设用地紧缺的困局,宅基地治理成为突破困局的现实选择。但是,宅基地治理资金需求大,村庄和农户的分化导致农户的治理诉求各异和农民权益保障难等问题。宅基地治理的本质是资源配置问题,传统农区宅基地财产性价值弱,市场价值不彰,难以通过市场主导方式解决宅基地治理问题。基于此,应把宅基地治理与乡村建设和提升农民福利相结合,充分利用政府统筹和规划等方面的优势,采取政府主导、引导农户积极参与的方式推动宅基地治理,充分利用增减挂钩政策突破宅基地交易和价值的区域界限的优势,为宅基地治理提供资金。  相似文献   

14.
差别化土地管理是在现有土地管理制度框架下,重点考虑各地土地资源禀赋、区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等差异化因素,通过政策、经济、技术等手段,为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满足市场主体差异化需求,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土地资源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等多目标而实施的精细化管理。基于土地利用管理生命周期模型,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土地审批管理、土地供应管理、土地利用评价与监管等方面构建差别化土地管理政策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5.
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粗放、农田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是安徽省土地的基本省情,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又在客观上造成了对土地的巨大需求,加上管理不严,致使土地被乱占滥用,耕地锐减的状况日趋严峻,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必须以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思想为指导,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科学合理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监管力度;严格管理土地;集约经营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以实现人地和谐的用地关系。  相似文献   

16.
综合分析了水库及水库水面用地的定义、性质及特点。运用实例分析,研究了水库水面用地在水利用地中的比例及水库与其他水体的异同,认为水库水面用地宜归入水域类用地,而非建设用地。按照国土资源部探索水利水电用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提出了改进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虚拟供应链利润分配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供应链是在经济全球化及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供应链基于虚拟企业、整合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竞争力的一种柔性供应链模式。虚拟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是虚拟供应链有效构建和运作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分析了供应链合作伙伴利润分配的形成机制,对虚拟供应链的构建和管理在制度安排方面作了方法论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建立科学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是新时代我国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需求。而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实现管制对象的全覆盖和管制内容的全方位,是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要在全面推进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用途管制制度建设基础上,重视不同空间的功能融合;要为地方管理和创新活动留有空间,刚柔并济;要加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夯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设基础;要加强生态保护补偿等配套制度建设,体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协调度评价方法对中原经济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相对于全国水平而言,中原经济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不容乐观。因此有必要加强水资源保障,采取措施进一步挖掘区域范围内水资源保障潜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采取各种措施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减少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