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是最高级的动物,每个人在脱离父母的抚养、保护,独立踏上社会以前都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教育、培养,完成社会化过程。从当前的状况看,社会越发展,社会对文化和技能的要求越高,人的社会化过程就越长。可是,如果我们追溯历史,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我们的远古祖先,他们怎样完成一代一代的衍接更替?他们是如何培养、教育下一代,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社会合格一员的?我们的远古祖先已远远超越了动物,他们与自己的部族、社会血肉相关,因而对于部族、社会的衍续是十分关心的,自然也很关心下一代的教育接班问题。以宗教形式出现的成年礼就是原始民族教育未成年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民族社会工作:是以少数民族及其周边环境为服务对象开展的社会服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畅通少数民族的诉求渠道,发掘他们的潜能,开展民族共融活动。舒缓民族情绪,解决他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实现少数民族在教育、科学、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更好地发展.以促进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3.
黄海 《城市观察》2010,(6):186-192
"街角青年"是城市中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他们具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特征,形成了与城市主流文化相对立的城市边缘亚文化,介乎主流文化视角下正常社会化的"白色"青少年和走向犯罪领域的"黑色"青少年之间,甚至成为城市社区建设和城市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因此,城市社区如何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边缘青年,关注边缘青年,理解边缘青年,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社交媒体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对于价值理念还未成熟、民族认同意识尚未健全的少数民族青少年来说尤为如此。基于认知行为理论,将民族认同划分为民族认知、民族情感、民族行为三个维度进行的研究发现,在少数民族青少年身份认同、民族文化认同、个人行为情感、群体行为情感、语言文字、饮食服饰、社会参与中社交媒体对少数民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制定理想的青少年育成政策[韩国]曹英承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一面继承祖先的文化和精神,另一面根据他们内在的无限潜力而不断创新。目前,青少年人口占了全人类的1/3,他们对于任何国家民族的兴亡盛衰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统计资料说明,青少年人口在韩国有1,...  相似文献   

6.
心灵 《当代老年》2010,(2):56-57
我国是礼仪之邦,以礼为基础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延续。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是人类不断走向文明、走向进步的结果。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礼仪水平的高低,是其政治、经济、文化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一个团体、个人礼仪修养如何,是其道德水平综合素质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当下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结婚礼仪是人生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婚姻制度的产生,结婚礼仪就已经存在,它一方面深受本民族历史经验、文化、教育的影响,一方面又担负着承载本民族文化的重任,衔接着民族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深刻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习惯、信仰等。  相似文献   

8.
"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现象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急剧变迁,青少年"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日益凸现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本文总结了十五年来国内对青少年"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问题研究的状况,探讨了青少年"反向社会化"与"文化反哺"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在今后的研究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浙江中学生徐力弑母案件和云南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件,以及2007年4月16日发生的美国史上最血腥的校园枪击案件,造成包括凶杀赵承熙在内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33人死亡,这些震惊世界的大案都暴露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方面存在弊端。因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就尼显重要,应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0.
命名礼是一个民族按照自己的方式为新生婴儿进入民俗文化的规范而拉开的序幕,是人生第一场重大仪式,背后蕴藏着一个民族的独特历史与社会传统。研究命名礼仪,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民族特色和理解民族文化。以澜沧县新寨的拉祜族为例,详细阐述了拉祜族传统命名礼仪的起源和举办流程,并分析了其中内含的文化意蕴,具有鲜明的拉祜特色。  相似文献   

11.
韩萌萌 《现代妇女》2013,(11):100-100
众所周知,青海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每一个民族存在的重要标志就是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民族必将产生不同的文化体系。谈文化不得不涉及的一个核心问题即是——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在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三者关系中扮演着主导的角色,是民族问题最终解决的重要环节。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群体里的精英阶层.在高校这样一个文化传承的典型之地,文化认同至关重要。本文将在青海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现状的把握上,提出文化认同的理论路径和实操路径:  相似文献   

12.
皮亚杰提出的"客体永久性"概念对缓解分离焦虑具有重要作用。在早期的亲子关系建立过程中,家庭抚养者是否能够帮助儿童建立"客体永久性"观念,发展他们对客体恒长性的认知水平,是形成不同类型依恋关系的关键,也影响着个体成年以后的社会行为模式以及在亲密关系中的心理状态。采用沙盘游戏,结合认知疗法,对青少年适应性不良共症焦虑的分析结果表明,亲子双方在依恋关系建立时形成的不安全型依恋模式会对个体成年后的社会适应性产生不良影响,"客体永久性"的认知发展程度是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人的社会化是个体学习社会文化、行为规范、掌握基本技能、从一个自然意义上的人转化为社会意义上的人的过程。在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社会环境对个体的社会化产生决定性影响,友伴群体作为一种社会环境因素,在青少年的社会化历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探讨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把友伴群体纳入研究视野,是极为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友伴群体是指价值取向相近、生活情趣相投、以共同娱乐为其主要活动形式、靠情感联络起来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娱乐友伴群、友谊友伴群、学习友伴群以及所谓讲“哥们义气”的“朋友圈子”、甚至犯罪小团体等都是比较典型的友伴群体。在人的不同年龄阶段,个体都可能接触一些友伴群。儿童最早接触的是游戏友伴群,在游戏活动中,通过与游伴相处,他们开始懂得友谊、谦让、互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对青少年适用监禁刑的弊端也日益突出。世界各国司法机构纷纷开展青少牟社区矫正的尝试,这一模式的关键是建立一整套以“青少年为本”的社会支持网络.挖掘和整合各种建设性的社会资源,有效地帮助个体解决危机、促进个人正常发展,从而实现被矫正个体的再社会化过程。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角度阐释社会支持对青少年社区矫正的重要作用.认为应该整合家庭、学校、社区和有关机构的重要资源,帮助个体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掌握必要的社会知识和生存技能.使个体实现再社会化。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是未来实现中国梦的直接参与者,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新30年,我国社会结构和经济利益格局将面临巨大改变,青少年政治社会化也将面临诸多矛盾和困难。必须统筹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教育因素,立足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努力缓解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代中国,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俨然已成重要且紧迫之势。尽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56个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但在思维方式、民族心理以及社会信仰等方面具有诸多民族文化特质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必然会因为族性和文化适应性问题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碰撞。从自我评价与他方评价层面考察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力现状的研究认为,应挖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在关注族性基础上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范荧 《公关世界》2008,(4):49-49
“握手礼”作为一种交际礼仪进入中国社会已有一个世纪了。其间,虽然经常有人从卫生角度出发,呼吁以中国传统的拱手礼取而代之,但拱手作揖除了在新春拜年时偶尔一见之外,始终不能具有卷土重来之势,握手礼已成为中国社会交际最主要的礼节,为广大人民所接受。然而,握手礼虽然简捷、有效,但作为交往礼节,却不一定都能取得应有的礼仪效应。曾有外国朋友对中国商贸洽谈人员表示不满,只因为“他在与我握手的时候还在和别人交谈”。也有男士在与女性应酬后抱怨,  相似文献   

18.
自然与社会环境直接影响文化艺术的形成。作为原始宗教形式,萨满是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具有很鲜明的地域特色。通过探讨萨满艺术的原始本质及现代影响,探讨做大做强以萨满文化艺术为主的地方民族文化产业,从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开发社会经济及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理 《公关世界》2023,(7):51-53
青少年与智能手机融合的程度,深刻影响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成为青少年社会化的催熟剂,让青少年提早体验、尝试各种社会角色。手机虚拟社交削弱了与真实社会关系的链接。表情包的过度使用,表明虚拟社交中情感交流的匮乏。智能手机加速推动社会滑向“我与它”的工具性关系,同时促使虚拟社交呈现碎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对青少年社会化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正处于个人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他们即将完成基本社会化,并开始踏进青年时代,而且还将作为一名新成员进入到社会。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将影响他们的一生,甚至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命运,然而这一阶段的社会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也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时下,蓬勃发展的社会资本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能帮助我们了解社会资本在青少年社会化中所发挥的功效,以便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各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